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 曹春婷 曾文军 周玉玲 佟静 任益民 吴文丽 朱姝颖
作者单位:1 北京市普仁医院 北京 100062 2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 100006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4 北京市第五中学 北京 100007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1]。视觉和听觉是中小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近视作为世界范围的高发疾病,受重视程度高,且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4]。世界卫生组织(WHO)提示听力损失同样应引起重视,并估计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达6.1%,超过5%的世界人口患有致残性听力损失,造成每年7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且50%的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进行预防[5]。但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听力损失尚未引起社会公众的足够重视[6~8],更因其隐匿性发作,不易察觉而被忽略[9]。随着社会的发展,听力学已不局限于关注听力损失/障碍者,听力筛查对象已从新生儿扩展到学龄(前)儿童,听力与言语康复工作逐步完善[9,10],我国的相关学历教育从2013年起逐步进入正轨[11],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12]。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听力保健服务体系和听力师教育系统[13~15]。鉴于60%的儿童听力损失由可预防的原因所致,WHO建议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进行听力损失预防[5]。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健康教育项目[16,17],在提高青少年对听力危险因素的认知水平,以科学的态度和预期行为使用听力保护策略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WHO和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18,19]为开展居民用耳卫生健康普及型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但青少年由于专业知识储备和鉴别能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听力损害[20]。本研究通过调查北京市普通高中健康教育课开设与学生用耳卫生及听力保健相关知识储备情况,旨在为开展青少年相关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2019年4~11月随机抽取北京市10所普通高中,并对随机调查的5所市区高中生的1845例有效问卷(共发放问卷2002例,有效回收率为92.16%)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案经北京市普仁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医学研究登记备案(MR-11-21-007151),问卷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并免签知情同意书。
1.2.1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5所市区高中(东城区4所,海淀区1所)随机抽取2002例高中生发放自设调查问卷。
1.2.2 采用自设纸质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受调对象的一般情况、听力健康情况(持续性耳鸣,其他自觉听力问题)、用耳卫生和听力保健相关知识水平等。
对问卷调查结果录入电子数据库并导出excel文件,数据统计方法主要为百分率(%),并保留两位有效数据。
受调高中的健康教育课开设率为100%(10/10),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青春期卫生,均未涉及用耳卫生及听力保健相关知识。
1845例受调高中生中,自觉听力异常者占9.43%(174/1845),不确定者达13.50%(249/1845);自报持续性耳鸣的发生率为5.64%(104/1845),见表1。
1845例高中生中,接受过用耳、护耳相关知识科普宣传/培训者占36.91%(681/1845);61.95%(1143/1845)受调者认为通过听力学检测了解自己的听力水平,仅15.39%(284/1845)自愿接受免费的听力学检测,见表1。
表1 高中生听力损害与用耳卫生安全意识情况表(N=1845)
近年来,用耳卫生习惯、噪声等对听力的影响,越来越受到WHO和各国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视[3,5],相关研究也成为听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6~8,21,22]。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通过全球健康运动,促进行为改变[23]。一项针对南非公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其普遍缺乏对听力学家及其服务的认识,研究者强调国家卫生部门应与专业协会及听力保健专业人员积极合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方案,以提高公众对听力学专业服务的认识[6]。另一项针对沙特公众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耳部健康与听力损失管理的整体意识有关[7]。2019年,以美国成年人为主体的听力相关健康调查[8]结果提示,采用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可影响风险预判、症状缺失、听力安全感知及知识水平、受益和风险识别这4个因素,并建议通过相关政策改善环境等问题。
用耳卫生和听力保健的对象涵盖全年龄段[5,23],应将预防儿童和青少年听力损失列为公共卫生目标,对在校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科学用耳习惯[5,16,17,20]。巴西的危险分贝(the dangerous decibels®)教育计划[16,17]及跟踪结果证实,对在校学生进行课堂演示和训练,并对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在青少年听力健康信息内化,危险行为改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听力与言语康复仍以专业教育为主[24],用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针对社会公众的健康普及型教育相对滞后。我国中小学卫生教育课程目前主要涉及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和性教育方面[3,25,26],学校多根据师资条件设置课程,授课内容尚未规范、普及和全面。面向学生的用耳卫生及听力保护相关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相对缺乏[21]。本研究结果提示,北京市高中尚缺乏学生用耳卫生及听力保健相关的健康教育,高中生的相关健康知识储备不足。新冠疫情以来,中小学生参加网课的时间和机会明显增多,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频率增加,考虑网络用耳知识的传播具有信息量过大、更新速度过快、知识水平存在差距的特点,青少年用耳卫生和听力保健知识储备不足,容易因鉴别能力有限而影响接触听力的危险因素,甚至处于危险因素暴露之下却不自知[5,22],因而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和安全隐患。本研究受调的部分高中生自觉听力异常和持续性耳鸣,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听力损害症状,应尽早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评估,并建议尽快建立医疗与教育联动系统,开展用耳及听力保健相关健康教育或培训。
我国素来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和健康习惯的培养[27]。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3]。现阶段,我国高中生的用耳卫生及听力保健知识普及型教育工作相对滞后。鉴于大学生听力保护意识不强,并有部分学生患噪声性听力损伤[22],而健康教育是预防听力损害和听力损失发生的有效方法[3,5,13,20]。综合本研究结果,笔者建议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补充和丰富中学生健康素养内容[27]。可通过加强师资保障,组织开展专题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协调卫生计生部门专家提供具有实效性、可行性、操作性的培训内容。学校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的作用,丰富授课内容,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校园用耳卫生及听力保健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