从我国小品的艺术特点看当代赏石艺术品的创作

2021-05-27 08:10王沛byWangPei
宝藏 2021年4期
关键词:观赏石赏石题名

文/王沛 by Wang Pei

小品是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说演艺术。我国小品艺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小戏等剧目的优点,相继涌现出陈佩斯、朱时茂、严顺开、赵丽蓉、赵本山、宋丹丹、巩汉林、黄宏等一大批优秀小品演员。

小品艺术对于当代赏石艺术品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笔者将分析我国喜剧小品的艺术特点,对照赏石艺术品的创作要厄,提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小品的艺术特点

小品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题现实化,使作品充满思想性。小品“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演员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鲜活的生活语言。小品演员注重作品立意,他们善于发现、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紧跟时代的脚步,去创作小品。小品题材广泛,主题贴近社会,贴近民生,反映的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又非常现实和普遍。作品不论是针砭时弊,鞭挞丑恶现象,冷嘲热讽;还是弘扬正气,歌颂真善美,释放正能量,都充盈着积极向上的思想。例如,赵本山的小品《三鞭子》,反映有的山区道路失修、经济落后的现实。这里摘几句对白——

石县长:“怎么的呢?”

老赵:“那是当年八路的,老百姓给抬出来了。”

老赵:“坦克车厉害不?到这就陷住了。”

石县长:“怎么的呢?”

老赵:“那是小日本的,老百姓给它挖坑。”

台词朴实,爱憎分明,正气浩然。

题名:【草堂春】 石种:玛瑙

题名:【独钓】 石种:大湾石

题名:【独钓】 石种:大化石

(二)人物性格化,使作品独具风采。喜剧有情节喜剧,也有性格喜剧。央视春晚喜剧小品,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多是情节性喜剧。因此,小品的人物塑造必须富有个性、鲜活生动,似乎毫无矫饰造作之痕迹,就像是从人堆里直接走到舞台的。这主要看表演者的台下功夫,研究剧本,分析人物,塑造性格,锤炼语言,最终在人物特定性格的运动轨迹中展现情节。小品语言包括人物的对白语言和肢体语言,用对话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是基本手法。尤其在表现人物之间的差异、对立和矛盾冲突时,用好对话至关重要。例如,黄宏的小品《打气儿》中的几句台词——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其发生概率为15%,其中4例心绞痛、6例心衰、3例心肌梗死、2例脑卒中;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只有3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发生概率为3%,其中1例脑卒中、1例心衰、1例心绞痛。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出现心血管时间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句:“在机关工作三年多,如今职位走下坡”。

黄:“我跟你说,当干部首先要一身正气,对待下面要和气,往上升不能傲气,往下降不能丧气”。

句:“我是从上往下掉”。

黄:“人呐,有时候就跟这车带似的,气太足了,撒撒气。气不足了,打打气”。

通过一系列对白,反映出该领导的性格、品行和内心世界。

(三)表演生活化,使作品舒展自然。从央视春晚起源算起,1983年至1989年,语言类节目以相声为主;1990年至2000年,喜剧小品进入创作的黄金期;2001年至2010年,小品进入鼎盛发展期。随着小品艺术的逐渐成熟,艺术家们的小品,人物形象饱满,人各其貌。绝大多数小品尤其是春晚小品,构思巧妙、精益求精。节目虽然很短,但故事完整,开合自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这主要归功于表演者成熟的演技。小品演员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生活有细致、深入的观察和积累,使得他们在把握所饰演的人物时能够做到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例如,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小品讲述了“龙套”演员陈小二,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吃面条的镜头,却因导演的一再重来,变得异常艰辛。当几大碗面条吃下去时,他再想演绎狼吞虎咽已是强人所难。由于表演者的娴熟演技、默契配合,小品情节舒展自若,真实性、艺术性强。

