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亦称甲鱼、水鱼,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是我国重要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是深受消费者认可的滋补佳品。
我国的中华鳖人工养殖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华鳖市场行情走俏,野生资源的紧缺,极大地推动了中华鳖养殖产业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着中华鳖养殖繁育技术以及规模化制种技术的突破,中华鳖养殖产业发展迅速,产量逐年倍增。目前,我国的中华鳖养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了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具备相当市场影响力的特种水产品养殖行业。2006年,中华鳖作为15个特色水产品之一,被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列入《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鳖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优质中华鳖苗种的巨大需求。然而,我国中华鳖的苗种供应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优质的中华鳖苗种缺口每年高达1亿只以上。
我国的中华鳖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中华鳖自然种群广布于我国的大小河流、湖泊之中。湖南洞庭湖水系的中华鳖群体(俗称“洞庭鳖”),是中华鳖自然种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品系之一,是优质的中华鳖种质资源。
图1 中华鳖“珠水1号”选育技术路线图
首先,洞庭湖水系的中华鳖具备明显的外部形态特点,该品系的初孵稚鳖腹甲绯红、无斑,成体背甲呈橄榄绿或土黄色,腹甲玉白或微红。其次,该品系具有良好的生产表现(例如: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裙边宽厚等),具备较高的产业开发价值。此外,洞庭湖水系的中华鳖是我国最早获得开发利用的中华鳖种质资源,在我国南方地区具有较长时间的消费历史,群众基础广泛,市场认可度较高。
基于上述原因,为培育适合于我国南方地区养殖推广的中华鳖洞庭品系快速生长新品种,提高我国中华鳖养殖产业的良种覆盖率,增加中华鳖养殖的生产效益,项目团队依托国家级广东绿卡中华鳖良种场为育种平台,以中华鳖洞庭湖水系野生群体作为选育基础群,通过连续5代群体选育,获得了中华鳖“珠水1号”快速生长新品种。
1.亲本来源
1992年~1993年,从湖南省常德市特种水产综合技术开发中心引进中华鳖洞庭湖水系2.1万只野生个体。
2.技术路线
中华鳖“珠水1号”选育技术路线是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分别在稚鳖、幼鳖、成鳖、后备亲鳖以及亲鳖五个阶段进行选留,经连续5代继代选育,最终形成具有美观外形,优良生长性状的中华鳖新品种。中华鳖“珠水1号”选育技术路线见图1。
3.培育过程
1992年2月~1993年2月,广东东莞市虎门综合开发公司从湖南省常德市特种水产综合技术开发中心引进中华鳖洞庭湖水系野生个体2.1万只。引进的中华鳖个体经人工驯养促熟,并通过自然交配方式进行繁育,于1995年达到产卵高峰。1996年开始,从子代中挑选体表光亮,裙边坚挺,体质健壮,攀爬有力的个体进行培育。1996年~1998年,共选留子一代亲鳖个体7.28万只,为中华鳖“珠水1号”选育基础群体(F0)。
图2 中华鳖“珠水1号”商品鳖
