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淘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成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该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但同时很多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致使“导学案”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一些差距。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二、“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包括:预习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拓展四个部分组成。
三、“導学案”的作用
1.集中教师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受益
2.可以更好的将课堂还给学生
3.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及时评价,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四、“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预习效果不好
课前教师下发预习学案,布置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而事实上对学生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为什么要预习,并没有仔细琢磨,当然也谈不上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只是让学生通过看教材,完成几个简单的填空,预习质量怎样,无从知晓。甚至学生是否预习,教师也没有办法落实,更无法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反馈。教师布置学生预习,内容基本是旧知回顾和新知预习两部分内容,形式一般也是填空题与计算题,较少涉及质疑问难和开放性问题,更谈不上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带动或促进预习。这种预习既没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没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缺乏兴趣。这种预习,教师是设置式样,学生是应付了事,效果甚微。
2.小组合作探究参与度不高
“导学案”教学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有些的学困生在交流中不愿意主动参与,并且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
3.学生没有做到及时反思
“导学案”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在每一次课后,教师讲完新知识,学生也就随即完成导学案的填写,下课后教师要收回批阅。虽然在下课前,教师会带着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是离反思远远不足。学生交完导学案也就不管不顾了,不会再课后进行反思,甚至有的学生导学案都不是自己完成。也就想着下课去玩,随即胡乱写一点在导学案上。根本谈不上什么反思。
五、解决“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设置恰当合理的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达成目标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所以可以设置清晰、明确的目标。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 有的放矢。明确的目标更比模糊的目标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应当尽可能将目标明确化,清楚化,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例如,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如果简单地说“回去预习第几页到第几页的内容”,目标要求就太模糊了,学生根本不清楚在预习时要注意什么。例外,设置恰当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困难的目标比容易的目标更有可能带来好的成绩。这是因为在学生看来,挑战性目标不仅向他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也具有更大的争取价值,它促使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坚持性,进而取得较高的成绩水平。
2.课前巡视检查,将预习落到实处
预习本身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前是没有多少乐趣的,行为的坚持需要教师的激励。布置预习的内容和学案,要做到有效落实。对于学案,课前教师可抽查批阅,每个小组抽阅一份。对于完成好的进行表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要进行方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展示,教师再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在疑点、难点问题给予点拨。比如:对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能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这时教师要及时评价激励,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今后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预习任务。
3.明确合作目的,引导合作探究
“导学案”的使用更加要求教学只有课堂形式生动,才能让学生心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让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交流、探讨,分享彼此的思考, 让他们从合作学习中有收获.然后,在小组充分互动交流的基础上,通常将新课内容层次,利用展示、汇报、动手操作等形式检阅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动交流的情况。这时教师与学生的脉搏一起律动,利用可生成的教学资 源开展教学,教师背地里 “煽动 ”“挑斗 ”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质疑、争辩,疑难处教师 点拨,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同 时要注意,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教师必须会发现 “错误 ”中的闪光点,因为学生的 “异类信息 ”往往孕育着 创新的火花,是教学相长的最佳契机.教师必须 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要满足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自我反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秘诀,一个不会自我反省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孩子可以通过反省及时修正错误。学习亦是如此,要学会反思,反思是对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查。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首先,可以教孩子如何梳理导学案。其次,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做自己上课所做错的题目。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才会学了新知,是最容易遗忘的,即使反思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小学 张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