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疫情期间,海外侨胞与中国守望相助,患难与共。华侨华人从物资、人力、国家形象等方面支持中国;而中国也动员多方力量,指导和协助侨胞科学抗疫,维护侨胞们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使得侨务工作“两个服务”较好地适应了疫情期间的特殊需要。在后疫情时代,在动员广大侨胞持续开展民间外交、促进中外经贸合作的同时,我们也要着力构建海外常态化抗疫机制,助力侨胞复兴经济,以实际行动壮侨力,聚侨心。
关键词:新冠疫情;侨务工作;华侨华人;守望相助
作者简介:张赛群,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侨务政策 ( E-mail:zsq6878@163.com,福建 泉州 362021) 。
中图分类号:D6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21)02-0033-08
“为侨服务”“为国家大局服务”是我国侨务工作的基本使命。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给我国也给华侨华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本文欲对疫情期间侨务工作“两个服务”的内容、特点及后疫情时代“两个服务”的方向进行若干思考。基于疫情发展现状,本文按照“为国家大局服务”“为侨服务”的顺序分析,其中“为国家大局服务”仅限于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在华企业;“为侨服务”包括海外侨社及国内侨企,另留学生虽不属严格意义上的华侨华人,但却是华侨华人的重要后备力量,本文也有所涉及。
一 为国家大局服务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我国“国家大局”迅速转变为“抗疫”。由于病毒来势凶猛,令国人措手不及,初期不仅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经济受到重创,而且还面临国际上的种种责难。值此内忧外困时刻,绝大部分华侨华人坚定地与中国站在一起,捐钱赠物、回国抗疫、舆论声援、复产复工等,以各种方式为中国抗疫大局服务。
(一)捐钱赠物。疫情在我国突然大面积爆发,国内医疗物资紧缺,令抗疫工作雪上加霜。在此艰难时刻,华侨华人迅速行动起来,想方设法采购物资,支持我国抗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3月11日,全国统战系统参与或协助办理海外侨胞捐款和捐赠各类防疫物资,折合人民币逾20亿元。许又声:《和衷共济战疫情,四海同心克时艰》,《求是》2020年第8期。更令人感动的是华侨华人筹集物资时的全力以赴及他们对祖(籍)国的那份牵挂。2月6日,菲[KG(2x]律宾一位93岁高龄的老侨捐出养老金支持武汉,并表示“只有捐了款才安心”关向东:《我只有捐款了才能安心》,《菲律宾商报》,2020-02-08。。其他如德籍华人蒲世勋蹲守机场请同胞带货驰援家乡抗疫,旅美华商江锦鑫包机运送防疫物资支援中国抗疫的行为均令国人难以忘怀。抗疫物资的背后满载着华侨华人对中国的深情厚意,表达了他们与中国患难与共的决心。
(二)一线抗疫。一线抗疫面临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一般人惟恐避之不及。但在国内疫情严峻时刻,一些本可置身事外的华侨华人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毅然投身于中国抗疫事业。其时,从防疫志愿者到一线工作人员,从前方医务人员到后方科研人员都活跃着华侨华人的身影。如瑞典华人、中医专家王维武回国探亲恰逢家乡疫情,毅然投身家乡抗疫一线;美籍华人李晓华中断境外休假决然回国,自2月初始其团队开始承接核酸检测任务;旅英华侨护士何彩霞辞职支援家乡抗“疫”;加拿大华人汤志友博士2月中旬即向国内相关部门提出传染性医疗卫生废弃物的处理方案。在海外抗疫现场,侨胞们也全程为中国驰援当地的医疗队提供接待、搬运、翻译等后勤服务,彰显了华侨华人与中国同舟共济的赤诚情怀。
(三)主动发声,以正视听。因疫情最先在我国集中爆发,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种种歪曲报道,妖魔化中国,极大地丑化了中国国际形象。对此,当地华侨华人集体发声,以签名、请愿、发文等方式,坚决反击,以正视听。如丹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当地侨团强烈谴责《日德兰邮报》2020年1月27日刊登侮辱中国国旗的漫画,要求报社及漫画作者向中国公开道歉;美国华人在白宫请愿网站上发起请愿,要求《华尔街日报》为2月3日刊登《中国是亚洲真正的病夫》的文章公开道歉等。对于因疫情而在欧美一些国家发生的歧视华人乃至亚裔的言行,华文媒体也刊文予以驳斥,各国华人还通过社交媒体呼吁大家理性应对疫情,停止互相攻击,体现了海外中华儿女科学、理性抗疫的精神。同时,菲律宾《联合日报》、日本《中文导报》等众多华文媒体以及一些新媒体平台也及时报道了中国抗“疫”情况,对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予以客观评价,表达了对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如为使肯尼亚各界了解中国防控成果,肯尼亚中华总商会将国内疫情报道同步译成英文置于WhatsApp社交平台上,给肯尼亚民众营造中国政府防疫“透明”“高效”及“以人为本”的印象。上述行为,均是为了维护中国国际形象。
