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山地核桃产业的发展演进与路径选择

2021-05-24 12:34:34蔺雨阳李恒杨涛和献锋彭建勇沈杰
热带林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山地核桃发展

蔺雨阳,李恒,杨涛,和献锋,彭建勇,沈杰

1.四川省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四川攀枝花6170061;

2.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82

世界著名干果核桃,营养保健价值高,一度是高端食品的代名词。攀枝花位于四川西南山地核桃的铁核桃产区,明显区别于四川的其它产区,品质明显优于毗邻区[1-2]。攀枝花山地核桃主产区干热河谷光照充足,光合产物发达,二半山位居干热河谷上缘,其干燥度相对较低,气流发达而气温较低,蒸发量相对低于干热河谷区,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和干性常绿针叶林分布区[2],温度适宜性是攀枝花核桃产业海拔分布的重要因素,是该地域山地核桃高产区建设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基础。同时其特征还区别于凉山州的山地峡谷地形干暖河谷,也区别于云南省滇西北核桃主产区,其核桃区划兼备四川区划和云南区划的特征,很有研究价值。

以攀枝花地区为代表的川西南山地区域的气候复杂多样,受垂直变化的影响,河谷盆地为少有的干热河谷气候[3]。此区域是四川省铁核桃(Jugland.sigillataDode.)主产区(北部有少量核桃和铁核桃混生)[2],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流域,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500m以上[3]。核桃分布的温度适宜性适当向海拔1500m二半山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区下延伸到干热河谷区域。亚热带地区水分略低但对生殖高产有利[4],经过了几十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该地区的核桃产业又在进行着深刻的变迁,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正处于一个很特别的产业抉择期,这些应引起研究者的足够关注[2,5],该研究尝试对山地核桃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路径进行评述和展望,以期对发展策略有更加明晰的认识。

1 研究方法

文章以实地访谈调查、文献检索整理的研究方法,重点走访核桃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林农代表等方式,在攀枝花山地核桃主产区的盐边县、米易县、仁和区设置复核样地点(产业专项调查)。部分网络统计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参考蔺雨阳等[2]学者的方法。基于此提出该地区核桃产业发展演进与路径选择建议。

2 攀枝花山地核桃的发展演进

攀枝花山地核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该研究在深入调研和文献查阅、行政管理部门的走访等,尝试进行了划分。

第一阶段(山地核桃产业的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开始,是攀枝花山地核桃产业发展的萌芽阶段。开始有部分的林农,充分利用了核桃树苗木育苗成本低速生的优势,在自留地,房前屋后、四旁地段散发种植核桃,但并不以核桃为主要目的,多以遮荫、绿化、观赏等目标。核桃以原生铁核桃为主要品种,同时和其他非经济林树种混交,形成树体组团。

第二个阶段(山地核桃产业的起步阶段):2000年以来,至“十一五”规划起步实施,是攀枝花山地核桃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经过20世纪的酝酿,较少部分的林农开始对原生铁核桃的苗木进行了整形等管理和品种优化(譬如嫁接、移栽等措施)。连年丰收和持续走俏的核桃价格让林农感受到了有木本粮食之称的核桃确实在攀枝花的二半山区有着很多天然的优势,比如较少的管理成本,较少的肥力投入,适宜的种植条件等。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有较多的林农开始在撩荒地、林缘地、不宜耕种地和少量的退耕还林地块,进行核桃种苗定植。核桃苗和当地核桃幼龄林有了一定的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前,攀枝花的核桃主要是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零星种植,自1999年以来,紧密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在适宜区逐步开始集中成片规模种植,到2009年利用10年时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000hm2。

第三个阶段(山地核桃产业的高速发展阶段):“十一五”实施以来,至21世纪第1个十年末,攀枝花围绕干热河谷上缘的二半山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生态发展和绿色发展思路,借助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机遇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造林补助政策,先后发展了核桃林规模。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出台了《攀枝花核桃产业发展意见》,编制了《攀枝花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林业、民宗委、扶贫等部门和县区政府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动核桃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仅仅5年时间,攀枝花核桃种植面积达到32700hm2,比2009年增加22700hm2,实现种植规模翻两番,平均每年增加4500hm2以上;这一阶段,随着核桃市场价格趋稳,依托核桃的一些细分领域开始成长,攀枝花的核桃种植规模已达到34800hm2,成为了攀枝花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与攀枝花干热河谷区的杧果产业形成了2个农业发展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农业增效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四个阶段(山地核桃产业的饱和发展阶段):2010年以来迄今为止,攀枝花核桃产业,在山地可利用土地的空间上发展已经饱和,甚至出现过饱和现象。因发展空间限制,加之近年来核桃价格下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发展速度大幅下降,到目前攀枝花地区核桃种植面积保持在34500hm2,处于规模发展期,主要分布在盐边县、米易县与仁和区,西区、东区有少量分布。特别是近几年,持续走低的核桃市场价格与细分领域的小众市场萎缩等多重叠加影响,核桃产业整体利润率下滑。攀枝花和产业毗邻区(如滇西北、凉山州等区域)的区域核桃市场投入量剧增,该区域的人工管理成本优势被挤占,品种杂糅[5]等很多因素逐渐掣肘核桃产业发展。前期核桃规模的滞后性入市,更是加剧和自身产业发展调整的难度。开始面临维系困难,林农增产不增收的尴尬。下图S型曲线形象地表达了攀枝花地区核桃产业发展“先抑后扬后抑”的基本趋势,符合logistic发展的基本趋势。

