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艳伟 杨帆
近年来,国家对城乡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城乡社区的学习组织建设,要形成全民化的终身学习的态势。一直以来,农村社区的农民教育问题在实践中一直存在着问题,传统的农耕思想比较顽固,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高校与政府三者统一介入农村社区教育的模式一直是较为分散,缺乏独立性,很难将教育问题落到实处。另外,新时代下的城镇化高速发展,传统的社区结构正在逐步瓦解,而新机制又尚未成熟,因此,立足于新型农民的本身,理清传统的教育不足,重塑新农村教育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新农村教育模式是从传统的社区教育模式演变而来的,尽管在形式和内容上虽然有所调整,但困扰多年的节点依旧改善得不明显。以往的农村社区特指是城市以外的区域统称,作为新农村社区在广域上增加了许多内涵,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文明,从社会保障体系到农村管理的空间等,教育的模式其实就是一种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经验积累,可以用来指导教学行为规范,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目前,新农村社区中教育模式是以学习型为基础的三种外延性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模式、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模式和社区自我成长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共性在于学习形式灵活与开放融合、学习与工作、生活的融合、需求与供给的融合[1]。政府主导模式显性的一面集中于政府从管理层面上出台政策,提高资金,强化保障,立足点将学习作为必要的生产功能之一进行推广,并且将教育纳入到管理要素。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显性在于高校将教育资源,如教师、学生和科研成果等作为流动要素,进入到新农村社区,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形成互动、互补、互惠的局面,但存在学校—社区单纯两点线性的教育模式,缺少稳定性[2]。自我成长模式在于基层组织介入,自发生长与选择,模式内部不同层面、不同要素之间无法有效形成整体,非线性特点较为明显。
这三种教育模式的存在证明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政策是新农村社区教育的保障,由于新农村社区中的教育主体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对其活动进行规范,引导社区主体成员的身份认同感,提升教育活动的效果。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模式中,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优势明显,既可以提供学历方面的提升,也可以根据地缘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教育[3]。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产、学、研”的要求,发动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走近新农村社区,将两股教育资源拧成一股力量。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在新农村社区中,使社区主体成员能够利用互联网,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市场需求等要素自由选择或者组团学习,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表1 新农村社区的三种教育模式的优势比较要点
表2 新农村社区三种教育模式的弱势比较要点
图1 新农村社区的三种教育的整合模型
由于政府的管理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因此,需要每个层级的主管部门都必须进行审核和批复,这就会导致管理时间的延迟,而且效率不高[4]。每个层级之间仍需要考虑自身的约束条件和资源配置,从而也会在过程中导致项目重复,增加成本。作为高职院校进入新农村社区进行教育培训,从隶属关系上是无法做到强制性,提供的课程等存在着被选择或是无法执行的情况,高职院校由于规模和资金配套问题,也不能全面覆盖属地所有的新农村社区,而是会选择意向性较强的新农村社区进行合作,因此受益面窄。
在新农村的社区里自我需求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各类教育主体的利益各不相同,单纯追求各自角度的利润,必然会导致社区主体成员的兴趣逐渐减弱,因而会以各种理由逃避教育[5]。另外,自我成长过程中缺少制度化和规范性,虽然灵活性特点比较明显,但散乱的特点更为突出。
新农村社区的三种教育模式应该由自我成长模式为主,通过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每年一次向政府提出教育需求,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教育模式在接收到需求信息后,通过政策、配套资金向高职院校发出需求信息,高职院校在接收到信息后应该进行申报,以课题形式确定出资比例和业绩量化,并对接相应的社区进行教育过程,政府在获得社区与高职院校两方的成果汇报后,及时对教育成果进行监督与评估,并将评价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展现。该模型剔除了相关无用的社会资源,并将重复的教育培训项目整合在一起,通过市场的需求发出与供给满足,由政府来负责整体项目的运作指导和资金管理,包括对双方在项目中的角色进行成果鉴定与评估,打通了流通环节,提升了效率,降低了项目成本和管理成本。
在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中,如何高质量地提升新农村社区的整体素养,在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建设新农村社区与学习的需求、供给和整体项目的管理等方面都对涉及其中的三方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目前现存的三种教育模式的内涵、职能、运作流程、机制中优势和弱势明显,因此,有必要对三种教育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提炼出适合新环境下发展的整合机制,这样对于三方的能动性方面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大幅度地提升政府的管理、学校的科研、新农村社区的实践的统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