(四)传递中国投疫经验。当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海外疫情却大肆蔓延开来。此时,借鉴中国经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华侨华人充当起民间“传声筒”的角色,他们尽己所能,让中国的抗疫经验与世界共享。各地华人社团自发地将中国抗疫经验包括中文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翻译成当地文字转发给当地医院的医生;通过与中国抗疫专家的视频连线或借助新社交媒体,支持当地一线医生抗疫。如3月初西班牙华人成立了由世界多国华人和西语国家志愿者组成的“中西新冠抗疫志愿者联盟”,联盟成员通过新社交平台收集西语国家一线医生的疑问,译成中文后发给中国抗疫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医生,再把中国医生的回答译成西班牙语回复给各国医生。同时,联盟成员还通过平台邀请武汉、北京等城市的一线医生在线分享抗疫知识和经验,协助各国抗疫。伴随着抗疫经验一起传播的还有中医和中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其中中医药在疫情期间因华侨华人的应用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五)助力中国经济复苏。疫情爆发初期,中国制造业遭受重创,工厂停工现象普遍。从2月中旬起,随着中国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一批侨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有序复工。如2月10日,巴西侨商周建国在江苏常熟创办的两家企业复工,是常熟市第一批复工的企业;宁波微总部创新基地董事长、美籍华商徐德清配合政府相关政策,给入驻企业免租一个月,总免租额近50万元。自2月10日起,入驻企业陆续复工。2月17日后,大部分企业顺利复工。贾平凡:《复工复产,侨企关键时期顶上去!》,《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2-21(06)。不仅如此,疫情期间不少侨商积极探索新业态,寻求自身转型和发展。如疫情催热了“云课堂”“云会议”,宁夏荣光科技集团在“云端”嗅到商机,新近研发了小型智能数字化投影仪,十分畅销。這有利于推动国内侨企的积极转型。
疫情也使中国对外贸易大受影响。华侨华人一直是中外贸易的桥梁和经营者,在防疫物资紧缺的关键时期,华侨华人充当了中外抗疫物资的“急救员”,他们在中外之间频繁采购并快速运送防疫物资,构筑了一条跨越国界的“防疫物资补给线”,同时也给双方企业带来了生机。如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多国侨团主动请缨,帮助当地政府与中国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接,采购急需诊疗设备;澳大利亚华人集团不断进行着疫情下的中澳贸易,互通有无。吕高排:《明月何曾是两乡——华人集团董事局主席邝远平抗疫纪实》,《中国退役军人》2020年第4期,第114页。海外华商还凭借自己的商业网络及对当地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为中国企业对接海外市场提供帮助。如3月下旬,经巴中经贸交流中心的牵线搭桥,拥有590万家中国供应商的“中国制造网”亮相巴西市场;而美国华人电商蒋勇及其同事也定期将美国各大电商平台发布的销售数据,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国内中小外贸企业,使中国商家备货有了方向。
在疫情期间,侨胞“为中国大局服务”远不止于此,如对于台湾岛内妄图“以疫谋独”的言行,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与“台独”势力作斗争;当输入型病例成为中国抗疫难点时,一些侨团倡议侨胞在疫情解除前暂缓回乡;疫情期间,一些华人社团尝试着与所在国政府沟通,协助化解国与国之间的误会,起到了很好的民间外交作用等。
概括说来,疫情下华侨华人“为中国大局服务”有如下鲜明特征:一是高度组织化。在国外,华侨华人助力中国抗疫离不开无数华侨华人个体的无私奉献,更离不开侨团、侨媒等华社组织的动员和筹划。尤其是各海外华商商会和企业利用其资源优势、信息优势、运输优势迅速行动,在捐款赠物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一般性的侨团在介绍中国疫情信息,倡议捐赠,传递防疫物资,维护中国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引导作用。在国内,涉侨机构的引导和协调作用显著。疫情爆发后,各级侨办、侨联及其他涉侨机构及时对外发出倡议,鼓励海外华侨华人捐款捐物,帮助侨胞解决救援物资传送问题,协助国内侨商侨企复工复产等,使侨胞“为中国大局服务”更加积极和顺利。二是侨领的率先垂范。