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铁足铜鼎

2021-05-26 23:49堰风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重器战国博物院

堰风

在先秦万邦时代,“鼎”是一个国家的重器,鼎重即权重。鼎作为上层贵族的重要礼器和食器,在商周时代已发展得十分成熟。在天下大一统進程中,灭国绝祀,必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进入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天下还剩七个大国,即人们熟知的战国七雄。然而,在燕赵夹缝中还有一个千乘之国,默默无闻地影响着战国走向,它便是中山国。中山国的历史并没有受到史家的重视,除了《史记》中有“五国相王”一条记载,它几乎被后世忽略。直到“中山王铁足铜鼎”的横空出世,被称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再度呈现在世人跟前。

中山王铁足铜鼎是中山国祭祀宗庙的高级礼器,1977年出土于河北战国中山王厝墓,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由于鼎和钺象征着一个国家或个人的权威,所以往往由一个系列形成一组,即九鼎;而中山王铁足铜鼎,正是原九件套系列鼎器中的首鼎。该鼎通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重60千克,圆腹铜身,蹄形铁足,带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两侧配有附耳。该器造法奇特,工艺精湛,属铜铁合铸之器,是战国青铜时代向铁冶时代过渡的产物。

由于战争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大约在春秋时期,铁被得到开发和利用,当时主要用于武器和农具。进入战国,铁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山王铁足铜鼎的出现,意味着当时铁已进入国家重器的铸造行列,足见当时中山国人冶铁技术的娴熟。

作为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该鼎最大的特色,便在于鼎身所镌刻的长达469字的铭文,不仅是目前出土的战国青铜器中字数最多的,且书写字体也堪称一绝,刀法精细,构字如行云般轻盈流畅,悬针风格浓郁,有着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可作为很好的小篆书法模本。

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段铭文记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一个被史家忽略的重要人物——司马赒也跃然而出。史学界认为,司马赒很有可能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司马熹。从铭文得知,司马赒是墓主中山王厝时期的相邦,辅佐年少继位的中山王治国理政,他借燕国内乱这个天赐良机,率军直达燕境,夺燕国大片城池,完成了北拓疆土的伟大壮举。

由此看来,中山王铁足铜鼎乃是中山国曾经辉煌的见证。“毋大而肆,毋富而骄……”尽管铭文上告诫燕王哙,要对吴越战争中吴国的灭亡引以为戒,但后人却对这教科书式的先例置若罔闻,以致最终难逃亡国的命运。两千多年过去,这个城中有山、崇尚山神的国家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封存在博物馆里的中山王铁足铜鼎,永远铭记着那段峥嵘岁月。

猜你喜欢
重器战国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感赋
春意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少年当作国之重器
视觉
2018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留学与国器
孟母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