(四)营养优良化,使作品传承发展。我国小品艺术是在继承和发展话剧、相声、二人转、小戏等剧目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许多小品艺术家兼收并蓄,广泛借鉴、继承我国文化中的喜剧传统,吸收话剧、评剧、相声、二人转和其他地方戏曲中有益的表演技法。小品艺术不仅有戏剧化的特点,如情境、动作、语言的基本要求;有人物化的特点,即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手法;更有风格化的特点。小品表演风格化是小品演员在小品当中的全方位表现,是艺术比较成熟的标志。首先是地域风格,不同地区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例如赵本山是在东北成长起来的喜剧演员,作品大多数是东北风格的小品,保有原汤原水的东北地方风味。陈佩斯虽然出生在吉林长春,但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取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后,大多是北京风格的小品。其次是个人风格,随着小品表演艺术的加速更新,一些艺术家不断发现和培养新人,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表演风格。这些都为小品艺术的传承发展铺平了道路。

题名:【冰雪印象】 石种:风凌石

二、正确理解赏石艺术和赏石艺术品

王朝闻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雕塑家和文艺理论家,他钟爱奇石,于2000年出版赏石论著《石道因缘》。他说:“凡是未经过人类加工的观赏对象,包括具有审美作用的石头,不论它的形体、色彩、斑纹、硬度(质地)多么接近动人的艺术,我只承认它们具相对意义的艺术性”;而“自然物没有人为的完美性,这正是它的一个优点,‘不完美’的自然既然能唤起创造审美意象的冲动”,那么“主客体契合”形成了审美关系,观赏者通过对石的想象,“自由地创造审美意象和意境”,这正是王朝闻所希望看到的赏石艺术品的成长过程。

另外一个理论,是来自我国当代著名根艺家、画家、电影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马驷骥的说法,赏石艺术是“石的自然形态与艺术家的审美创作相结合的艺术。”(《中国石艺》,马驷骥等著,金盾出版社,2009年版)

关于“艺术”一词,《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的解释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广义的“艺术”概念,包括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赏石)和综合艺术(戏曲、曲艺、电影)等。艺术品是艺术家智力劳动成果的结晶。

2014年底,经中国观赏石协会申报、国务院批准,“赏石艺术”正式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列为本批国家级非遗中的“传统美术”类,项目编号为:Ⅶ-122)。据中国观赏石协会《“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介绍,赏石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天然形成的观赏石为审美对象,通过对其自然的造型、纹理、色彩、质地等元素所构成呈象的发现和构思,赋予其审美意韵和人文内涵,以命题作为点睛概括,辅以诗文书画阐释其审美意境和体验感悟,使之从自在之物成为了有意味的形式。(俞莹《赏石艺术说非遗》)

题名:【夫唱妇随】 石种:大湾石

2015年7月1日,经中国观赏石协会申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观赏石鉴评>》(GB / T31390-2015)正式实施。《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规定了观赏石鉴评中的自然和人文两类八大要素。其中,自然要素分为形态、质地、色泽和纹理,人文要素分为韵意、命题、配座和传承,而且把“传承”首次作为人文要素写入“国标”。

题名:【和谐共鸣】 石种:戈壁石

可见,赏石艺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形式,即“天赐神韵、人赋妙意”。从观赏石形态、质地、色泽、纹理等自然要素的发现,到意韵、命题、配座、传承等的人文要素的表现,两者完美结合才构成了赏石艺术。观赏石只不过是赏石艺术的物质载体,如果没有后期人类的智慧、创作和劳动,它还上升不到赏石艺术;还是放在那里的一块石头,不能成为赏石艺术品。

题名:【道道道】 石种:新疆火山岩

三、我国小品艺术对赏石艺术品创作的启示

任何艺术都是相通的,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融入,相互推动、相互发展。赏石艺术品的创作,尤其是小品石组合的创作,与我国小品艺术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学习借鉴。

(一)像喜剧小品一样,围绕主题,合理命名。立意深刻、主题鲜明是喜剧小品的重要特征,否则就失去了小品应有的教育意义。而且,绝大部分小品命名都很讲究,能够切准要害、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回味无穷。如《主角与配角》《火炬手》《回家》《天网恢恢》《懒汉相亲》《擦皮鞋》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命题实际上就是“点题”,绘画上叫“画龙点睛”,文学中称“点睛之笔”,就是在关键处点明要旨,起到激活整体的作用。观赏石的命题,要求立意新颖、贴切生动、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富有文采。所谓立意新颖,就是选好角度,出奇制胜,与众不同。所谓贴切生动,就是像什么就“命”什么,命题目的是让人看明白你的石头是什么,直观形象,名实相符。所谓言简意赅,就是简短明了,言近旨远,朴实无华。所谓有寓意深刻,就是联想其社会意义,或崇尚精神,或弘扬文化,或给人启迪等,让人有遐想的空间。所谓有富有文采,就是藏石者要多学习、勤积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体现文化涵养和才气。

