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13)
早在20世纪初,毕加索就在他的作品《吉他》中运用了报纸等现成品。在如今的生活中也可以随处见到艺术家运用现成品进行的的创作尝试。用于通过各种装置进行艺术设计作品的现成产品可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企业产品和手工艺品、原材料、废物和垃圾。
艺术家根据作品的构想选择能够满足其表现需求的现成品进行装置艺术的创作,这些现成品材料的属性和特点都是他们选择的标准。因此,作为装置艺术物质载体的现成品能够在各方面对大众的产生影响,进而促进其进行相应的判断。
大多数装置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展品的布局思路和展示方式都反映了设计者的空间设计,它将观念与现成品联系起来。空间作为完成此连接和转换的必要方式,无论外观如何,它们都是艺术家有意的设计和安排。
艺术是社会的产物,装置艺术也有其社会表现和升华。现成产品的社会性可以理解为现成产品的内涵,装置艺术中使用的现成产品是其最直接的社会表现形式。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合适的现成产品来予以表达,观众也可以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观看作品,从而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
通过对现成品装置艺术构成条件的分析、相关文献阅读和访谈,这次试验选择了五个主要认知因素进行试验。通过语义分析法、方差计算以及线性回归方程将认知因素量化从而得出不同认知因素对大众产生影响的程度。
本次实验首先通过文献阅读以及访谈筛选出相应的认知因素,选择了环境的契合度、构成材料的常见程度、作品的体量大小、制作难度以及表达的内涵是否清晰易懂这五个方面制作调查问卷,采用的是5级量表,程度由低到高。问卷通过语义差异法收集相关认知因素评价值数据后通过spss进行相关函数的计算得到具体的影响结果。
本次研究材料选择了现成品装置艺术图片以及相对应的构成的元素(日常用品)图片各20张。案例来源为获得国内外奖项的艺术作品以及获得国内外认可的艺术家的创作。
期间在周边高校内随机测试了47人,其中72.5%正在从事或学习艺术相关的工作,经过筛选后得到了有效问卷40份。如下的P-P图反映了本次测试的结果,该图表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示了环境、制作难度以及内涵与认知度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他们的评价值大都与认知度更符合指定的分布,图中的各点更近似一条直线。而体量与构成材料这两个因素的排布则比较混乱。(图1)
图1 认知度和所有项对比图
方差分析计的计算结果中显著值为0,小于0.05,因此至少有一个因素会对认知度产生显著影响。在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中,环境、构成材料、体量、制作难度以及内涵作为自变量,认知度则设定为因变量。计算结果表明,调整后的r方值为0.768,证明了研究数据中,五个因素对认知度的可解释程度为76.8%,德斌沃森值1.028<2表明了自变量具有相关性,而环境和内涵的vif值大于5,因此这两个因素对被测者产生影响时会相互联系产生作用。
数据中环境与制作难度的回归系数的p值小于0.05,所以两个因素对被测者的判断具有较大影响,而回归系数值的大小说明了相应的影响程度。环境为15.312,制作难度为10.856,体量与内涵的回归值较小,构成材料的影响则可以不予考虑(图2)。
图2 方差分析结果
上述计算证明了五个认知因素对被测者判断的具体影响大小。被测者区分现成品装置艺术与现成品最主要的因素是艺术品所处的环境以及装置艺术的制作难度,也可以说是对现成品的改造程度。与这两个因素相比,作品的内涵是否清晰以及作品体量大小也一定影响,但其程度较轻。同时,环境与内涵这两个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共同产生影响。被测者较少受到构成装置艺术的现成品材料的选择以及其常见度的影响。
环境对认知因素的影响达到了57.8%,影响最大。环境因素的vif值也说明环境会与内涵产生联系。艺术家通过抽取现成品原本的作用并将其转移至特定的场合进而改变大众对现成品原本的认知。
杜尚将小便池送到展会展出,正是利用了展览馆这一特定的展示空间。他将本应该置放于卫生间的小便器挪到了本属于“艺术品”的特定空间。美术馆这一特定的空间带来的美学的包容性,对现成品这一反艺术的物品进了美化。杜尚通过环境赋予了这个小便池独特的内涵(图3)。
图3 《泉》
对于环境的选择,认知度较高的几个案例的展览的场地大都是在艺术馆、展览馆等特定的公共的场所。他们利用艺术空间来包容现成品自带的反艺术属性,赋予现成品“审美化”的地位。促进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主动感受,这对现成品装置艺术作品来说是必要的。
制作难度给观者判断带来的影响达高到37.7%,为了更明确的表达艺术家思想,艺术家往往选择具有相似形式或意义的相关的实物,由多个现成品通过错位、堆叠等表现手法对于现成物品予以重新建构。
在制作难度这一因素上得分较高的作品,其作者大都运用了新颖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呈现形式,无论是《烟草计划》中对上万支香烟的排列组合还是《冰冻的时间》中对钟表的采用的处理,都有一定的实现难度,这些特殊的处理手法往往能改变大众对现成品的刻板印象,进而达到艺术化的效果。
此外,在作品《何处惹尘埃中》,作者收集911事件的尘土,然后用尘土翻模塑造成玩具,再把玩具研磨成粉末后,吹到覆盖有字体模型的地面上,最后把字模拿开形成装置作品。这一系列复杂的创作过程显示了现成品装置艺术创作技术的复杂性和综合型。
作品的内涵对认知度的影响虽然不及前两者,但也可以依托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宋冬的作品《物尽其用》中展示了母亲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攒下的生活用品,这些物件见证了中国一个时代的变迁,能引起观者强烈的共鸣。同样的,作品《天书》创造出的矛盾感也反映了当下很少有人能真正去读书的现状。现成品本身具备的大众性特征使得现成品装置艺术所表达的内涵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将这一特征充分利用的作品往往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
通过笔者的实验可以得知作品所处的环境和作品的制作难度是影响观者判断作品的主要因素,其次,作品的内涵也会对观者的判断产生一定影响,它与环境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被测者的判断。现成品和装置艺术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家是否对其进行了加工处理,以获取装置艺术构图系统所需的艺术特征。而大众对装置艺术的认知因素集中在装置艺术品的所处环境、制作难度以及表达的内涵,这也为艺术家未来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由现成品构成的作品要实现由现成品向艺术品的升华,其标志就在于设计师对环境的运用、对现成品的改造以及对作品内涵的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