侨领是侨团的核心人物,疫情期间侨领们不仅身先士卒,带领华社为中国抗疫捐款赠物,而且还利用其社会地位或社会资源,在带动侨界声援中国、开展民间外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如西班牙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徐松华,联合当地侨社发出《抗击新冠病毒 避免歧视》倡议书,得到60余国海外统促会响应;为消除当地民众对于中国防疫政策的误解,西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胡介国, 利用其和尼日利亚某些政府官员的良好关系,积极做当地媒体以及社会名流的工作,通过他们影响尼日利亚政府与社会舆论。三是大爱风范。相比平常时期,华侨华人抗疫捐赠颇能突破以往侨捐集中于侨乡的特点,更显大爱风范。整体上,疫情越严重的地方,华侨华人的抗疫参与越多。如疫情最先在武汉集中爆发,从1月22日至2月2日,20余国40多家海外侨社通过各种渠道向湖北各地捐款人民币2600余万元、美元41万元、欧元5.2万元、澳元4万多元,筹措捐赠医用口罩363.43万个、防护服8.8万多套、护目镜2.1万副等,国内侨企侨商捐款赠物折合人民币2900多万元。杨宁、贾艺宁、秦宁蔚:《万里驰援 八方接力传递侨胞爱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2-10(06)。
二 为侨服务
疫情的爆发也给华侨华人带来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1)健康威胁。2020年3月以来,华侨华人所在国也未能幸免。由于疫情突如其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从容面对,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一些侨领还因疫情被夺走生命。(2)生产、学业受损。早在中国疫情爆发之初,受一些负面宣传的影响,海外唐人街的经营即受到影响。疫情在各国爆发后,华侨华人经营的餐厅、商场、酒店、旅游、出版、外贸等业受到严重冲击。同时,疫情导致大批海外高校停课,大批留学生的学习任务无法正常完成。(3)心理压力。目前海外疫情肆虐,华侨华人难免会有恐慌情绪。因为生产停滞、学校停课以及航班减少的缘故,一些华侨和留学生也在为回不回国、如何回国等问题纠结,心理压力较大。(4)社会治安问题。疫情下,一些国家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频发,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疫情以售卖机票、防疫物资为名进行网络诈骗,令华侨华人雪上加霜。(5)种族歧视。疫情使欧美国家种族主义抬头,部分民众对华人乃至亚裔冠以污名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加拿大安格斯·里德(Angus Reid)研究所与阿尔伯塔大学合作开展的调查显示,加拿大华人正在承受种族主义这一“影子疫情”带来的冲击,一半受访者表示自己因冠病疫情而受到辱骂或侮辱,43%的人表示自己曾受到威胁或恐吓。《调查:被辱骂恐吓袭击 加拿大华人疫情下受歧视》,《(新加坡)联合早报》,2020-06-25。这些歧视行为给华侨华人造成了极大的人身及心理伤害,也恶化了华侨华人的长期生存环境。
在此情况下,我国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为侨服务”,主要体现如下:
(一)外交护侨。疫情发生后,中国外交部开通了24小时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电话12308,随时倾听海外中国公民的诉求。同时,中国国家领导人及驻外各使领馆也及时回应和坚决制止针对中国公民的歧视性言行。如自疫情爆发至4月22日,习近平先后同32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40次,李克强总理同11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12次,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46个国家外长和3个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66次。《字字暖心!外交部:五大举措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帮助和支持》,《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2020-04-23)[2020-04-23],http://www.chinaql.org/n1/2020/0423/c431600-31685510.html.在这些通话中,中方敦促外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中国公民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并在居留、生活等方面提供必要便利。中国驻外使领馆也与中国海外公民所在国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密切沟通,协调各方在签证延期、诊断救治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向中國公民提供便利和协助。
