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13日,上海图书馆得到上海市财政支持,经与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常熟翁同龢第5代嫡孙翁万戈先生和北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协商,以450万美元将《翁氏藏书》转让,于是日上午11时入藏上海图书馆善本书库,被誉为“海内外瞩目的文化大事”。 我时任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馆务委员会主任)兼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亲身经历这件盛事,与有荣焉。
《翁氏藏书》,本文指的是翁同龢第5代嫡孙翁万戈先生保存在美国的一批珍本古籍,计有80种、542册,分别为宋代刻本11种、元代刻本4种、明代刻本12种、清代刻本26种、名家抄本、稿本27种。学者谓:“《翁氏藏书》是已知海外唯一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私家藏书。”“论版本学上的价值,显然在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在内的美国各馆所藏中国宋元刊本之上。”“属国宝级重点文物。”
上博汪庆正副馆长告知翁氏藏书即将被拍卖转让的消息
1999年10月1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在国际会议中心接待来沪访问的全国政协特邀委员、浙江富阳印刷厂厂长蒋放年先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等数人参加了这次活动。我因与蒋先生有多次交往,也应邀来到国际会议中心。
与会时,汪庆正副馆长提供信息,称翁同龢的藏书,一直由第5代嫡孙翁万戈老先生保存在美国,现翁老先生有意拍卖转让,并于7天前即9月24日与北京嘉德拍卖公司达成转让协议。条件是整体转让给中国内地,或港台,或亚洲其他地方,但不能转让给日本,转让要有个善价等。汪副馆长强调:“这批藏书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任何书画瓷器都不可相比的。”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此信息,但我立即向两位市领导表示:“既然是古籍图书,就由我们上海图书馆来争取吧!”
回到馆里,我即与马远良馆长等通气。我们一致认为,要千方百计争取《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为此,我们立即与汪庆正副馆长联系,以进一步了解有关线索。
得悉汪庆正副馆长因病在瑞金医院住院治疗,我与马馆长立即赶往瑞金医院看望汪副馆长。汪副馆长介绍了翁万戈先生收藏的《翁氏藏书》简况,告知翁已委托北京嘉德拍卖公司代其办理转让《翁氏藏书》事宜,并将北京嘉德拍卖公司总经理王雁南的联系电话告诉了我们。
接着,我们就直接与王雁南取得了联系。王告诉我们,翁老先生春节后要将《翁氏藏书》自美国运来北京,建议我们春节后到北京,直接与翁老先生和嘉德拍卖公司商谈有关《翁氏藏书》转让事宜。
亲赴北京与翁万戈老先生商谈转让事宜
春节过后,得悉翁老先生已于2月22日将《翁氏藏书》运到北京,我立即与馆长马远良研究员,党委副书记、分管历史文献中心工作的王世伟教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研究员(原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一行4人直飞北京,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王雁南和翁万戈老先生商谈有关《翁氏藏书》转让上图事宜。
在北京,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翁氏藏书》的来历:1904年7月4日,翁同龢在常熟过世,他所拥有的家族藏书传给了曾孙翁之廉。翁之廉把藏书的精华部分放在天津,夫人强氏看管有方,使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而翁氏故居綵衣堂的藏书则在战乱中散失。翁之廉无后,从弟弟翁之憙处过继翁万戈为子。翁万戈成年后,翁氏藏书便交到了他的手上。翁万戈说:“从我高祖翁同龢到现在,这一部分古籍,已经守藏五世,少数的书,从高高祖翁心存算起,那就有六世了。”1948年,翁万戈从美国留学回来,眼看局势动荡,他找了一艘运煤船,把天津的藏书和文献转移到相对安全的上海,后来又借助外国人的海轮,当年就将其全部运往大洋彼岸的美国。
此时,翁老先生已82岁了。他决定将《翁氏藏书》回归中国,于是与北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达成拍卖转让协议。
在北京,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翁老先生愿意将《翁氏藏书》整体拍卖或转让给一个第一流的永久性机构的三个条件:“一是要整批,不能打散;二是收藏单位要有相当之水平,限定在亚洲地区,首选是中国,并且排除了日本;三是要善价。”
2月26日,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我们与翁老先生及夫人和王雁南见了面。翁老先生介绍,《翁氏藏书》已于4天前全部自美国安全运抵北京,并给我们看了几部善本。我们得以一睹《翁氏藏书》真容。王雁南介绍,《翁氏藏书》转让的信息已引起国内文史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关注,考虑到《翁氏藏书》的价值,经与翁老先生商定,全部转让费用为500万美元。
我对翁老先生和王雁南表示:上海图书馆是国内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的特大研究型图书馆,1996年开放的新馆面积83000平方米,位居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这次我们上海图书馆领导和上海博物馆馆长(原上图副馆长)一行4人专程来到北京,专门商谈《翁氏藏书》转让事宜,充分表明了我们的诚意和决心。《翁氏藏书》我们志在必得!请相信,《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我们一定会保存好,保护好,发挥它的作用。但上海圖书馆无专款支付这笔费用,要向上海市政府专门申请,因此,希转让费用能适当优惠一些。
2月27日上午,王雁南告诉我们,经与翁老先生协商,同意转让费用由500万美元降为450万美元。于是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出面,上图与翁万戈先生达成了不通过拍卖,以协商转让方式将这批珍本入藏上海图书馆的意向。
三家相争,“谁快就给谁!”
