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2021-05-26 06:51王小军王家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模立杆工程项目

王小军 王家栋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建筑结构逐步向高空间以及大跨度的方向发展,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也更加奇特与复杂,虽然风格特异的城市建筑成为当地的地理坐标,但是也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使相配套的施工技术得以进步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同时也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1]。该文以某区域旅游观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为例,分析了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案例工程 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强化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及效率的保证措施[2]。

1 高支模施工技术

1.1 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开展期间,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高支模施工技术顾名思义是在高空进行的支模施工技术,支模高度需要大于或者等于4.5 m,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支模技术应用的施工高度甚至高达几十米。

国家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水平构建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高度需要在8 m以上,而支撑体系的跨度需要设置在18 m以上,竖向构件的支撑模则需要超过6 m。

1.2 应用意义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3]。由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高层建筑项目数量不断增加,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解决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增加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效益,推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4]。

2 工程概述

选择某区域旅游观光轨道交通项目的车辆段施工工程。该案例工程项目的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61000 m2,车辆段工程项目的总体建筑面积为48900 m2。案例工程项目中设计的建筑单体共16个,其中物资总库的支撑高度达到14.7 m。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基地面积为3416.9 m2。该研究为探究高支模技术在物资总库中的技术应用。

3 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3.1 施工设计

在建筑工程项目应用高支模技术中,当位置、标高以及尺寸出现偏差问题时,追根究底原因为施工图纸设计与实际施工存在差异,导致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存在阻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案例工程建筑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开展实地调查工作,严格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成本,加强施工图纸设计的实用性。

3.2 支撑体系搭设

案例项目的高支模搭设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开展竖向立杆、剪刀撑、顶杆支座安装、龙骨安装以及梁模板安装等工作。高支模搭设施工工序如图1所示。

图1 高支模搭设施工流程

3.2.1 立杆支设

立杆支设包括以下4步:1)立杆底部设置了50 mm厚度以上的木垫板,同时需要设置确保木垫板连续长度多余2跨。2)工作人员在进行扣件连接的过程中,只有立杆顶层顶部采取搭接其余接头的方法,其他区域均采用对接连接方法。3)2个相邻立柱的对接接头设置需要进行不同步设置,以竖直方向错开相邻结构,相邻接头的错开距离需要超过500 mm,接头中心至主节点区域的距离需要小于步距1/3的距离。4)立杆上部顶托螺杆伸出的钢管长度要低于300 mm,下部底座螺杆外露钢管距离需要小于200 mm,设置的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距离小于3 mm。在安装过程中,禁止将上下段钢管以立柱错开的形式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3.2.2 水平杆

具体施工内容如下:1)在进行扣件连接过程中,在纵向扫地杆连接过程中,以直角扣件固定形式在距离底座上沿200 mm区域的立杆上进行设置;在横向扫地杆的连接过程中,一直角扣件固定形似,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区域的立杆进行固定。2)模板支撑架设置不可以直接搭设在外加体系之中,同时模板支撑架也不能与落地外架和其他作业架进行连接。

3.2.3 剪刀撑

具体施工内容如下:1)高支模架的周边需要由下至上设计竖向连续剪刀撑,每间隔4.5 m在纵横向水平杆中设置竖向连续剪刀撑,设置的剪刀撑宽度为6 m。1)梁下的水平杆、扫地杆设置水平剪刀撑,对于相对较高的支模架则沿竖向每间隔4.5 m设置水平剪刀撑,而竖向水平剪刀撑杆件的底端需要与地面顶紧。

3.2.4 支撑体系搭设注意事项

支撑体系搭设注意事项:1)确保各个构建的安装位置以及设计的形状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撑立杆需要开展多层搭接工作时,需要确保上下层立杆支点的吻合性,上下立杆中点需要停留在同一垂直线上,同时也要设计底座以及垫板。2)支架系统在进行平面设置过程中,需要先在梁下以及梁两侧设置立杆,对于跨度相对较大的梁底区域,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梁的跨度适当起拱设计。针对主次梁的交接区域,需要严格按照主次先后顺序进行施工,确保构件施工不移位、不变形,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在梁底板模中间增设1排支架。

3.3 检查工作

案例工程项目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前,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检查工作。施工单位需要安排单位内较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开展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施工流程环节开展前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作业,确保施工现场后续施工作业工作的有序开展。1)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对支架安装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按照高支模施工技术标准流程进行安装作业,绝不允许出现超出设计允许范围内的安装误差。2) 高支模规划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个环节开展的高支模施工作业进行检验,检验其是否达到了工程项目设计预期效果。3) 高支模施工安装工作前,管理人员需要对所有的主材以及配件进行专业性的检查和验收,只有相关构件满足设计施工流程后,才可以进入安装流程之中。

3.4 高支模安装

高支模安装方案设计前,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考虑施工方的需求,更需要考虑现场施工环境的特点,在综合全面分析的背景下确定项目施工方案,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满足施工使用需求。

开展高支模施工前需要高支模施工区域进行夯实作业,避免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出现地基不均匀下沉的情况,对整个高支模施工环节的安全造成影响,出现高支模垮塌的问题。为此需要提前做好高支模施工区域地基夯实工作,确保施工区域的地基稳定性。

工作人员需要对进入现场内的施工原材料进行检查,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进行施工材料及配件的检查工作,对于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材料,严令禁止进入现场应用,而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则遵循其特性进行分类,并妥善存放[5]。