图1 攀枝花核桃产业发展阶段示意Fig.1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Panzhihua Walnut Industry

图2 核桃产业基地连年变化Fig.2 The Changes Year After Year of Panzhihua Walnut Industry Base-site

第五个阶段(山地核桃产业的动荡调整阶段):随着动荡调整加剧,攀枝花山地核桃产业开始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山地核桃产业重排和资金注入整合的阶段,需要经历阵痛期,小规模、品种杂、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使林农被迫放弃核桃产业或接受家庭农场主的抄底兼并,逐渐形成区域性品牌农业企业与风投资本联合的精品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其发展势头出现小幅度下行,接受市场的调控从而进入平稳阶段。

3 攀枝花山地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3.1 山地核桃的分布和规模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查阅《攀枝花统计年鉴》和攀枝花市林业主管部门产业办的数据,经统计得到了近10年攀枝花的山地核桃产业发展的规模情况。从2011年~2014年还处于较低速度的扩张,在2015年间,扩张最为迅速,之后规模增速放缓。2019年~2020年核桃规模出现稳中有降的态势(图2)。

而攀枝花的核桃分布主要在盐边县、米易县和仁和区的山地。盐边县核桃总面积17900hm2,盛果期4530hm2、初果期8070hm2、未结果5300hm2;米易县总面积14130hm2,盛果期2730hm2、初果期6330hm2、未结果5070hm2;仁和区总面积2960hm2,盛果期710hm2,初果期910hm2、未结果1340hm2。目前攀枝花地区结果面积23300hm2,占总面积的66.30%;未结果面积11840hm2,占总面积的33.70%,其中约有1300hm2核桃未进行嫁接改造(图3)。

3.2 核桃主栽品种多散但趋于集中

根据2009年初步调查显示,攀枝花地区核桃栽培品种是核桃和铁核桃2大类,除本地核桃外,其余品种主要由种植户自发从云南、新疆以及周边的盐源县等地引进[6],经统计当时攀枝花地区核桃栽培品种多达42个[2]。近年来种植户通过自发筛选和科研单位对选育品种的推荐,攀枝花地区核桃栽培品种趋于相对集中,目前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盐源早(大优1号),从盐源引进的国家审定品种,面积约16700hm2,占47.44%;其次是攀核1号,从攀枝花众多核桃种质资源中筛选,并通过省级良种认定的核桃品种,面积约8000hm2,占22.77%;第三是从云南、新疆等核桃主产区引进的新疆系列、漾濞核桃、大姚核桃等,面积约6700hm2,占18.98%;另外零星分布的本地土大泡、紫皮核桃等,面积约2350hm2,占6.64%(表1)。

表1 核桃基地栽培品种统计Tab.1 The Cultivars Statistics of Walnut Base-site

3.3 总产量稳步增加

自“十二五”以来,核桃总产量呈现出稳步增加的态势,总产量从2011年7077t到2017年达到16209t,增加9132t,年均增加1304t,年均增幅达18.43%。随着核桃投产面积的第次增加和管理的科学化,攀枝花核总产量还将持续稳步增加(图4)。

图3 .攀枝花核桃基地主产区分布统计Fig.3 Distribution of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Walnut Base-sitein Panzhihua

3.4 加工处于起步阶段,组织化初具规模

核桃加工正处于起步阶段,参与的企业极少,2016年以前仅有盐边县某植物油开发公司利用铁核桃为原料加工核桃油,生产工艺相对规范,产品品质较好,但价格高,消费人群有限,产品销售困难;2020年以来在盐边县、米易县出现了加工核桃油的小作坊,面向当地农户,收取一定的加工费,产品无质量检测认证,无法进入正规市场销售,经济效益不容乐观;此外在米易县仙山村、新山村有2家以核桃烘烤为主的小作坊,产量较低,处于小规模小范围购销阶段;在仁和区啊喇乡有2个专合社建有核桃冷藏保鲜的气调库,以鲜食核桃外销为主,规模较小,运行费用较高,经济效益不显著。

