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红,黄红玲,王竹青,杨 群,潘 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233)
妊娠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易导致女性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受到性激素、情绪、社会角色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约有89.7%孕妇的睡眠模式会在其妊娠期内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1-2]。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孕晚期,其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睡眠潜伏期明显增加、睡眠效率降低等情况。有研究显示,处于孕晚期的妇女约有30%~90%的几率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严重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从而对家庭关系、自身情绪、生产过程等多方面均造成不良影响[3]。改善孕晚期妇女睡眠质量对改善孕妇身心健康、改善妊娠结局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对孕晚期妇女进行以家庭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联合生育舞蹈培训的综合干预,观察孕晚期妇女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及对其情绪、产程、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以家庭为核心的心理健康干预的特点是将家庭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需要照顾到孕妇的心理层面,亦需要重视整个家庭的支持与心理状态,使孕妇能够在和谐与温暖的家庭氛围下,降低其负性情绪的影响[4]。生育舞蹈培训干预是依据孕妇的生理特点所设立,充分考虑到妊娠期妇女的运动注意要求,需在确保完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通过特定的运动动作,以此来提高孕妇的腹肌、腰背肌、盆底肌的弹性与张力,进而提高产道空间,增加自然分娩率[5]。现报道干预结果如下。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纳入标准:①入院时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得分≥8分,确诊为睡眠障碍[6];②入院时经Zung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调查得分<53分,且经Zung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调查得分<50分;③孕周≥32周;④年龄18~40岁,且生命体征稳定;⑤近15d内未服用任何可影响实验进程的药物;⑥病人的神志清楚,能配合完成本项研究;⑦病人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脑外伤、上呼吸道阻塞、癫痫等其他器质性改变所引发睡眠障碍病人;②病人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③病人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④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或无法收集病例资料的病人;⑤存在心、肝、肾等多种脏器功能不全;⑥合并有明显的精神状态异常;⑦对多种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病人。其中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7.73±6.84)岁;孕周33~39周,平均(36.64±2.45)岁;孕产次:初产妇45例,经产妇2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15例,大学及以上45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8.17±7.06)岁;孕周33~40周,平均(37.18±2.78)岁;孕产次:初产妇44例,经产妇2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17例,大学及以上42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对照组:参照《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进行[7]。根据本组病例的不同孕周,给予相应的产前检查、健康教育等,其内容主要包括:早产知识、疾病筛查、营养干预、分娩与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宣教等,并跟踪随访以便及时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与说明。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家庭为核心的心理健康干预与生育舞蹈培训干预。①以家庭为核心的心理健康干预:一则为心理评估,对孕妇的心理健康状态采用SDS评分表与SAS评分表进行评估,并根据其评分结果与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二则为家属沟通,根据孕妇心理健康状态分析结果与其家属进行具体沟通,针对孕妇所出现的负性心理状况进行客观描述与解决方案介绍,并使孕妇家属充分理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三则为经验交流,以家庭为单位,邀请有成功经验的产后家庭与孕妇家庭进行集体交流,形式可为产后妇女与孕妇、家属与家属、家庭与家庭,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心理健康干预实施时间为2周1次,若有需要可缩短为每周1次。②生育舞蹈培训干预:第一节为热身运动,利用腰链与头巾进行腰背部肌肉的拉伸、头部转动膝胸位的深呼吸等低强度的热身运动,运动时间为5min左右,伯格运动感觉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评分在3级为宜[8];第二节为舞蹈运动,进行头部的旋转运动、手臂的波浪运动、骨盆的摇摆运动、腰部的画圆运动、膝部的伸屈运动,每项运动均按照顺序反复进行4次,运动时间为20min左右,RPE评分在5级为宜,完成后需进行10min的休息;第三节为模特展示,在音乐的配合下参照模特走台的方式进行自由行走,展示舞蹈动作,加深理解,时间为15min左右;第四节为整理与放松,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腹肌与盆底肌的运动调理训练,运动时间为5min左右,RPE评分在4级为宜,最后的5min孕妇可进行自由的放松;每次运动训练的课程时长控制在60min左右,每周需在医院内完成1次课程训练,在家完成3次时长为60min的舞蹈训练。
两组干预措施均在入组时开始,除观察组生育舞蹈干预措施在分娩时结束,其他干预措施均在产后满1个月时结束。
①PSQI评分[5]:其主要内容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7个项目,每种项目按照其具体情况分成4个等级,计0~3分,总分0~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②SDS评分与SAS评分:其主要内容包括20个项目,每种项目分成4个等级,计为1~4分(注意反向项目为4~1分),分数越高抑郁与焦虑的情况越为严重;③分娩方式与自然分娩产程: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④母乳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部分母乳、非母乳。两组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由入组时开始进行,每2周进行1次面对面或电话随访的评估,直至产后满1个月时进行最后一次面对面评估;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母乳喂养情况均在产后满1个月时进行面对面的收集;上述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37、3.652、4.026,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的比较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的比例更高(χ2=3.923,P<0.05),且在只统计两组自然分娩孕妇时,观察组的产程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产程(t=3.317,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方式与自然分娩产程的比较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1,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的比较[n(%)]
研究显示,随着孕周数的增长,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子宫体积、负向情绪等多方面均会发生改变,导致妊娠期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同时成为孕晚期妇女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浅睡眠、睡眠潜伏期变长等[9]。孕妇如果长期处于睡眠障碍的状态中,不能及时有效的调节,其负性情绪会随之不断积累,皮质醇水平亦会随之升高,导致孕妇出现焦虑与抑郁的情绪,严重者亦会影响孕妇的感觉体验,使其对于疼痛更为敏感,惧怕自然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致使产程增加,甚至为了避免疼痛选择剖宫产。另外,由于情绪和睡眠的影响,可能导致产妇抗拒母乳喂养,或导致乳汁分泌不足,不能进行纯母乳喂养[10]。
孕期保健作为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医疗保障工作,不仅需要针对孕妇这一个体,还需要针对胎儿及其整个家庭;不仅需要针对孕妇的生理健康,还需要时刻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舒缓调节其所产生的负性情绪。孕妇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妇女妊娠后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体积增大、情绪失常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1]。因此需从身心两方面同时进行改善。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的情况,发现两组病人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对于孕晚期妇女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更为有效。同时亦发现观察组病人的产程、产后情绪、母乳喂养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病人。提示孕晚期妇女的睡眠质量与产程、产后情绪、母乳喂养率均呈现正向相关性。随着睡眠质量的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产程会随之缩短,且会有效舒缓产妇产后的情绪,使其情绪平稳,保持心理健康,同时亦会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情况,因此对于孕晚期的妇女来说,睡眠质量尤为重要。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有学者研究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以家庭为核心的产前教育模式能够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疼痛感觉、提升母乳喂养率[12];另有专家研究改善孕晚期睡眠质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改善睡眠为主的干预方式能够降低其发生产后抑郁的风险[13]。但本次研究是将心理干预与运动干预相结合,从身心两方面同时进行,相较于单方面的干预措施,其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为突出,亦会影响孕晚期妇女的孕期及产后情绪、缩短其产程、提高母乳喂养率。
综上所述,采用以家庭为核心的心理健康干预结合生育舞蹈培训干预的综合措施,可有效改善孕晚期妇女睡眠质量,且能够改善其产程、产后情绪、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但依然存在诸如孕妇耐力差异过大、理解能力不一、客观指标缺乏等问题,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扩大样本量,进行量、时、效等问题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