题名:【拜访】 石种:戈壁石

题名:【争霸】 石种:古磐石

题名:【割肉喂鹰】 石种:长江石

(二)像喜剧小品一样,突出审美,品赏韵意。小品演员不仅在收集素材、发现典型、提炼主题上深作文章,而且在艺术审美、外塑形象、内掘美意上更是绞尽脑汁。观赏石的鉴赏品评,就是通过赏韵,创造审美意象,攀跻“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造艺术之美。赏韵应做到“五看”:一看是否形象生动。对于石之“象形状物”,赏石者多半用熟悉的物象加以对照;石头本身没有生命,但状物达到一定的逼真程度,观赏者就能感觉到其鲜活灵动。二看构图是否巧妙。好的赏石作品其结构安排巧妙,构图完整,比例协调,就像画家构思作品一样,有实有虚,虚实结合,妙处连连。三看画面“写意”是否很美。精品画面石就像中国写意画,笔简意远,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境界。四看有无特别意韵。意韵是赏石的核心所在,具象类要求赏其貌、察其是否形神兼备;观其形、察其貌是否有神,并能否触及隐藏在主题背后的意蕴。五看有无“动势”。对于好的赏石作品,观赏者要注意观察细节,用心体会主体的“欲动”“微动”之感。动则活,活则灵,灵则神。

(三)像喜剧小品一样,不拘形式,配座增效。春晚经典小品,特别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挖掘精神层面东西时,除了演员娴熟的“肢体语言”和诙谐的对白语言外,往往借助多种手法、多种形式来增强效果。观赏石也有一个如何“增效”的问题。笔者比较欣赏“海派赏石”的理念。首先,理解认识“深”。他们把海派赏石置于海派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上海移民人口多,艺术流派多,“舶来品”多。多派则无派,大容才包容。受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海派赏石从一开始就是“无派”性格,不排他、能包容。其次,艺术创作“精”。他们把构思、布局、展示、烘托等艺术手法完整地用于观赏石的创意上。特别在小品石或小品石组合上,情境再现、情节发展、动作传递等,石品、材料、元素完美契合。第三,底座配制“神”。主要指出神入化的效果。在他们看来,再没有第二种艺术品能像观赏石那样依赖底座,再没有能像观赏石底座那样能改变艺术品的命运,底座是使观赏石步入艺术品殿堂的桥梁。但有一点笔者不敢苟同,就是避免掩盖“自然物没有人为的完美性”的优点,否则会失去真实性。

(四)像喜剧小品一样,传承发展,留世后人。我国喜剧小品能在观众的喝彩声中不断创新发展,与小品艺术家们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追求卓越、献身艺术的品格分不开。为了喜剧小品事业,演员们吃尽千种苦头,历尽万般艰难。什么是传承?传承就是流传有绪、世代相传。现在经济运行不太好,石友们不爱学习、不爱交流、不爱参展。其实有些平台还是很好的,不管是实体的还是网络的,都去用用它,否则你的宝贝谁知道、谁认可?如果没有央视春晚的舞台,小品新人怎能成长成名?传承有一个留世的问题,笔者说的不仅指赏石艺术品本身,还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观赏石的“地域情感”,举个例子来说,南方赏石人自然喜欢长江石,北方和中原赏石人相对看好黄河石,就像陈佩斯小品的“北京味”,怎么看待?笔者认为应不掺杂地域观念和情感,留世记载要实事求是地表述,客观真实地反映,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另一个是观赏石的鉴赏评价的文字,笔者看有的撰文者出发点和动机不纯,不知道是恭维还是别的原因,睁着眼睛说瞎话,大吹大擂,名不副实,这样的存世资料也是不可取的。

猜你喜欢
观赏石赏石题名
飞龙在天
寿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栖凤阁题名记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