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树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到杂志社工作已33年多,可以说我见证了杂志社的发展,杂志社同时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杂志社迎来出刊1000期这一令人欣喜的难忘时刻。
我于1987年进入当时称为国家经委《工业技术》的杂志社,成为经理部的一员,参与杂志的广告和发行工作。那时我们这份杂志的自办发行数量巨大,但订单和发行单是印刷后再人工填写,还没有使用电脑。此前我已经学习过电脑操作,所以杂志社很快购置了电脑,我在一周时间的简短再培训后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把发行单据输进电脑、排好版式,打印出来、逐條裁下,然后贴在发行专用的信封上,装好杂志邮寄给订户。之后不久,杂志内容排版也用上了电脑。
杂志社采用的第一套排版系统是中国科学技术印刷有限公司研制的排版系统,简称科印系统,主要通过定义排版指令来实现文字的字体字号和要实现的版面样式,这可以说是印刷业的一次革命。之前采用的还是最传统的铅字排版,编辑要经常跑印厂送稿件、取校样等,来来回回要跑很多趟,不仅费时费力,修改起来也非常麻烦,可以说改一字而动全身。
后来电脑排版技术的引入给稿件的修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编辑再也不用辛辛苦苦跑印厂,节省下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处理稿件。编辑是被解放了,但是我在工作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那时我刚开始学习使用电脑排版,对诸多排版指令的掌握和运用还做不到得心应手,身边也没有人可以请教,完全靠自己摸索,工作起来颇费了不少功夫。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只要有闲暇时间,我就拿篇稿件进行练习,逐渐熟悉操作技巧。
那时编辑交给我的稿件都是手写稿,不同作者的字迹也各不相同,有的龙飞凤舞,甚至“张牙舞爪”,难以辨认,这反而锻炼了我的识字能力。有的字编辑认不出来,还过来向我询问,编辑听后恍然大悟,我自己心里也暗自高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排版技能得以显著提升,从最简单的标题、段落文字,到各种复杂的表格、公式都能很快排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杂志的版面也有很大改观。在这过程中,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自豪感也油然而生。那时会用电脑排版的人相对较少,我很高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杂志增光添彩。
当时国家经委下属还有一本杂志《经济工作通讯》。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工业技术》和《经济工作通讯》两家杂志又划归到国家计委,后来两家杂志合并,保留了《经济工作通讯》。我因此成为《经济工作通讯》杂志社的一员,但仍然从事排版,毕竟我曾经在这项工作中下了很大功夫、付出大量心血,我要继续发挥这一技之长,学有所用。
1988年6月,国务院机构改革,《经济工作通讯》划归国家计委。1994年12月,经中编办批复,《经济工作通讯》又由国家计委划归国家经贸委。1997年9月,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经济工作通讯》更名《中国经贸导刊》,时任副总理吴邦国题写刊名。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杂志社划归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并被确定为委刊。2012年杂志由原来的半月刊变更为旬刊,以增大信息量。我随着杂志社的归属不断变化而变换身份,所在部门也进行相应调整,由入社时的经理部到总编室,再到编辑一部,最后归属出版部,但我始终从事排版工作。
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排版系统也不断升级,杂志社与时俱进,先后应用了科印排版系统、北大方正书版排版系统、维思排版系统,直到后来的飞腾排版系统。排版形式也随着排版系统的升级持续变化,由当初的指令形式慢慢演变成更为直观的窗口菜单模式,操作起来也更简便。排版方式不断演进,我也及时地调整自己,及时下功夫尽快适应新变化。
为使排版更加方便快捷,我们引进了图像处理系统来设计制作杂志彩版。图像制作软件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功能繁多,使用难度较大,我只经过两天简短的培训就投入到实际工作,边干边学,遇到问题就从光盘教程中寻找答案,然后一点点操练。通过抓紧时间强化练习,我对各项操作指令运用得越来越熟练,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到这时候,杂志除前期编辑和后期印刷外,所有工作都在出版部内部完成,出版周期大为缩短,沟通更为顺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时光飞逝,杂志社30多年不断变化,但我时刻保持着从业以来的初心,尽职尽责,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我感受着杂志一步步的发展,同时也提升着自己的应变能力,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在杂志社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欣慰的印迹。期间我经历了多次身份转换,但我一直以高度的热情为提高杂志质量而付出不懈努力。多年来,杂志刊登过许多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企业人士、专家学者的文章和稿件,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在经济类刊物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4月上旬,我们将迎来出刊1000期,其中经我排版的杂志超过三分之二。杂志社还出版过多本增刊,多数我也参与其中。30多年来,杂志社经历过创刊初期的辉煌,也经历过发展的低谷,办公地址和办公条件也几经变化,而始终不变的是我对出版工作的热情。我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做事情认真尽责,同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杂志社前进的步伐。
在杂志迎来出刊1000期的历史时刻,我百感交集,往事历历在目,展望未来初心未改。在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我愿与杂志社全体同仁携手前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共创杂志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