翁万戈先生后来在他的信中回忆:“2月下旬到北京的第4天(2月26日),就得到了同上海图书馆各位领导欢宴的机会。席间馆务委员会王鹤鸣主任开门见山的诚恳发言,上图愿意为这批古籍安家。”
在北京,我们了解到,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曾于1月19日约见王雁南,专门了解《翁氏藏书》的拍卖转让情况。2月20日,著名学者任继愈、季羡林、周一良、启功、王世襄、朱家溍、张岱年、傅熹年等十二位老先生曾专门致函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与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信中写道,翁氏藏书“是学人仰望而不知存否的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善本,以国内标准应属国宝级重点文物,是包括我国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国内外图书馆所无的珍籍。现在是争取翁氏藏书返回祖国的最好机会,希望国家在公开拍卖之前拨款购买” 。
除国家图书馆外,北京博物馆也开始联系《翁氏藏书》转让事宜。面对三家相争的局面,嘉德公司请示了翁老先生。翁先生表明:谁快就给谁!
时间紧迫,分秒必争!我们一行4人于27日立即乘飞机赶回上海。
450万美元如何筹集呢?我与马馆长等商量,50万美元由上图从当年的购书经费中挤一下支付,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则争取由市财政专款支付。于是2月28日(星期一)一上班,立即由我馆历史文献中心起草关于请求市财政拨专款3000万元支付《翁氏藏书》转让费用的专题报告。
自2月28日至3月4日,我们几乎天天向市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汇报,论述《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说,《翁氏藏书》的价值,尤其那11种宋本,具有不可替代之文献与文物价值;根据当时的拍卖行情,450万美元只是这批书的起拍价而已,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我们特别强调政府对古籍保护收藏重视的一贯性,如上海市政府上世纪50年代曾拨专款购买吴县潘氏滂喜斋旧藏善本74种,等等。
经过我们不断争取,市领导同意由市财政局拨专款3000万元用于支付《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转让费用。
我们有了市财政局的专项拨款,终于赶在国家图书馆之前、特别是赶在北京博物馆之前三天,将《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我们立即电告王雁南总经理。
《翁氏藏书》牵手上图
3月初,《翁氏藏书》牵手上图基本成为定局。翁老先生来到上海图书馆。正如翁万戈先生事后所言:“3月初我过上海时专诚拜访上图,又见到王鹤鸣主任、马远良馆长和王世伟副馆长,使我能仔细参观这宏伟的建筑和现代化的设备。过了两天,古籍部陈先行主任带我看到古籍的储藏、急救、精修等等部分,而且告诉我那著名的朱氏结一庐的遗书就在此,使我非常钦佩他们工作的精神和方法。那时我心中已深感这就是翁藏古籍的理想新居。”
3月24日,上海图书馆与翁万戈先生、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正式签订《翁氏藏书》转让合同。
4月12日,上海图书馆一行十人在馆领导王世伟、李道林的带领下到达北京,前往嘉德公司接收《翁氏藏书》,逐种逐册清点并装箱。然后7只箱子装在两部面包车上,运到北京老火车站站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京沪13次列车我们包下了一节硬卧车厢。这节车厢由持枪特警护卫,专门护送《翁氏藏书》至上海。4月13日上午11时,《翁氏藏书》运抵上海图书馆、入藏善本书库。
2000年4月28日上午,一项隆重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的典礼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北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的领导,以及社会文化知名人士等出席了盛大的交接仪式。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市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副局长马自树,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陈琪林,著名学者王元化、傅熹年等在仪式前观赏了流失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国宝级文物《翁氏藏书》。其中11种宋刻本為其精品,如宋版《集韵》《邵子观物篇》《长短经》《重彫足本鉴诚录》《会昌一品制集》等既是各书的最早刻本和祖本,也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其学术文献价值、历史文物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极高。
