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

2021-05-24 09:00卢慧航吕文文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西部民营企业升级

卢慧航 吕文文

摘 要:对近20年我国民营企业500强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具有规模不断扩大、头部效应凸显、西部地区追赶速度加快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等特征,但也面临着利润空间缩减、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供给结构矛盾突出与行政壁垒较多等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要素价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区域龙头企业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以助力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500强 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在国外市场变化莫测、国内资源要素约束以及企业自身问题的三重压力下,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民营企业发展规律,总结发展经验,探索解决对策,助力民营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20多年来民营企业500强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明显放缓

1998年我国民企500强入围门槛为09亿元,2019年达2020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055%。但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产能过剩等诸多原因,民营企业营业收入与经济效益的增速明显放缓。2001年民企500强税后净利润增长率达795%,而2019年却降至78%。可见,民营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的困境。

(二)企业间分化加剧,头部效应开始凸显

民企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绝对差距不断拉大,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2009年民企500强中,江苏沙钢集团位于首位,其营业额是末位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的40倍;2019年民企500强中,华为位居首位,其营业额是末位联泰集团的43倍,可见大小企业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部分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开始涌现,大企业具有的信息优势与规模优势使强者越强,而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东部继续领跑,中西部发展加速

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产业集群优势持续强化,中西部的民营企业追赶速度显著加快。2019年民营企业500强中,东部的民企数量占比达776%。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制度与金融供给更为充足,投资环境更加优越,因此东部民营企业的规模与效益远优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民营企业依托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以及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也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2019年中西部共有101家企业入围民企500强,占比202%,较前年有明显提升。另外,西部民营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与销售净利率高于东部地区,可见中西部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十足,潜力巨大。

(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高级化趋势明显。20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数量、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进一步增强。据全国工商联数据统计,2018年民企500强中有81%的企业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参与了产业转型升级。此外,2019年胡润中国民企500强中,涵盖新兴产业的企业达238家,占比47%。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市场敏感等优势,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力量。

二、主要问题

(一)资源要素约束严重,利润空间明显收窄

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节能减排与税制调整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税负重、用工难与融资难等考验。随着去产能、去库存的硬约束进一步强化,原材料价格迅速增长,并将继续保持在高位水平,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将大幅度提高。从用工成本来看,2018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2000年的88倍,年均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物价上涨速度。加上人才供给结构矛盾突出,企业用工成本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民营企业自身不足与社会对其存在偏见等原因,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在“营改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小民营企业对于税制变化的适应程度、预期紧缩效应以及要求抵扣的需求等,税负过重依然是制约民企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弱,转型动力不足

我国民营企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品牌的质量效益不高。由于资金紧张和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长远发展的经营目标,民营企业难以吸引优秀创新人才,未能掌握关键技术,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时刻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据统计,2019年民营企业500强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企业仅有59家,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仍然不足,专业研发人员十分匮乏。

(三)中西部发展水平较低,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资本趋利性是影响民营企业区域布局的主要因素。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中西部地区市场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导致生产要素(技术、资金、人才)纷纷流向东部等高回报率地区。中西部地区市场秩序规范性不及东部地区,许多领域尚未对民营企业放开,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贸易依存度低,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小,大型龙头民营企业向中西部投资的动力不足且缺乏主导型产业,难以帶动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四)供给结构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与紧缺并存

当前,我国供给不协调与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低端与无效供给过多。部分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要素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中高端的有效供给不足。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多品类、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企业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五)政府服务水平不高,体制约束仍然存在

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政府服务的有效性与政策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高效负责任的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与快捷便利的服务,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给予保障。但现实中政府服务水平与制度供给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的真正需求,反而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例如,各级各地政府之间推卸责任,懒政、怠政的“旋转门”现象屡见不鲜。审批程序繁琐、执法不公、“三乱”等问题也迟迟未能解决。另外,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从禁止到开放,投资领域逐渐扩大。但实际上,民营企业无法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许多领域存在“玻璃门”,诸多惠企政策与投资机会对民营企业而言看得见摸不着。

三、政策建议

民营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面对众多挑战,应勤修内功。以制度创新、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产业链优化形成强有力的内部引擎,驱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政府作为市场的守护人,扮演着引导者、规划者、监督员和培育者的角色,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

(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要素成本

要素成本飞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需求扩大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因此必须以降低要素成本为抓手,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首先,创新要素供给,提高产业核心要素聚集能力。例如,对工业用地实施“弹性供应”;对重点区域、产业或项目供给优价能源;通过补助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人才要素等等。其次,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劳资替代步伐,借力数字经济降低生产、管理和交易成本。再次,通过减费、减税、降息补贴等财政政策帮助企业纡困解难,实行宽松有效的金融制度。如:优化证券市场环境、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搭建银企融资平台以及建立政府支持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等,盘活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最后,以市场调整为主,辅以政府引导,通过技术升级、鼓励退出、提升行业的集中度与产业出口转移等方式有效治理产能过剩,减少资源浪费。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民营企业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与市场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与技术研发投入,攻关关键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产品质量,以刺激内需为动力推进产业内部升级,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同时,民企应坚守实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以创新为基础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努力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现代化与集约化发展。另外,政府要保障制度供给与需求相匹配。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企业信用体系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鼓励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提高人才培育力度,完善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科研成果转换效率,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三)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区域发展

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政府要通过金融、税收、财政等支持政策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转移。着重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创新性和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发挥区域差异化资源优势,引导民营企业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发挥政策优势,开拓中西部市场。同时要完善省域合作机制,扩大区域开放力度,提高对外贸易规模。

(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高效的政府服务和科学的政策制度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政府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一方面,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放开民企市场准入,在审批与补助环节坚持平等待遇原则,破除“玻璃门”“卷帘门”“旋转门”等障碍,塑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打造数字政府,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云政府掌上办公,构建精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聚焦民企需求,建立完善民企问题协调处理机制与帮扶机制,提高政策法规的针对性、有效性与科学性。最后,完善监督与奖惩机制,以制度约束权力。明确政商间的界线与底线,对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等行为零容忍,打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依法维护企业家与民企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亮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3(01):11-14

[2]刘勇广东产业升级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管理,2007(07):78-82

[3]冷智花,付畅俭,龚志民民营企业区域非均衡发展探因[J].经济经纬,2016,33(02):19-23

[4]滕瑾民企500强:见证民营经济发展史[N].中华工商时报,2019-04-03(004)

[5]何谨民企500强加快向新兴产业调整[J].科技智囊,2017(10):18-23

[6]王越,王承云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6):108-114

[7]吕承超,张学民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极化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5,29(03):51-57

[8]王承云日本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0,65(04):387-396

[9]王保林珠三角地區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考[J].管理世界,2008(05):172-173

[10]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6(12):5-22

[11]朱恒鹏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J].世界经济,2006(12):41-52+96

(卢慧航、吕文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教研部)

猜你喜欢
中西部民营企业升级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字词升级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