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减持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26 01:17张晓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4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张晓

【摘 要】股份制改革成功之后,我国的很多股票可以在市场中流通,因此不少大股东都选择减持股份的方式达到让他们在市场上获利的目的。但是,自股票市场流通后,出现了许多大股东违规减持的现象,而这些违规减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对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文章以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减持现状、减持方式及减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和深入分析,并针对大股东减持的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可行性建议,为其他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提供预警和参考。

【关键词】大股东;减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4-0133-03

0 引言

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股份改革。2010年,股份改革基本实现,接近60%的限售股已陆续改为流通股,因此不少大股东选择通过减持手段进行套现。但是,大多数减持行为都是违规的,而这些违规行为会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甚至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市场对大股东减持报以消极态度,作为公司监管者,必须对大股东的减持行为给予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虽然对相关减持制度进行了修订,但是大股东违规减持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加上我国目前对持股比例较小的股东的保护不是很到位,这给大股东利用各种违规手段侵占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他们利用盈余管理、定向增发、恶意操纵公司重大信息披露等一系列违规手段达到自我受益最大化的目的。其中,违规减持成为大股东恶意侵占中小企业利益的新途径,这种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1],最终将失去他们的信任。同时,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恶意减持也会对自己的公司造成很大的影响,有可能会使自己的公司面临关门的风险。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大股东减持的相关法规及监管制度,对大股东减持行为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1 皇氏集团简介

广西皇氏生物工程乳液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31日,登记机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后来的经营中,该公司更名为广西皇氏甲天下乳液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12日,该公司股东会决议并通过同意以经过2006年6月30日审计的8 028.01万元账面净资产为基础,以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广西皇氏甲天下乳液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定型包装乳及其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蛋白质饮料的生产、加工及销售;家禽的饲养、投喂及销售;普通货物的运输;食品的批发、预包装;散装食品的批发、包装与零售等。2009年12月28日,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广西皇氏甲天下乳液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2 7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该普通股于2010年1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4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中文名称更名为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皇氏集团)。更名后的皇氏集团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展,积极收购影视业务,并与互联网公司成立战略性合作关系且积极追求转型。

2 皇氏集团大股东减持概述

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皇氏集团先后连续发布了4次减持公告。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减持主体是皇氏集团持股比例排名前十的张慕中和任冬梅。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两个人分别累计减持2 617.02万股和1 289.02万股,减持比例分别达11.71%和4.9%。2016年9月,皇氏集团第一大控股股东黄嘉棣累计减持达到4 000万股,持股比例由原来的36.18%降到31.4%。这次减持后,黄嘉棣仍然是公司第一控股股东。2017年5月,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的李建国由于所持部分股份的司法划转,导致持股比例降至3.84%。2017年11月,公司董事将股份为64.92万股的股票出售,成交额达到499.87万元。经历此次减持后,公司董事持有公司股票2 264万股,达到公司总股数的2.7%。由于公司股价下跌的原因,公司董事没有及时对质押物办理相关手续,导致部分股票被强行平仓。具体数据见表1。

通过对皇氏集团大股东及其董事会的减持频率的分析发现,他们的行为具有连续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这对于股东和公司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首先,大股东减持行为对中小股东的经济利益造成直接的损害。通过对皇氏集团持股比例排名前十的股东身份的调查发现,任冬梅和张慕中分别是皇氏集团前两任股东的配偶和儿子,这符合相关规定。根据公司前段时间发布的公告,可以大致推算出任冬梅和张慕中通过减持手段获得的收益至少达到4亿元,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如此巨额的收益,这与皇氏集团筹划转型和积极并购密不可分。通过他们的减持时间可以大致推算出他们均利用了自己的内部身份优势做出了精准判断,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巨额收益,但是相应产生的风险只能由中小股东承担。

其次,大股东减持行为会对公司的健康发展及价值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2]。正如皇氏集团自上市以来面对股价的不温不火,他们采取双主业转,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媒介手段为自己制造声势,从而推动股价上升。如果大股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连续的减持行为,不但会打击广大投资者的信心,还有可能会使公司陷入一种熔断的情形。皇氏集团企图通过修正业绩报告的手段稳定人心,但是这不止一次发生的择机减持行为会使法人股东和中小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心存疑虑。仅仅依靠炒作和投机行为是无法真正提升公司价值的。