自1998年11月,以生长速度为选育目标,以体形特征为辅助选育指标,开始实施育种。每三年为一世代,每个世代按照6:1~8:1的雌雄配比搭配亲本,并通过自然交配产卵的方式进行繁育,分别在稚鳖(30g)、幼鳖(150g)、成鳖(450g)、后备亲鳖(750g)以及亲鳖(♀:1000g,♂:1500g)五个阶段对子代个体进行筛选,每个世代总选留率为10.1%~12.2%。至2013年7月,经连续5代继代选育,培育出了与未经选育的中华鳖相比,生长优势明显,遗传性状稳定的中华鳖新品种,定名为中华鳖“珠水1号”。
表1 2014年~2017年中华鳖“珠水1号”中试养殖情况
1.品种特性
与未经选育的中华鳖相比,中华鳖“珠水1号”具有下述优良性状(图2)。
(1)生长速度快。在同期同法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中华鳖相比,中华鳖“珠水1号”体重平均提高12.3%。
(2)裙边宽大。在同期同法养殖条件下,中华鳖“珠水1号”裙边宽度比未经选育的中华鳖提高4.9%以上。
2.中试情况
2014年~2017年,中华鳖“珠水1号”分别在广东省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江西省南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防城港市、贵港市多个地区进行了中试养殖。中试期间累计养殖面积7478亩,亩产平均达900kg,创造产值3.69亿元,取得了良好的中试效果,详见表1。各地养殖结果表明,中华鳖“珠水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的优点,市场认可度好,经济效益显著。
1.亲本选择
若从选育单位获得中华鳖“珠水1号”后备亲本,个体应在4龄~5龄,体重在1.5kg~2.0kg为宜。选择的亲鳖应具备“背青腹润、体表光亮、行动敏捷、体质健壮、健康无病”的特点。
2.亲本培育
亲鳖培育以投喂专用人工配合饲料为主,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要求,投喂前每千克饲料加1kg水制成团状。水温22℃以上开始试投,每日1餐。水温25℃~30℃时,每天早、晚各投1餐。每餐的投喂量(以饲料干重计),为鳖总重的2%~3%,并需根据天气、水温、摄食等情况适量调整。
1.亲鳖促熟及产卵场设置
亲鳖通常按照6:1~8:1的雌、雄配比进行配对,采用自然交配产卵的方式进行人工繁殖。为提高母鳖的繁殖力,应在越冬前2个月对亲本进行营养强化,加大投喂量,并补充维生素E。同时可在每日投喂饲料中添加15%~25%的鱼糜,5%~10%的时令蔬菜及1%~2%的植物油,与配合饲料一起均匀混合。
亲鳖通常在越冬前后完成交配,4月中旬母鳖开始爬坡产卵,5月~7月为产卵高峰期。为使亲鳖能够正常繁殖,亲鳖池背风一侧应设有产卵场。产卵场通常为长方形,长2m~4m,宽50cm,以斜坡与水面相通,上覆遮荫凉棚,内部铺设厚度为25cm左右的沙床。
2.捡卵
亲鳖产卵通常在夜间进行。每天早上应巡视产卵沙床,根据沙面遗留的母鳖爬行脚印及沙堆翻动痕迹,寻找卵窝位置,插好牌签,并做好记录。受精卵产出12h,胚胎在受精卵内的位置固定后,即可开始收卵。捡卵时,需将沙层轻轻向两边拨开,将受精卵从卵窝中逐一捡出,并用洁净纱布擦拭受精卵表面,动物极向上,整齐排列于底部垫有毛巾的集卵箱中。
3.人工孵化
(1)孵化设施
孵化设施包括孵化房和孵化箱。孵化房为砖石结构,内配控温及换气设备,保持孵化期间室内温度为30℃~32℃,相对湿度为85%。孵化箱为木板或塑料材质,规格90cm×60cm×20cm。孵化箱底部设有通气孔,侧面设有宽20cm、深8cm的出苗口。孵化时,出苗口下方放塑料集苗盆,内盛3cm~5cm清水,用于收集从出苗口爬出的新孵化的稚鳖。
图3 中华鳖“珠水1号”苗种
(2)孵化方法
将挑选好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整齐排列于孵化箱内的细沙或蛭石等孵化介质中,每千克介质喷水约60g。质量上乘的受精卵为规则的近球形,规格通常大于5g,色泽鲜亮,卵壳略带粉色,动物极有亮白色圆形受精斑,受精斑边缘清晰可见。孵化期间,孵化介质需保持6%~8%的湿度,并避免不必要的人为翻动。在(30±2)℃温度条件下,稚鳖42d~45d即可破壳而出。
中华鳖“珠水1号”苗种培育是指,将3g~4g初孵稚鳖培养到50g以上幼鳖的过程(图3)。
1.初孵暂养
初孵鳖苗应先在胶盆中暂养1d~2d。直径50cm的胶盆可放苗300只左右,胶盆倾斜放置,覆水面积约占盆底的2/3。稚鳖经暂养后,至脐带完全脱落,即可转入稚鳖池继续培育。稚鳖暂养期间不需要进行投喂。
