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合会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专题对话会召开

2021-05-25 08:30
环境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蒙古国植被气候变化

国合会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专题对话会召开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30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专题对话会以视频形式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主持会议并讲话。

黄润秋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他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中国正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气候领域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

黄润秋指出,自1992年成立以来,国合会一直秉持高端国际智库和双向交流平台双重属性,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希望与会代表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合会的工作,携手推动国合会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十四五”绿色转型如何布局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部网站日前转载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对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专访。

黄润秋称,过去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均圆满超额完成: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细颗粒物(PM2.5)、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等重要指标均有很大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决定性成效,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

黃润秋表示,我们正在积极推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将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持续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快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专项规划,下一步将抓紧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应邀与联合国秘书长进行对话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3月31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邀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进行对话,双方围绕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中方气候行动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中方指出,在去年全球疫情肆虐面临诸多困难的艰难时刻,习近平主席宣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力度的国家自主贡献,坚定履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率先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提出的“绿色复苏”倡议,目前国内正在积极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的行动,各地各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全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中方希望发达国家尽快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尤其是加大对适应领域的支持,以增进互信、增强信心。

古特雷斯感谢中国政府为推进全球气候多边合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扬中国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表示将鼎力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同时希望继续与解特使保持沟通。双方还就全球实现1.5度温控目标所面临的资金、技术、机制体制障碍深入交换了意见。

气候变化和荒漠化是蒙古国沙尘暴多发的“元凶”

日前,蒙古国自然环境和旅游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恩赫巴特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恩赫巴特称:“蒙古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与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沙尘暴的发生率正呈上升之势。”

据这位官员介绍,在过去的80年中,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2.25摄氏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更为惊人的是,蒙古国总土地面积的76.8%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在过去80年中,蒙古国的年降水量减少7%至8%,特别是春夏等暖季降水量减少幅度十分严重。过去10年是该国过去80年中最热的10年,干旱、炎热导致该国1244条大小河流、湖泊干涸或断流,极端干旱现象在戈壁和东部地区尤其严重。

所有这些数据说明气候变化对该国的影响之大。近年来,蒙古国因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发生率显著增加。恩赫巴特说,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沙尘暴的肆虐,而防治荒漠化,减少土地退化和沙尘暴发生频率的最主要方法是通过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目前,蒙古国植被覆盖率仅占国土面积的7.9%。近年来,蒙古国每年植树面积为3000公顷至5000公顷之间。其目标是在未来4年中将植被覆盖率提高到8.6%。

中英研究显示北京清洁空气行动成效显著

日前,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刊发的文章称,一个由15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中英科研团队对北京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空气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采取了清洁空气行动,北京的空气质量在过去数年中得到显著改善。

“中国超大城市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中英联合研究计划”获得中英两国科研资金资助,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新型观测技术和模型对北京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健康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北京的空气污染受天气条件的影响经常变化,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减排对空气质量变化起到的效果,团队利用精密仪器长期观测了当地多项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指标,从而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北京市中心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黑碳等的实测排放通量低于此前估算结果;北京市中心以外的生物质和燃煤产生的PM2.5会被气团带入市区,进而影响北京市区的空气质量;此外,烹饪用油带来的排放也是城区细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项目的一位领衔科学家、伯明翰大学的哈里森教授说,与中方科研人员合作取得良好效果,中方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很高,双方在科研工作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达20年来最高

4月初,人民网报道了中国气象局发布《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的消息。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介绍,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达694.8毫米,较常年值偏多,全国平均≥0℃积温较常年偏多,水热条件总体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质量提高。最新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4,较常年提高7.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植物碳,除去植物自身呼吸的碳损耗所剩的部分)和植被覆盖度,较常年分别增加43克碳/平方米和3.0个百分点。

薛建军说,2000至2020年全国植被生物量也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12克碳/平方米,2020年全国平均植被生物量达1159克碳/平方米,较2000年增长了27.5%,植被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公报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92.6%的区域植被生态持续改善,全国草原区和林区2020年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从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来看,2000年以来全国林区有90.7%区域植被固碳释氧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林区固碳释氧水平达2000年以来最高。

猜你喜欢
蒙古国植被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蒙古国被列入反洗钱“灰名单”
2007:绿色企业
蒙古国也想接办美朝峰会(相关链接)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