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荫
(开平市中医院药剂科,广东 开平 529300)
中药制剂是基于中医药理论,一方面沿用传统中药制剂方法,另一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技术而形成的一种药剂,与传统中药相比,中药制剂的药效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药理毒性,因此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条件[1]。但近些年伴随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愈加频繁,其不良反应问题也逐渐突出,这对中药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推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不良反应特征予以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使中药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加安全[2-3]。本文分析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的不良反应特征及解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择取40例在临床中应用中药制剂而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8∶22,年龄最大73岁,最小8岁,均值(45.56±12.45)岁。
对应用中药制剂而引发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等信息。
①各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②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③不良反应累及脏器/系统及对应临床表现。
从年龄分布上分析,40~59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60岁及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见表1。
表1 年龄分布分析
从给药途径上分析,外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外用给药、口服给药、肌肉注射三种给药途径,P<0.05。见表2。
表2 给药途径分析
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表现分析,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表现为红斑、皮炎、瘙痒、皮疹,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P<0.05。见表3。
表3 累及系统/器官及表现分析
本次研究中,从年龄段分布分析,60岁及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可见中药制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这主要是因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机体各项功能也明显减弱,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同时从给药途径上分析,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外用给药、口服给药、肌肉注射三种给药途径,说明中药制剂经过静脉滴注给药之后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药物提取技术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成分纯化度,药物内含杂质,如蛋白质、淀粉等,所以容易产生过敏、抗体,所以静脉滴注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另外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表现分析,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表现为红斑、皮炎、瘙痒、皮疹,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提示中药制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这主要与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有关。
针对上述中药制剂应用所引起不良反应的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解决措施:①强化对中药制剂使用管理工作。由于老年患者、静脉滴注给药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所以在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用药剂量的严格控制,同时对其合并疾病予以积极干预和治疗,避免选择与中药制剂合用存在禁忌的药物,以有效避免不良反应[4]。在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给药过程中,需要强化巡视工作,不仅要对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控制,还需要对滴注速度予以严格控制,以有效预防不良反应。②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强化对医务人员对中药制剂药理知识、临床应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中药制剂的认识,充分掌握相关应用要求及规范,在临床中应用中药制剂之前,需要对患者过敏史、病史进行详细了解,也需要掌握其近期用药状况,对患者用药适应证予以充分认识,了解中药制剂的炮制方法、给药方式、保存方式等,避免主观判断,确保规范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出现。③强化中药制剂应用管理工作。中药房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中药制剂,在采购时,需要严格遵照相关标准规范,入库时则需要做好记录和核对,出库时则需要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一方面可以使中药制剂质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避免中药制剂的浪费。④做好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处理工作。如果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问题,则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上报,并由质检部门进行检测,若检测出有毒物质,则予以严格处理。对中药制剂应用予以有效监督,全面检查其用药安全性,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⑤强化用药合理性。在中药制剂处方开具时,医师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状况,不仅涉及到疾病类型,还需要考虑性别、年龄,谨防药物滥用问题。如果患者年龄小,则需要减少用药剂量,如果患者体质差,则需要选择药效相对较弱且药力温和的药物,如果患者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则应尽量避免选择有损肾脏的药物,一方面将中药制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也有效预防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老年、静脉滴注的患者中,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需要实施有效解决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