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探究

2021-05-26 05:18高国娇
考试周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措施小学生

高国娇

摘 要:新时期,基础教育已经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导致基础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应试教育下,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大,再加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相关问题,导致小学生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确保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

一、 引言

随着信息的传播方式逐渐多样化,促使小学生更容易获得复杂的信息,且相关负面信息的存在,对小学生实现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再加上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有缺陷,这就造成一些小学生存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智力的发展水平,对于健康的小学生而言,其智力的发展水平需保持在平均标准;2. 学习适应性,其通常表现为小学生不会出现厌学情绪,且学习表现为热爱与享受的态度;3. 情绪稳定,小学生可以对事物持有热情且开朗的态度,并能够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合理表达与控制;4. 可以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变化进行很好适应,且能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和长辈、学生保持良好关系;5.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满足年龄特征,不会产生怪异的举止,且具有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因此,在小学时期,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实施正确的指导以及心理辅导,从而确保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以促使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二、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有的问题

(一)学校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缺乏重视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约50%的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老师,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相应的心理健康老师,但由于教师的在岗时间较短,主要是以兼职的形式,这就导致部分心理健康的辅导课程是由小学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所担任。这种状况充分表现出学校对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够重视,部分学校在面对复杂的课程时,既没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又没有和学生及其家长实施沟通,这就造成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与关注。

(二)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僵化

目前,部分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课时,其教育方式都存有误区,单纯地认为只要是上课,就算是完成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具体教学时,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需穿插于学生实际生活中,需对学生的心理实施潜移默化的引导。大部分学校都是在班会课上以心理健康作为主题,开展教学,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不充分。如小学生在遇到校园霸凌、人际交往问题、考试焦虑等相关问题时不能学以致用。

(三)家校缺乏合作

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多种多样的,且产生的原因也是无法归纳的,这种状况下,在教育方法上就无法达成统一的规范,需要注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沟通,并从课内至课外都形成合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统筹协调,以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同时,心理健康的教育则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完整人格,并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与教师都很少沟通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或者是家校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例如,校园霸凌的现象,相较于小学生来说,在遇到霸凌的时候,通常无法与教师或家长讲述,并产生相应的心理阴影,这就会对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性格等造成不利影响。面对这类问题,教师与家长就需通力合作,引导学生积极走出阴影,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面对生活以及挑战。

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想要使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现状得到有效改善,最重要的就是促进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了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学校就需为教师提供有关资源,开展相关活动与讲座,并对心理健康的知识进行宣传与普及。与此同时,学校还需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以及时的发现教师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相应措施促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另外,若教师可以解决其心理问题,通常对心理健康的教学开展也有着极大帮助。同时,教师需将其克服相关心理问题的经验和实际教学有效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相关心理问题,并使小学生实现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心理健康的教育机制健全

首先,教育部门需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基础,规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需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特征进行区分,对各个年龄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标准实施明确规定,并对心理健康的具体教育方式及途径进行明确规定。经过相关规定的制定,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完善,并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其次,各个学校都需在学校内成立心理健康的教研团队或者教育小分队,其能够在学校管理下,促进教师才能的充分发挥,并促使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当中获得相应的管理权、支配权,从而使教师的工作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最后,注重监督考评以及绩效考核的机制完善。学校需构建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以此促进教师自身心理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力提高。对于当前的小学教师而言,其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缺乏有效认识,且专业素质的发展较为缓慢,导致教师缺乏自我研修的意识,因此,学校需通过听课、访谈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并在其中引入相应的考评机制,确保教育工作的常态化。

(三)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通常是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方法。学校作为每个小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通常对小学生的行为、认知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通常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主要包括心理服务室、服务信箱、宣传窗及心理健康报、宣传广播等。心理服务室通常是由专门教师进行负责,其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并指导与辅助校园开展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对于心理服务的信箱设置而言,其主要是提供给羞涩的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太过于羞涩或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愿意到心理服务室和老师面对面谈话,此时,就能通过写信的方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告知教师,以此解决相关心理问题。同时,学校需通过课间休息的时间播放健康教育相关的广播,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另外,学校的负责人还需设置相应的广播栏目,对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进行宣传与普及,并在广播当中解答些学生可能遇到的相关心理问题,以该方式促进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传播。而宣传窗主要指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或者板报等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心理健康的小报则主要指心理健康的宣传手册,需注意手册的定期更新,并在手册上对学生的心理疑惑进行解答,并使學生真正认识到有心理问题并不是可怕或者丢人的事,最重要的是对其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心理品质,并使小学生具备的心理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措施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