最后,減持行为会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对股东自身也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2017年11月,皇氏集团股东遭遇强行平仓事件,虽然没有获得任何收益,但是该股东却违反了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相关规定。虽然其股票数量不多,但是由于股票价格跌倒几乎最低点,当事股东却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措施,这不仅使公司遭受了不良影响,股东本人也落了个引咎辞职的下场。

3 皇氏集团大股东减持影响因素分析

3.1 公司治理结构松散导致的减持

皇氏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是牛奶及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售。无论是清仓式减持还是日进斗金策略,我们都能发现,大股东对减持时机的把握非常精准,他们可以在股价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时对股份进行减持,从而使自己获得高额收益。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他们通常会先发布公司发展较好的消息,以此吸引大量的外部投资者购买公司的股票,在此过程中,他们会将股价抬高到一定的价位,随后进行股份减持。由于皇氏集团公司治理结构较为松散,公司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这一现象,导致皇氏集团大股东减持现象愈发严重。最终,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变成大股东的提款机,为大股东套现做了铺垫。

3.2 大股东因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而减持

近年来,大股东通过减持的方式获得巨额受益的新闻屡见不鲜。面对自己的减持行为,股东们所持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他们当中甚至有人将一天之内套现上亿元的行为美言为以改善个人生活为目的的减持。股东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对外界给出看似合理的解释,公司出台的相关公告中对于权益变动的目的基本都是一笔带过,并未有实质性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说,皇氏集团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经营绩效直线下滑,这直接导致大股东收益大幅度减少,为了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利润,大股东决定通过减持套现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利用自己的内部身份优势及掌握的信息控制股权,多次实施精准减持套现而获得高额收益,而他们却将风险全部留给了中小投资者,这引起了市场许多投资者的不满情绪。

3.3 大股东由于持股比例低导致减持

皇氏集团是一家以乳制品为主要产业的公司,公司内部的多数大股东对于减持时机的把握比较准确,他们一般会选择股价达到较高水平时进行减持。但是,由于皇氏集团公司内部不少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成本较低,这使得他们无法按照预期进行减持获利。为了保证可以顺利取得自己的利润,他们会选择提前减持的方式套现获利。如此一来,他们有可能会激起公司其他中小投资者的不满情绪,使公司面临的风险急剧增加。

3.4 大股东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减持

皇氏集团公司在每次减持之前都会提前对外发布减持信息,使大股东及其他投资者提前知道并做好减持准备。但是,皇氏集团内部的大股东拥有非常有利的内部人身份,他们对公司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出现下滑时,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由此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内部人优势提前进行违规减持以达到使自己获利的目的[3]。但是,这种行为却严重侵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有可能会对公司的名誉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4 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建议

4.1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提高罚款金额、限制股份入市年限,甚至刑罚等手段对大股东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此保护中小投资者们的合法利益。只有使违规成本与违规收益成正比,才能使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股东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可以做到理智回头,才能使广大中小股东及投资者们对证券市场充满信心。

4.2 完善信息披露体系

(1)加强外部审计力度,提高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的准确性。对于公司业绩而言,外部审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对异常的公司业绩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大股东大额减持行为发生时,防止大股东利用自己的内部身份优势对公司股价和业绩进行恶意操纵。

(2)增强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司中经常会存在一些大股东为了配合减持而故意提前披露利好信息而延迟披露不利信息的现象,甚至恶意操纵公司盈余,或者先将虚增业务披露,随后趁势进行减持,待减持完成后再修改财务报表。因此,对于公司的重大事项,公司应当及时进行披露,使中小投资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充分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

4.3 提高自身投资素养

作为投资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学会独立思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随意听信传言,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能随意搭便车。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冷静思考,谨慎理性,在全面了解了公司的相关情况后再做投资与否的决定。此外,投资者应当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防止自己的合法利益被侵犯。投资者还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目前,许多中小投资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绝大多数投资者在受到侵害后不知道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是选择忍气吞声。这样做只会使那些大股东的胆子越来越大。因此,中小投资者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必须在第一时间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因为害怕就默不出声。

参 考 文 献

[1]唐海萍.T公司大股东减持案例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2]蔣琰,魏富起,贾睿康.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对中小股东权益影响研究——以永大集团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0(1):40-50.

[3]张渝.基于不同动机的大股东减持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影响[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170-171.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