(二)协助抗疫。为使海外侨胞更好地应对疫情,外交部、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涉侨部门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抗疫经验,提醒海外侨胞加强自身防护。不仅如此,国内外相关组织还联手提供网络远程疫情咨询和治疗帮助。如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2020年3—5月间就多次受中国驻外使领馆之邀,举办网络视频讲座,为德、美、英、法等国华人抗疫支招。针对海外侨社的各种常态化抗疫咨询平台、微信群和热线也纷纷建立,为华侨华人提供防疫信息、心理援助和抗疫知识。
发放抗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组也是协助抗疫的重要举措。截至4月初,中国外交部已向留学人员集中的国家调配50万份“健康包”,包括1100多万个口罩、50万份消毒用品及防疫指南等物资。杨迅:《中国正向留学人员集中国家调配50万份“健康包”》,《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03(02).国内各地也针对驻外侨胞开展了捐助行动,如截至3月底,晋江市社会各界累计向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捐赠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总价值1297.09万元。张红:《侨胞的安危,“娘家人”始终挂记》,《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15(6).而截至5月底,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杜白羽:《中国驰援全球抗疫彰显大国担当》,《光明日报》,2020-06-16(02).这些医疗专家组不仅积极协助当地政府抗疫,还为境外中国公民提供防疫指导,同时他们的到来也使海外侨胞倍感自豪。此后,类似捐助行动仍在持续。如此后中国继续向阿根廷、苏丹、加纳等多个国家的侨胞发放“健康包”,而8月19日中国政府赴南苏丹、几内亚抗疫医疗专家组和医疗队也从安徽合肥启程。中国驻外使领馆还积极协助确诊或疑似的中国公民及时就医,并持续跟踪治疗情况。
(三)帮助复产复学。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出台了数十项经济支持政策,包括免征部分企业增值税,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创新等,推动国内企业复产转型。为帮助国内侨企复产,各地涉侨机构也及时发布优惠政策汇编材料,给企业提供爱心口罩,安排车辆接回外地员工,协调各方保持供应链通畅,为侨企解烦纾忧。如2020年2月中旬,江苏省侨联协同各市侨联协调解决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复工问题,在短短三天内推动了侨企天奥公司上游11家配套企业复工,确保了该公司对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医疗设备的供应。3月,山东济南槐荫政府主动帮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一家侨企转型生产联系招聘,两天内就为其找到了505名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央视点赞山东侨企转产口罩 政府助力解决用工难题》,《凤凰新闻》,(2020-04-09)[2020-08-07],https://ishare.ifeng.com/c/s/7vX2CxHUSXa。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招工难的问题。总之,通过一系列暖心服务活动,引导侨企有序复工复产。而为解决境外学校停课后的学习问题,中国各级涉侨部门联合海内外华文教育机构,相继推出一系列寓教于乐、精彩纷呈的线上夏令营和网络中文课程,让华裔青少年足不出户就能学习优秀中华文化。[JP2]如2020年4月14日至8月30日间,中国侨联推出8期“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疫情特殊时期坚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
(四)接侨或协助侨胞回国。当海外疫情愈益严重后,各国入境管控趋紧,国际客运航班量大幅减少,不少中国公民过境转机时因航班取消、体温偏高等原因被滞留当地。中国驻外使领馆对此高度重视,一方面紧急协调相关航空公司、驻在国及国内有关部门及时妥善解决,帮助受影响的海外中国公民安全返回国内;另一方面也在使领馆网站上公布《关于近期有关航空公司改退签渠道的通知》,为中国公民回国提供建议。对于一些疫情严重国家,外交部等部门也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采取派出临时航班等方式,多批次接回急需回国的中国公民。如自3月4日至4月20日,民航局共安排20架次临时航班协助在伊朗、意大利、英国、美国、西班牙的3475名中国公民回国。民航局:《已安排20架次臨时航班接回境外中国公民》,《中国新闻网》,(2020-04-22)[2020-04-22],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4-22/9164287.shtml。之后,这一组织回国活动仍在继续。此外,因个别华侨华人不遵守回国隔离规定,网上出现了“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第一快”的不当言论。国内宣传部门为他们发声,强调个别行为不代表全部,我们要感谢疫情期间为我国想方设法购买全球防护物资的海外华人和留学生,呼吁国内民众少一些攻击谩骂,多一些理解和帮助。