2.稚鳖培育
(1)清塘及培水
图4 中华鳖“珠水1号”越冬温棚
稚鳖的培苗池可选择50m2~100m2水泥池或1亩~3亩的土池,通常以土池培育为宜。池内需设置食台、晒台和鳖巢(为尼龙网反复折叠,以细绳吊于水体之中,供稚鳖停靠和休憩)等生产设施。
稚鳖放养前15d应对培苗用水泥池或土池进行彻底清塘,可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或带水清塘。其中,干法清塘,每亩生石灰用量为70kg~80kg;带水清塘,每亩生石灰用量为150kg。食台、晒台等生产工具可用5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处理。
培苗池经消毒后,注水至60cm~70cm。放苗前5d~7d,按照每亩水面200kg~300kg的用量,在培苗池四角堆沤绿肥。一周后捞出不易腐烂的根茎及残树。经培水后,池水水色通常呈嫩绿色或茶褐色。水泥池由于面积较小,一般可采用专用土池进行培水,使用时将池水引入水泥池,土池培苗则可采用直接在原池内培水。
(2)稚鳖放养
稚鳖放养宜选择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稚鳖放养前,可使用10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的食盐水浸浴15min,进行消毒处理。稚鳖经消毒后,按照80只/m2~100只/m2水泥池,或8只/m2~15只/m2土池的密度放养于培苗池中。
稚鳖放养,应将稚鳖连盆移至培育池中,缓缓倾斜盆身,让鳖自行爬出入水。
(3)培育管理
投喂管理。稚鳖下池后即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不应低于50%),亦可在饲料中添加5%(w/w)的水丝蚓辅助诱食开口。经一周左右驯化,稚鳖正常吃食后,可按照鳖总重量的3%~5%的日投喂量(以饲料干重计算)进行培育。每日投喂分2餐进行,早、晚各投喂1餐。稚鳖的投喂应做好“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培苗过程中若转换配合饲料,为防止出现挑食、拒食现象,需在原饲料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新饲料比例。
水质调控。定期抽样检测水质,水体溶解氧含量应大于4.5mg/L,氨氮含量不应超过1mg/L,亚硝态氮不应超过0.1mg/L,pH范围为7.0~8.5。为维持水体的水质稳定,可不定期向池中泼洒微生态制剂。水质恶化时,需及时加注新水,同时排出部分原池水。每次换水量不应超过池水总量的1/5,新水与原池水温温差不宜超过3℃。
中间转池。稚鳖初放养时,个体较小,养殖密度较大。培育过程中,随稚鳖的生长,其生存空间逐步受到挤压,不利于稚鳖的生长。在水泥池内培苗的稚鳖,均重至30g~50g时,可进行分级筛选和疏苗,并按照30只/m2~40只/m2的密度继续培育。土池内培苗的稚鳖可一直在原池内培养。越冬后,稚鳖均重达70g~100g,按照2只/m2~3只/m2的密度转入商品鳖池进行商品鳖的养殖。
敌害防控。稚鳖培育阶段应该重点防治鼠类、水禽等敌害生物的啄食,必要时可对培苗池加盖防护网。
中华鳖“珠水1号”推荐使用“保温大棚+外塘”分段式方法进行仿生态养殖。该模式分为前后两个连续的生产环节:①利用温棚培苗和越冬,以提高稚、幼鳖的苗种成活率;②利用外塘土池进行仿生态养殖,以提高商品鳖的品质。
1.稚鳖培育
稚鳖的选择与放养方法同苗种培育。
2.温棚越冬
温棚越冬池可单独配置(图4),按照20只/m2~30只/m2的密度放苗,或直接利用保苗土池加盖温棚进行改造。10月份前后越冬池覆盖塑料薄膜,进入采光增温,保温越冬阶段。由于前期气温较高,可局部覆盖,后期气温逐渐降低,要做到全池覆盖,并在越冬前逐步将水深提高到1.0m~1.2m左右。温棚越冬期间,要求温棚内水温不低于25℃,不换水或少换水,依靠不定期补充新水以及使用微生物制剂对温棚内的水质进行调控。冬季遇气温回升,可开启通风门换气。温棚越冬期间要正常投喂饲料,日投喂量(以饲料干重)为鳖总重的2%~3%。
3.幼鳖出池