攀枝花地区有林业专合社101个(其中米易县28个、盐边县17个、仁和区38个、东区7个、西区11个),大部分专合社以核桃种植及林下种养殖经营为主,其中申请纳入省级农民合作社项目信息库25个(米易9个、盐边县12个、仁和区4个)、省级示范社6个、国家级示范社1个,为推动核桃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5 政策引导有序发展

2010年以来,围绕核桃产业发展编制了《攀枝花核桃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攀枝花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攀枝花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意见》等文件,同时成立了由林业、发改、财政、民宗、扶贫等10余个部门为成员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攀枝花的各县(区)因地制宜,制定了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并成立相应机构,具体抓核桃产业发展的协调、实施、管理。在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行政力量和社会产业力量通力合作,在项目规划、组织实施、筹集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强联系协调,合力推进核桃产业有序发展。

4 攀枝花核桃产业发展策略与路径选择

4.1 坚定发展信心,灵活把握早熟鲜食市场动态

国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核桃等木本粮油产业。核桃是继油茶之后,极具产业开发价值的优势产业树种。同时攀枝花山地核桃提质增效空间大,能够成为二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因此各级政府、部门、生产经营者都要坚定信心,发展好经营好现有核桃林。毗邻区的云南省已达2860000hm2,四川省近670000hm2,攀枝花地区邻近的楚雄州也已发展330000hm2,凉山州在精准扶贫政策的策动下,又新发展了330000hm2,而攀枝花地区仅34500hm2保有量,横向比较不具有规模优势。但根据调研,大部分消费者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尤其喜欢鲜食核桃,而且全国核桃绝大部分都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熟,利用攀枝花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坚持早熟鲜食兼顾油用的产业发展定位,选择成熟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的优良品种发展早市鲜食核桃非常可期。

4.2 借助农业技术进行良种化方向改造

良种繁育是大规模基地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优良的品种关系到核桃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只有正确选择良种并通过良种的扩繁,才能有效地提高基地单位面积产量质量,获得良好效果。面对攀枝花核桃产业生产中大量良莠不齐的实生苗和劣质苗充斥市场而导致的混乱局面,为从源头把好核桃栽培品种质量关,各县区要依托自身水、土、光热资源及区位优势,开展核桃良种采穗圃基地建设,为广大核桃种植户改良品种提供优良的接穗,以此提高核桃产业发展的良种化率。

4.3 示范基地辐射,推动适度标准化生产

加快核桃产业化地方标准制定,编制攀枝花地区核桃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培育及质量技术标准,使其技术标准成为建设现代核桃产业的重要支撑,规范核桃产业发展;加快建立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示范基地,在核桃主栽区,按照相对集中成片原则,建立35hm2以上的“三化”示范基地,集中开展优良品种、密度调控、配方施肥、绿色防控、适时采收及采后处理、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示范展示,在核桃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推行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化,推动核桃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

4.4 土地利用率优先,复合经营多重受益

在经营核桃的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念,不仅要经营管理好核桃树,且要经营好核桃林地及核桃林地空间,发展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核桃及核桃林地的综合效益。在核桃幼树期可套作中药材、土豆、花生、甘蓝、豆类等农作物,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促进核桃产业持续发展,但随着核桃幼树的不断成长,核桃林的郁闭度逐渐增加,与核桃同在一块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将会受到影响逐步退出。此时应积极开展核桃林下种植中药材、种草养畜、种植食(药)用菌等林下经济研究,制定和完善核桃林下经济扶持政策,转变单一的核桃生产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这样不仅能提高土壤的通气性能和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而且能促进核桃树生长,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单位面积核桃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提升,从而促进核桃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5 结语

攀枝花山地核桃主要分布在二半山山区,土地开发培育核桃原料林是干热河谷特色,资源基地化建设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沉淀,最后尝试出来的可行路子。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客观上为攀枝花山地核桃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林缘线创面绿化和珍稀濒危生态和物种抢救性保护的作用,其具有环境水土流失控制、兴林促保的积极意义。依照市场需求与区域特色产业的科学发展战略制定,逐渐构建多特色产业树种和谐共处的生态产业布局网络,这需要市场需求保障贡献中逐渐适应进化,结合原产地及其产业网络建设,在更大的土地利用尺度上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核桃特色生态产业网络,需要对现有规模的核桃基地进行精品化的技术加持,再与区域内其他特色生态产业树种布局耦合和拓展,复合型林农模式是攀枝花山地核桃产业近期可期的方向。

猜你喜欢
山地核桃发展
山地草甸
青海草业(2022年2期)2022-07-23 09:34:58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54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17
山地之美——雨补鲁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