《翁氏藏书》的原主人、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先生特地发来了传真件,上面写道:“现在是我向上海市致敬的时候。我原籍常熟,而生在上海,所以对这件事感到莫大的庆幸。我在这好似天涯海角一样的美国东北山林间,梦想已经告别的家藏古籍,免不了断续的怀念,但更为它们重返祖国,有说不出的无限欣慰。”
乱世散书,盛世聚书。上海市政府出巨资3000万元将民国时流至海外的《翁氏藏书》重回国土,入藏上海图书馆,这是中国当代文化界、文物界、学术界、图书馆界的一件盛举,它向世界昭告,中国政府对于流失海外的中华古籍的回归一直非常重视,通过政府收购、专项调查等方式促使古籍以各种形式回归祖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保护和发展文化事业一贯政策的体现。《翁氏藏书》入藏仪式举行,新闻传媒竞相报道,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翁氏藏书》入藏上图后,历史文献中心对翁氏文献专门设立“翁氏专藏”,对全部特制(汉代)金丝楠木书盒予以储存,集中收藏,集中保护,所有文献均进行数字化扫描、展览、宣传、研究和出版。2010年,翁万戈先生在侄子翁以钧的陪同下,来上图参观馆藏宋本展览,看到自家的藏书被保护在德国制造的恒温恒湿展柜之中,并且陈列于展厅最为醒目的位置,92岁的耄耋老人既兴奋又激动:“上海图书馆把书保存得这么好,不但进行研究,还把它们拿出来为公众服务,看来我10年前的选择完全正确,这里是最好的归宿。”
十五年后《翁同龢日记》手稿再回故土,上图翁氏专藏锦上添花
翁万戈先生将颠沛流离的家族藏书安置妥当,此时他又开始考虑另一件大事,那便是高祖翁同龢日记手稿的去留。相比常熟的翁同龢纪念馆与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同为候选的上海图书馆无疑是更理想的管家,毕竟《翁氏藏书》保存于此,而古籍文献集中起来更便于人们的整理和研究。
为接洽翁老先生将《翁同龢日记》捐赠上海图书馆事宜,2015年12月17日,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黄显功主任和陈先行研究馆员等一行五人抵达美国东北部翁万戈先生居住的莱溪居。在他们登门之前,翁老先生在家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对照清单把翁同龢日记手稿重新盘点了一遍。宾主相见时,翁老先生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来讲述自己对这批文献的喜爱,言辞恳切,令人动容。本来上图的这趟美国之行只是看一眼翁氏文献,双方的正式交接约定在2016年,但是体会到赴美签证事宜的复杂和繁琐,老先生临时改变了主意:“算了算了,既然这次来了,你们就带回去吧。”12月19日,47册《翁同龢日记》、12包《翁氏文献丛编》手稿经过逐一清点,正式入藏上图的善本库。这些漂泊海外半个多世纪的日记、手稿终于回到了故土,时隔15年,与《翁氏藏书》重新团聚。2016年3月,翁同书五世孙天津的翁铭庆又捐赠了翁同龢早年日记一册、家谱资料以及翁同书的档案等,至此,《翁同龢日记》的稿本在上海图书馆完整重聚,也进一步充实了翁氏专藏。
2016年11月7日至16日,上海图书馆展出了以《翁氏藏书》和《翁同龢日记》为主要内容的“琼林济美——上海图书馆翁氏藏书与文献精品展”,受到了广大文史爱好者和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充分显示了《翁氏藏书》的文献价值与社会价值,也践行了上海图书馆“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的宗旨。
《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已经整整二十一年了,《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这件盛事应该大字书写在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
(作者为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兼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 章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