越冬后至次年4月,自然水温回升到25℃并趋于稳定后,可准备幼鳖出池。出池前,需逐步揭开保温棚塑料薄膜,透气通风,并向池内逐步注入新水,使温棚内环境与外界逐渐接近。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排干池水,组织人工入池捉鳖,经大小分级后,以10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按照2只/m2~3只/m2的密度转入商品鳖池。
4.商品鳖养殖
商品鳖养殖是将越冬之后的幼鳖培育至商品规格成鳖的过程,商品鳖养殖通常是在室外大水面土塘中进行。
(1)池塘的基本要求
养殖中华鳖“珠水1号”的商品鳖池通常为室外土塘(图5)。养殖池整体呈长方形,面积5亩~7亩,池深2.0m~2.5m,养殖水深1.2m~2.0m,池堤坡度30°,池底平坦,并覆有厚度10cm~15cm的沙泥,池边1m处设高50cm的防逃围墙(围墙可以使用砖砌结构或直接竖立装修瓷砖)。养殖池应配备完备的投饲、晒台及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应相互分离,排水口需设防逃网。为防止养殖生产过程中水体缺氧导致的水质恶化,商品鳖池视池塘面积,需配置增氧机1台~2台。
(2)放养前的准备
商品鳖池应在4月上旬之前做好清塘、消毒等准备工作,幼鳖出池之前7d~10d进行培水。清塘、消毒和培水的具体操作方法同苗种培育。
(3)商品鳖的放养
商品鳖的放养宜选择在晴天的上午,将经消毒处理的幼鳖连盆移至鳖池中,缓缓把盆口倾斜,让鳖从盆内自行爬出。商品鳖养殖按照2只/m2~3只/m2的密度进行放养,同池的放养规格应尽量一致。
(4)商品鳖的投喂
中华鳖“珠水1号”商品鳖养殖可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每千克饲料加1L左右的水,在搅拌机内搅拌2min~3min,做成面团状后进行投喂。饲料的日投喂量(以饲料干重计),体重小于300g前,按照鳖总重的3%~4%进行投喂,体重大于300g后,按照鳖总重的2%~3%进行投喂,并根据天气及摄食情况适量增减,以每次投喂后2h内全部吃净为宜。
5.日常管理
(1)水质调控
商品鳖池由于水体面积较大,通常采用综合方法调控水质。养殖池内可栽培水浮莲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水生植物栽种面积不应超过水面面积的1/5。每15d~20d全池泼洒微生态制剂1次,以维持水体正常物质代谢。水体藻相变老时,可施用适量生石灰(30mg/L~40mg/L)改良水质,使水体透明度维持在25cm~30cm左右。为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每亩水面可套养鲢鱼50尾,鳙鱼20尾,罗非鱼(全雄)10尾。
(2)巡塘
坚持早、晚巡塘检查,查看水色、水位变化,检查防逃设施,记录中华鳖吃食及活动情况,勤除杂草,做好巡塘记录。
(3)病害预防
图5 中华鳖“珠水1号”商品鳖养殖池
中华鳖“珠水1号”商品鳖养殖阶段应充分利用生态手段做好病害预防。这其中包括,构筑池塘仿生态系统,保持水体各项理化因子稳定,营造适宜中华鳖生长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饲料的品质,做到投喂“四定”,同时补充β-葡聚糖、复合维生素或壳聚糖等免疫促进剂,提高中华鳖的抗病能力。6月份~9月份,气温升至30℃后,中华鳖“珠水1号”摄食欲望强烈,每10d~15d应拌料投喂大蒜素、板蓝根和三黄粉中草药药饵,做好病害预防。
6.起捕及销售
在个体体重达400g以上时,即可适时捕捉上市。小规模捕捉可用围捕或人工下水踩泥手捉,大批量上市可一次性排干池水人工捕捉。
1.稚、幼鳖阶段的主要病害
(1)白点病
白点病是稚、幼鳖阶段常见病害,病原多为产气单胞菌。该病流行于温棚保苗越冬期间,与稚鳖皮肤娇嫩易受损伤,温棚内部水温适宜,养殖密度较大有关,尤其在酸性低氧水体中极易暴发。
该病的治疗除做好培苗池或越冬池的彻底消毒之外,培苗期间保持水质适宜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对于偏酸性水体,可采用5mg/L~8mg/L的碳酸氢钠全池泼洒,使池水pH稳定在7.5~8.0之间。除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之外,应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应激药品,或中草药制剂进行预防。发病时,可全池泼洒8mg/L~10mg/L的盐酸土霉素溶液进行治疗。