疫情期间,“为侨服务”还有其它的内容。如使领馆协调有关部门帮助驻外中国公民解决签证延期、退还所租车辆等实际困难;受疫情影响,2020年清明期间多地侨乡政府推出“云祭扫”“代祭扫”服务,以满足侨胞的祭扫需求等。
疫情期间“为侨服务”有新的特点:一是使领馆的作用突出。疫情发生后,各驻外使领馆通过走访唐人街和华人社区,慰问驻外中资企业;携手侨界传递正确信息、反击妖魔化舆论;举办防疫座谈会,指导侨胞科学抗疫;为留学生提供防疫健康包,协助救治患病侨胞;协助海外中国公民包机归国等,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正是这些服务使侨胞在特殊时期能保持较为积极和稳定的心态,共渡难关。二是多方力量协同助侨。虽然使领馆作用突出,但疫情期间“为侨服务”的力量仍是多元的,除使领馆外,外交部、国内统战部门、侨联组织、医院、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均有所参与,涉及到国内、国外,政府、民间,中央、地方等多层级力量,因而也能给海外侨胞提供相对多元化的服务。三是留学生是重点服务对象。留学生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华侨华人,但却是华侨华人的重要储备力量。疫情在海外爆发后,学校大面积停课,有些学校还关闭宿舍、关停餐饮服务设施,留学生们处境堪忧。加之一些留学生年纪尚小,在海外又无亲无故,面对突发疫情不知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很大。在此情况下,驻外使领馆及时行动起来,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向他们发放防疫“健康包”,指导和帮助留学生们科学抗疫,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业、生活、签证等实际困难。同时,也敦促驻在国政府、教育机构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好留学生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总之,在海外侨胞中,留学生因为处境特殊而受到了格外关注。
三 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两个服务”
疫情下“两个服务”:“为侨服务”“为国家大局服务”,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手段和目的。只有扎实做好“为侨服务”,才能凝聚侨心,为国家大局服务;也只有“为国家大局服务”,才能奠定“为侨服务”的基础。除了这重理论关系外,“两个服务”还基于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难以割舍的情谊,以及事实上双方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作为中国的海外“名片”,海外华侨华人的形象直接关乎中国国际形象;反过来,中国形象也直接影响到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生存与发展。如此次新冠疫情先行在中国国内爆发就给海外华侨华人带来了严重影响,即便是在海外疫情还不算太严重的2月中下旬和3月初,根据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针对欧美和亚太地区华侨华人的网络调查,31.30%的受访者表示其学习、生活或生意因疫情受到较大影响,其中商人受影响最大,达60.29%;认为疫情爆发后其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受到影响的占46.30%;整体上,28.91%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他们构成了负面影响。代帆:《华侨华人支持中国疫情防控》,《菲律宾商报》,2020-04-27。
也因为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密切关联,“两个服务”一直是同步进行的,疫情期间也不例外。当然,特殊期间也有主次之分。比如在我国大力抗疫阶段,主要是华侨华人尽己所能为中国抗疫提供各种支持。当前,国内疫情好转,生产正有序恢复,而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所在国则仍处于艰难抗疫阶段,如何更好地“为侨服务”就成为此时“两个服务”的主体。
