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方杰
摘要:目的 探寻手术室有效的护理模式。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收治的手术患者共60例,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手术室护理而言,人性化护理模式较为独特,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209-01
一直以来,医院通过外科手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就是手术室,虽然手术时间较短,但依然会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1]。现代社会中,关于生物学的研究日益成熟,手术室常规护理已经难以迎合患者个性化所需,迫切的需要采用新型护理模式。而人性化护理则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患者实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本研究以我院2019年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对象,对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展开了深入分析,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收治的手术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15.1)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0.45.2)岁。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未有显著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加强宣传教育,并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
具体包括:(1)手术前护理: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询问患者的各项情况,如有无过敏史等,并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流程,并把术中所需药物、工具等准备齐全[2]。(2)心理护理:手术患者极易出现诸多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恐惧等,不利于手术安全开展。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同患者沟通,注意不良情绪的缓解,并通过和家属沟通得到其充分配合。(3)术中护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对整个手术室的温湿度、卫生和环境布置进行认真检查,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注意同患者交流,以此来转移其注意力,并取最佳、最舒适的体位。护理人员应较好的配合主刀医生,重点检测各项生命体征。(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第一时间将手术成功的效益告知家属,并细致清洗患者血迹,保护其隐私。待患者回到病房后,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积极同患者及家属交流,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并将其具体病情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饮食、康复运动计划。
1.3观察指标
通过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做好记录。内容共分为三项,即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下开展的,分别以平均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应用t和x2值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P低于0.05时,表示统计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大众物质与精神生活持续提高,对临床护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而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人性化护理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护理模式,重点关注患者身心需求,享受舒适的社会与精神生活,把不适程度降低又或是减少[3]。同时,用心关爱患者,细致照顾。
对患者来说,不论手术大小,对其生理与心理的刺激均比较大,因而在手术前后更应展开人性化护理,以使患者紧张、不安的心理得到有效环节。同时把患者放在首位,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对其各方需求予以了解,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了信任与配合,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优化护理服务水平,营造轻松、愉悦、舒适的手术环境,促进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提高,顺利完成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靖萍.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6-77.
[2]张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9):160-161.
[3]袁學枝,袁平,龚敏等.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4):1890-1892.
吉林省敦化市中医院手术室 13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