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较为凶险,病情发展非常迅猛,存在比较高的致死风险,第一时间展开急诊救治是降低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急诊救治后需要对其进行转运,把患者转送到相应科室,在具体转运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风险,比较容易出现意外事件以外,对预后形成负面影响,所以开展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88-02
研究背景及意义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较为凶险,病情发展非常迅猛,存在比较高的致死风险,第一时间展开急诊救治是降低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急诊救治后需要对其进行转运,把患者转送到相应科室,在具体转运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风险,比较容易出现意外事件以外,对预后形成负面影响,所以开展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情况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选取2019年1月1日一2019年7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1 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预见性护理。临床研究前,采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P>0.05,差异不显著。
1.1.1纳入标准说明
①按照《常见急危重症诊断及抢救成功标准》(赵爱华主编,第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中的急危重症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急危重症的患者,②以急诊方式人院治疗并需实施转运的各类急危重症患者;③年龄≥14岁的患者;④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其同意的患者。
1.1.2排除标准说明
①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的患者;②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通过被动执行医嘱,在患者出现症状时对其进行处理,使用平车对患者进行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大幅度移动,并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来执行。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如下:
1.2.1预见性护理培训说明
对院前急救护士实施预见性护理培训,一方面提高其预见性护理实施的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其预见性护理实施能力。首先加强对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理论的培训,及实施预见性护理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对转运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目的。其次科室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的方式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护士对急危重症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的培训,例如从病历书写上检验护士观察病情、书写规范能力,从抢救患者检验护士的应急能力和预见性护理贯彻实施能力。
1.2.2救护任务前的预见性护理
进行救护车物资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救护车上物资100%的完整备用状态。要求做到班班清点交接,出诊前后做好物品的添补,仪器用后及时充电备用。物资的完整备用状态是保证院前急救顺利进行的前提。
1.2.3转运前的预见性护理
在患者实施转运前,首先护理人员需积极地配合急诊医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治疗,加强患者心电监护,密切观察、随时掌握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气道通畅程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其次转运前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以便为转运做好准备。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来说,要通过询问病史、发病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来进行病情评估;而对于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患者,需通过询问家属,并结合相关临床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来进行病情评估。在病情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转运可行性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意外事件及病情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据此携带转运过程中所需的抢救物品及药物,以此来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然后护理人员要及时联系相关专科接收患者,及时告知接收科室患者的病情、抢救过程、护理过程等,以便接收科室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最后在对患者实施转运前,护理人员要简单扼要的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以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意外事件,并获得家属的同意,并在同意书上进行签字。
1.2.4转运中的预见性护理
首先在患者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陪同在患者的身旁,严格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等问题,在对患者实施各项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动作轻柔,避免较大幅度移动患者。其次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帮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与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證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然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所使用的各种管道实施有效的护理,严格避免各项管道出现扭曲、挤压、脱落等问题,同时要保证各项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再次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严密观察患者的补液情况,控制好静脉滴注的速度,严格避免刺伤、脱落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后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平卧在平车上,并使患者的头部与车头方向保持一致,转运时确保车速平稳,避免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一旦病情出现波动、加重或发生突发情况,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实施抢救,并且对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过程等情况、患者意识状况及各项检测指标进行记录。同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担架、仪器的固定,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造成碰撞等。
1.2.5转运后的预见性护理当患者达到接收科
转运完成后,护理人员与接收科室做好交接工作,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情况、用药情况、生命体征情况、抢救过程、护理过程等内容。其次接收科室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且对患者的管道、皮肤等情况进行检查,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要全程参与,并做好各项记录。
1.3统计学处理分析
本试验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用t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
2结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
3讨论
对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来说,由于其病情较为危重,且病情进展较快,进展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实施转运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监护与护理干预,在转运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避免其病情进一步发生恶化,为入院急救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4]。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摒弃了传统护理模式单纯执行医嘱、完成医嘱的被动式护理,转化为主动式的事前护理服务。主要是在事前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事件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给予其有效的事前预见性护理服务,从而降低患者各项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笔者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了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显著的降低了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患者的安全转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鉴于此,笔者建议对于院前急救护理人员需实施专业的培训,促使其全面提升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并对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综上所述,对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预见性的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8,23(14):142-143.
[2]王芳,李想.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4,28(18):903-904.
[3]易艳.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9,26(1) :19-20.
[4]李崇娜.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9,9(3):327-328.
[5]朱琴.預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8,27( S):716-717.
[6]阳文彬,邓丽娟.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1(8):217-218.
[7]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预见性的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9,3(9):89
作者简介:麦小玲(1983年6月5日),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茂名(省市),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5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