毋庸讳言,面对突然爆发且前所未有的疫情,在“为侨服务”方面,我们仍有所不足,最突出的是缺乏一种更加健全的海外侨胞公共安全应对机制,现有的应对仍显零散和被动,其余如抗疫物资支持仍较为有限,目前主要针对留学生群体发放,海外中国公民回国渠道较窄等。如何更好地“为侨服务”,当务之急,重在回应海外侨胞的相关诉求:一是继续为海外侨胞提供抗疫支持。当前一些国家的疫情并无根本好转,驻外使领馆应继续协同当地侨团同海外中国公民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针对海外侨胞反映的“问医无路、求医无门、治疗无药”的救治困境,继续动员国内外力量向他们发放和传递抗疫物资,运用线上线下各种手段指导他们科学抗疫,协助他们及时就医,继续为海外留学生提供网络授课以及心理辅导等,照顾好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加强和驻在国政府的沟通和协商。敦促驻在国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我国公民在当地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协调解决中国公民在诊断救治、签证延期、留学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三是妥善处理好海外中国公民的回国诉求。当前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关乎海外友我力量的持续性问题。[JP2]作为中国公民,回国是其基本权利。对其合理的回国诉求,在事前尽到提醒长途旅行危险性和告知防疫责任的前提下,应允许并协助其有序回国,同时做好其回国后的全程防疫工作。总之,在这个问题上,要做到既合法又合乎情理,不影响抗疫大局,也不伤害侨心。
我们还应思考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为侨服务,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着力构建海外常态化抗疫机制。由于新冠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为了更好地应对其它公共卫生事件,有必要构建针对海外侨胞的常态化抗疫机制。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有防疫经验和体系,尤其是使领馆的防护体系和侨团互助体系,为海外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等提供常态化抗疫支持。具体如下:1.健全海外抗疫信息传递机制,注重平台构建、信息畅通和互动共享,避免不必要的谣言和恐慌。2.建立海外抗疫常态化救助机制。国外动用使领馆、侨团、中资企业、侨胞自身力量,建立特殊时期自救机制,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国内运用外交、统战、侨联、侨校、侨企等力量,将现行多方力量协同、线上线下各种手段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常态化,为海外侨胞提供及时、持续的物资传送、医疗救助和心理支持。3.与所在国政府就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双方公民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磋商,必要时可以在以往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拟订新的特殊时期双方或多方公民权益保障条款;4.關爱海外留学生、临时出国人员等特殊群体。他们大多孤身在外,经济基础薄弱,且年龄偏小,自我防护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得到格外照顾,驻外使领馆和华人社团要协助其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二)助力侨胞恢复生产和经济转型。疫情趋缓后,复工复产将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华侨华人企业也在逐渐恢复生产。但在疫情未见根本好转的情况下,需要指导其做好常态化防控,包括储备防疫物资,做实日常防范,合理控制人流客流,制订应急物流预案等,切实保证安全生产。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难以复业的华侨华人也应倡导华社相互帮扶,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或做一些搭桥牵线工作。
疫情也催生了转型。鉴于华商大量低端、集中经营且疫情期间受到重创的现实,转型是大势所趋。为此,中国驻外使领馆及国内相关部门可与华人商会协作,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对其升级转型进行宣传、引导和服务。事实上,疫情下网上求医、网上教学、互联网餐饮配送平台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一些华商善于捕抓机遇,有效减小了损失。如美国华人创办的外卖平台Chowbus订单量大增,并与华人超市合作推出生鲜送货上门服务;意大利华商“呱呱到家”送餐平台也推出了中餐无接触配送服务,解决了侨胞和留学生们的吃饭难题。可见,转型不一定要求改变经营领域,但需要接受新事物,尝试新的营销手段。相关部门要因利势导,将其中的利害关系说清楚。同时,还要创造更多的经验交流机会,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并鼓励和支持华商联合经营,取得规模效应,避免相互间恶性竞争。
