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草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手术室,湖北浠水 438200
手术室护理是医院临床外科和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所在,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与提升医院整体形象有较大意义。传统常规教学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实习生护理能力及其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 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实习生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技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带教是学生转变为医护人员的一个角色转变重要阶段。这也意味着医护人员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目前我国教学模式普遍为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为比较差,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模式,实习效果较差[2]。 相关专家认为,对实习生采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显著提高整体临床教学效果。 为了验证情景教学模式的临床价值,该次选取2015 年5月—2019 年5 月期间该院实习生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实习的98 名实习生,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 名。对照组中有男性实习生12 名,女性实习生37名;实习生年龄最低为20 岁,最高为25 岁,平均年龄为(21.5±1.2)岁。 实验组有男性实习生共计21 名,女性实习生28 名;实习生年龄22~25 岁,平均年龄为(22.5±1.3)岁。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老师要根据实习生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后对实习生开展教学。
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内容,制作微视频课件,制作完成后带教老师进行审核。 课件可为录制视频形式也可为PPT 形式;组建学习小组,建立微信群,微信群内包含所有带教老师以及实习护士。根据实习生的教学需求制定情景教学模式,将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明确教学方案,制订实习生的教学计划,细分到每个知识点。 根据本堂课病例设计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知识点设计本节课问题,引导实习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实习生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对在实习中所遇见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实习生能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问题,解答问题[3]。 虚拟情境教学法:带教老师根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病案,针对病案提出相关问题,指导实习护生编写情景剧本。接着,老师组织各个小组以情景剧本为基础,模拟病案要案,由实习护生扮演家属、护士和患者等角色,演练临床操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练习时,将医学生与实习生进行分组,所有人到实验室后布置模拟手术室环境,以实验中心提供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给予指导,教学完成后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每次带教完成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此阶段进行教学时注重演示和学生自主练习,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观察到学生存在的操作问题行针对性答疑。小结:每部分完成时需要进行总结,根据阶段初设定的目标对本阶段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并对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加以改进。
①教学评价。教学前后给予两组学生内容完全相同的,基于护理技能大纲制订的,由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部分组成的试卷。学生完成答卷后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②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满意率。
③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自我评价评分。 判定标准为:交流协调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满分200 分,分别为50 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综合考核成绩 (85.9±4.2) 分低于实验组(95.1±5.9)分、对照组专科技术操作成绩(88.2±6.1)分低于实验组(92.1±4.9)分、对照组专科理论知识(81.2±6.9)分低于实验组(91.2±4.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综合考核成绩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术操作成绩对照组(n=49)实验组(n=49)t 值P 值85.9±4.2 95.1±5.9 8.873<0.001 88.2±6.1 92.1±4.9 3.489 0.001 81.2±6.9 91.2±4.1 8.721<0.001
实验组实习生对教学满意的实习生有40 人,占81.63%。 对教学成果一般满意的实习生有7 人,占总例数的14.29%,对教学不满意的实习生有2 人,占4.08%。总教学满意率为95.92%,满意总人数高达47 人。 对照组实习生对教学满意的人数有30 人,占61.22%。 对教学效果一般满意的实习生有10 人,占20.41%,对教学不满意的实习生人数有9 人,占18.37%,对照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仅有81.63%,满意人数为40 人。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对比[n(%)]
对照组自我评价(交流协调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为(27.97±2.89)分、(28.51±2.68)分、(26.78±2.94)分、(29.31±2.28)分,实验 组为(45.12±3.26)分、(41.17±2.95)分、(42.51±3.19)分、(43.52±3.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实习生自我评价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实习生自我评价评分对比[(±s),分]
组别交流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照组(n=49)实验组(n=49)t 值P 值27.97±2.89 45.12±3.26 22.614<0.001临床护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26.78±2.94 42.51±3.19 20.830<0.001 28.51±2.68 41.17±2.95 18.247<0.001 29.31±2.28 43.52±3.56 19.309<0.001
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治疗和预后具有较大意义,优质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对于医院品牌建设和形象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医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需要步入医院进行学习[4-6]。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7]。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护理技能练习,该种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体会到手术室中的具体情况,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教学效果一般。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也是目前医学教学质量较差的原因。 情境模拟教学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进行模拟演练,理论实践相结合,对实习生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具有较大帮助,对于其临床护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8-9]。 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教育理念在于将多个专业学生进行共同合作学习,并通过模拟手术室情况,让不同专业学生根据自身所学完成具体内容的实践操作[10-12],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减少失误,使手术和护理工作均能顺利进行。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3-14]。 基于情境模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 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15]。 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该次选取该院实习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让实习生在手术室护理培训过程中接受情境模拟教学可显著提高实习生对手术室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且实验组实习生对教学满意度远高于行常规教学模式的对照组(P<0.05)。再一次验证了在对实习生使用情境模拟教学措施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满意度,培养优质的临床护理人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