2.商品鳖阶段的主要病害
(1)红脖子病
红脖子病,又称为俄托克病、阿多福病,是中华鳖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传染性强,死亡率极高。该病的病原通常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亚种感染所致。水质不良,养殖密度过大,生产操作管理不当是该病暴发的主要诱因。
患病个体通常表现为,身体消瘦,运动迟缓,对外界反应不敏感。咽喉部和颈部肿胀,红肿的脖子伸长而不能缩回。病情严重时,全身红肿,口腔及鼻腔出血,眼睛混浊发白而失明。
中华鳖“珠水1号”在养殖过程中虽未遇见过该病大规模暴发,但应该做好针对于该病的预防,尤其是在春夏交替的时期。主要思路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强化养殖管理,做好水质调控。幼鳖放养前需彻底清塘,养殖过程中适度投喂并及时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向养殖池塘中补充碳源,并施加微生物制剂,维持池塘水体的菌相及藻相稳定。遇连续阴雨天气,需开动增氧机,防止因水体缺氧导致的水质恶化。
若出现发病个体,首先应首先对患病个体做好隔离。对于轻症个体可按照30mg/kg~50mg/kg鳖体重,投喂恩诺沙星药饵,每千克饲料可同时添加3g维生素C,5d~7d为一疗程。或按照每千克鳖体重5mg用量进行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用2d~3d。对于重症及病死个体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发病池塘,按照500mL/亩的用量,全池泼洒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连续施用2d~3d。
(2)细菌性肠炎病
细菌性肠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患病个体会出现肛门红肿,大便浮起的典型症状。通常采用施加适量抗菌药物加以治疗,可采用具有抑菌杀菌作用的大黄、黄岑和黄柏,按照5:2:3的片剂组方拌料投喂,连续投喂4d~6d。正常摄食后,在饲料中需补充电解质多维及益生菌素,调理肠胃功能。
(3)腐皮病
腐皮病是中华鳖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全年均可发病,5月~9月为发病高峰期。多是由于生产操作不当,养殖密度过高、应激,致使中华鳖体表皮肤受损进而产生细菌性感染。该病通常表现为于颈部、背部和裙边等处皮肤的糜烂坏死,形成肉眼可见的溃疡。
该病可按照“调节密度、减少应激”的思路进行治疗。按500mL/亩的用量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或者全池泼洒0.4%浓度的食盐水,进行水体消毒。对于病鳖,可采用活性碘或10mg/L的氟苯尼考进行药浴,同时按照每千克饲料添加120mg的维生素C和50mg的维生素E,连续投喂10d加以治疗。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和邮编: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塱兴渔路1号,510380
联系人:朱新平、陈辰
电话:020-81537378
2.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莞太线公路白沙路段250号,523061
联系人:黄启成、柯余利
电话:0769-38802022
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莞太线公路白沙路段250号,523061
联系人:黄启成、柯余利
电话:0769-38802022
朱新平、陈辰、黄启成、柯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