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孩子还需要亲子阅读吗?
亲子阅读,最好坚持到孩子小学三四年级。
亲子阅读是孩子享受家庭温情的重要途径。很多家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亲子阅读,这项长期进行的亲子活动不仅是孩子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途径,还是传递亲情的桥梁。在亲子阅读时,爸爸妈妈放下所有的事情,将孩子揽入怀中,温柔地给孩子读书,陪伴孩子徜徉在故事的海洋中。孩子通过这种肢体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他的心灵也会因此变得充实、丰盈。这样的陪伴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即使孩子已经会自己读书了,也建议尽量把亲子阅读这项活动再延长一两年。
除了情感层面,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帮助吗?
除了情感层面的原因,亲子阅读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小学有传说中的“三年级现象”,很多小学生到了三年级,成绩突然出现大幅度下滑。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考试主要考的是一些字词的拼写,对复杂句式、段落大意等考得很少。所以就算孩子理解能力没跟上,只是死记硬背,也能考得不错。但是到了三年级,开始对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了,有些阅读理解能力欠缺的孩子,这时候就显现出短板了,成绩会出现“断层式”下滑。所以,学龄前及小学初期一定要让孩子打好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相较于独立阅读来说,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读,孩子读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和家长交流、沟通,孩子的表达能力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同时,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阅读的形式也要相应地变化。一开始,是家长读书给孩子听;孩子大一点儿,是一家人一起读一本书;接下来,爸爸妈妈和孩子交换着读书;再到后来,大家就可以各自读不同的书,然后进行交流。其实这都是亲子阅读的不同形式,家长要随着孩子的发展不断地想办法在陪伴中“撒开手”,既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又要让孩子慢慢地独立起来。
最后,即使孩子长大了,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亲子阅读找到和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借此为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代际鸿沟搭建桥梁,我想这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