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

2021-05-24 19:43张文王秋红袁园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菌群

张文 王秋红 袁园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36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3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35例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T2DM并NAFLD组),比较三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HOMA-IR)及细胞菌群情况。结果:T2DM组、T2DM并NAFLD组TNF-α、空腹胰岛素、HOMA-IR高于对照组,且T2DM并NAFLD组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T2DM并NAFLD组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低于对照组,且T2DM并NAFLD组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关系,在治疗中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利于病情控制。

关键词: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077-01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较常见,肠道菌群是一种环境因素,对机体能量代谢、激素分泌、慢性炎症反应均产生明显影响[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较高发病率,而且NAFLD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几率均较高。与单纯T2DM患者相比较,合并NAFLD后,患者肝脏、脂肪组织往往出现更为显著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情况[2]。了解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肠道菌群改变情况,对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35例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探讨肠道菌群的改变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3.62±2.51)岁。并选取3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53.42±2.49)岁;病程2-9年,平均(5.69±1.03)年。选取35例T2DM并发NAFLD患者(T2DM并NAFLD组),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53.42±2.49)岁;T2DM病程2-9年,平均(5.70±1.02)年;NAFLD病程2-7年,平均(4.05±0.69)年。三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三組均实施肠道菌群测定,早晨采集粪便标本,在密封储存盒中保存,将0.2g粪便样本按照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Tiangen公司)流程将细菌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放置到-20℃环境下保存。对细菌基因组DNA内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进行PCR检测,粪便标本测3次后取平均值。

三组均检测TNF-α、空腹胰岛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通过胰岛素抵抗指数对IR进下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TNF-α、胰岛素情况比较

T2DM组、T2DM并NAFLD组TNF-α、空腹胰岛素、HOMA-IR高于对照组,且T2DM并NAFLD组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细胞菌群情况比较

T2DM组、T2DM并NAFLD组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低于对照组,且T2DM并NAFLD组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肠道菌群在机体肠道内寄居,在健康机体中保持一定平衡,但当机体出现异常时,肠道菌群含量出现明显改变,若平衡受到干扰,往往会通过 “微生物恢复”达到某种平衡,通过一定“抵抗力”实现机体内部稳定。T2DM与NAFLD是在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环境因素等方面具有较相似的发病机制。了解肠道菌群改变对T2DM与NAFLD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方案的制定[3]。

经研究可知,T2DM组、T2DM并NAFLD组TNF-α、空腹胰岛素、HOMA-IR高于对照组,且T2DM并NAFLD组高于T2DM组,T2DM组、T2DM并NAFLD组消化链球菌属、柔嫩梭菌属、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低于对照组,且T2DM并NAFLD组低于T2DM组,P<0.05。因此可知,与健康者相比较,T2DM、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而且T2DM并NAFLD患者发生改变的程度更为严重。对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进行合理调节,对治疗T2DM、NAFLD具有明显作用。

总之,肠道菌群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关系,在治疗中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利于病情控制。

参考文献

[1]柳惠未,叶桦.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63-168.

[2]马巧灵,张发,刘朝芹,等.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1):1361-1364.

[3]马苏娴,张锐锐,王苏,等.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7,57(16):20-23.

基金项目:2019年度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19LY036)

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 1.内分泌科;2.检验科;3.妇产科 江苏南通 226018

猜你喜欢
酒精性肝病菌群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体护理干预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
“我是一个小小的菌”
探讨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更易变成肝硬化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出生环境影响肠道菌群
肝病切勿以肝补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