(三)指导侨胞理性应对种族歧视,减小负面影响。由于疫情最先集中爆发于中国,外国民众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并进而因疫情在当地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和种族主义相结合,就会对所在国华侨华人有所歧视和排斥。对此,中国驻外使领馆应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通过各种手段呼吁当地民众理性看待疫情,敦促当地警方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保证侨胞的合法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应继续及时为海外侨胞提供各种安全信息,包括为如何防范和理智应对歧视言行提供建议,还要动员当地侨社组织起来,制订应急预案。鉴于当前一些国家族群联合反歧视风潮兴起,也可联合其他亚裔社团甚至当地友善力量共同扼制歧视言行。对于受害人也应积极安抚,并为其进一步的合法维权行为提供帮助。
同时,在后疫情时代,海外侨胞“为国家大局服务”也有可为之处。
(一)进一步开展民间外交,改善中国国际形象。疫情后,在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有所抬头的情况下,如何重塑中国形象,取得各国信任将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众所周知,在连接中国与世界方面,海外侨胞具有天然优势。而且中国形象的改善也有利于海外侨胞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疫情下,海外侨胞严于律己,认真做好自身防护,在当地感染率极高的情况下一度创造了不少“零感染”或低感染的社区奇迹,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尤其难得的是,海外侨胞并未选择“独善其身”,而是以德报怨,“与邻为善”,为当地捐赠防疫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塑造了良好的华侨华人形象。因此,中外要重拾信任,华侨华人仍然大有可为:一方面这需要海外侨胞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提升自身地位,同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加强社会服务,实践社会责任,持续改善华侨华人形象;另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华侨华人继续在中外之间扮演信息传递者、政策解读者、中外交流联络人的角色,将中国的实际情形、实际想法及时传达给所在国,消减国与国之间因文化差异及历史偏见产生的刻板看法,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继续促进中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当前全球疫情的拐点尚未显现,一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似乎难以避免。疫情之后要恢复经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要努力发挥海外侨胞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促进中外合作与交流。而且,华侨华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向来密切,不少侨商从事的就是中国与驻在国的贸易,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其自身利益也休戚相关。在中国疫情严重时期,一些华商即因中国国内停工导致订单无法按期交付,业务受到不小影响。如今中国国内经济逐渐恢复,可以协助他们在国内采购包括医疗物资在内的防疫紧俏物资,并在运输、进出口等方面提供便利,从而实现侨胞住在国、侨胞自身以及中国三方面的发展共赢。
总之,在疫情期间,海外侨胞与中国守望相助,患難与共;而中国也动员多方力量,指导和协助侨胞科学抗疫,维护侨胞们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侨务工作“两个服务”较好地适应了疫情期间的特殊需要。在后疫情时代,在动员广大侨胞持续开展民间外交、促进中外经贸合作以增强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时,我们也要着力构建海外常态化抗疫机制,助力侨胞复兴经济,尽可能减小疫情带来的直接损失和持续性损失,以实际行动壮侨力,聚侨心。
【责任编辑 陈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