高支模施工环节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对高支模关键着力点进行逐一核对,确保全部的支撑点均满足施工要求,对于出现松动的支撑点需要通知现场人员进行返工,在紧固支撑点后再开展后续检查工作。如果工作人员未能处理松动区域则不能通过验收检查工作,更不能投入应用。

高支模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模板与模板之间拼缝连接的严密性,板缝超出2 mm时,需要利用密封材料开展封堵工作,避免出现漏浆现象,最终出现蜂窝问题。

高支模施工环节的安装质量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施工人员需要对承力部位进行有效管理,对各个区域的零部件进行严格检测,在充分满足高支模施工规定的基础上,有效提升高支模本身的承载能力。

3.5 架体验收及预压

在进行钢筋分项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模板支架系统进行预压,有效消除模板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问题。案例工程所应用的预压形式为沙袋堆载预压,堆载质量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堆载过程中需要将沙袋分层覆盖至模板上,借助相应的辅助措施避免沙袋被雨淋。测量队伍需要提前设置观测点,对支撑杆件的沉降量、支架系统的变形情况以及模板系统的变形情况进行全过程观测,同时工作人员也需要保留监测记录。预压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沙袋进行分层卸载,同时也要对支架系统的变形量以及模板系统的变形量进行调整。

工作人员需要对所选择的代表性区域进行24 h连续检测,当支撑杆件连续24 h的沉降量累计值小于1 mm,连续72 h的沉降量累计值小于5 mm时,则代表支架预压工作合格。

3.6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利用专门的混凝土罐车进行运输,利用混凝土泵将其输送至待浇筑施工区域,同时为了确保混凝土振捣、浇筑工序开展的质量,需要严格按照施工预设程序进行施工操作。此外,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隔离保护,避免其他工作人员在现场巡视工程中被误伤。

在钢筋系统、模板系统以及支架系统被技术人员联合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对其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顺序场区布置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要求,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堆载过大的情况。

案例工作所采取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为分块浇筑技术,对不同区域的混凝土屋面板进行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浇筑,见表1。

表1 混凝土屋面板浇筑厚度

3.7 监控量测

在受力最大的立杆、支架边缘稳定性最差的部位设置立杆监测点;在受力最大的部位设置立杆检测点;在地基承载力低的部位设置立杆检测点;根据支架平面大小设置立杆顶水平位移监测点、支架整体水平位移的监测点以及立杆基础沉降监测点。

兼职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多重职责。他们既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不仅要为学生解决专业知识问题,还担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责任,如人际、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故兼职班主任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延伸,是培养和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每隔20 min对正在浇筑的混凝土支架系统进行检测,对于终凝后混凝土支架系统的监测频率为每天1次。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支架系统的动态变化情况,监测数据值超出监测预警值时,需要立即告知工作人员停止混凝土浇筑工作,同时需要疏散施工现场相关工作人员,对施工作业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工作。

需要设置观测小组,将观测责任细分至每一人。在元件埋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对各个部件进行编号,对于存在导线的元件,需要立即将导线引到架体外。为了确保元器件不会受到损伤,一旦测量标志出现损坏时,需要立即进行恢复处理。

3.8 支架拆除

在进行脚手架拆除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先对班组进行安全交底,分派专人统一指挥,在脚手架拆除前,需要认真环顾四周,查看拆除脚手架是否会导致构筑物发生破坏。

在架体拆除过程中,对于能够提前拆除的架体需要提前拆除,在架体拆除过程中不能更换工作人员,拆除作业不能分2次完成。如果遇到了特殊情况必须中断拆除作业时,工作人员需要提前拆除多余构件,确保剩余的架体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体系,降低倒塌事故风险。

对于拆除过程中已经松开连接的杆、配件,需要对其集中性放置并运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 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风险防范手段

针对建筑施工作业中搭拆工作未能按照规定施工流程的行为,极易导致支模架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因此,建筑工程在搭拆工作开展前,需要提前做好高支模搭拆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了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能够重视高支模作业施工存在的风险,需要告知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流程的相关规定,确保地基土的平整性,一旦出现地基承载体不足的问题,可以在下方铺设钢材、木垫板等材料。在进行支模架搭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考虑托座与支立杆件存在的潜在施工风险,提前做好施工现场细节管理工作,对于不满足施工要求规定的作业流程进行整改。

个别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混凝土浇筑方法选择不合理,混凝土浇筑顺序设计不合格的情况,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混凝土建筑工作开展前,需要提前进行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确保混凝土浇筑环节施工安全。在进行高支模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在项目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需要将梁板混凝土浇筑工作与墙柱混凝土浇筑工作分开进行,当墙柱混凝土的整体强度高于70%时,才能开展梁板混凝土浇筑工作,在进行墙柱混凝浇筑时,可以选择应用分层浇筑技术,将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在500 mm以内。上层混凝土的浇筑时机为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墙柱混凝土则需要分2次开展浇筑工作。梁板混凝土所选择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为同时浇筑技术,在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

5 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应用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也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功能。建筑住宅施工向着个性、新颖的方向发展,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难度,也促进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已成为现代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施工技术,并且在各项建筑工程项目中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作业技术含量极高,施工技术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极高,为了充分发挥高支模施工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全面掌握并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高支模施工各项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管,进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支模立杆工程项目
高支模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满堂碗扣支架间排距快速确定问题探讨
盘扣式钢管独立支撑塔架承载力研究
高大模板支架模型试验受力分析
超载下高支模碗扣式架体单元组装方式分析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