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耿
扶持退役军人实现就业是我国就业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动退役军人快速融入社会生活,实现就业是政府及社会各界持续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甚至引发了一些城市的部分退役军人以聚集、静坐等方式来进行利益诉求,造成了恶劣影响。退役军人的就业安置制度是保障军人退出现役后继续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制度。目前我国军人的退役安置办法主要有退休、转业和复员三种方式。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期,实践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冲击着原有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制度,因此需要新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制度来顺应时代需求,高职院校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基地,有义务承担退役军人就业职业培训工作。在如今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变革的同时,也为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开辟新道路。
为切实了解我国军人退役后就业状况,特对某武警部队退役军人进行就业率、就业岗位、就业途径和就业培训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就此部队军人退役一年后来看,退役军人整体就业率为85%,其中工作由政府安置的占8.4%,自主就业占76.6%,未就业及就业再失业占15%。由此看来,退役军人整体就业率不高。
表1 2019年某武警部队退役军人就业岗位分析/%
就调查情况分析,退役军人再就业主要分为以下五种: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外出务工、回校学习及在家待业。占比如表1。
据调查,退役军人就业途径主要包括四种:第一是部分军人符合政府安置条件,由政府进行安置;第二是通过参加各种招聘活动及就业培训实现就业;第三是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第四是通过亲人朋友引荐实现就业。占比如下。
表2 2019年某武警部队退役军人就业途径分析/%
军人退役后,当地政府一般会对其进行一定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帮助其快速融入社会,获得就业。根据调查显示,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大多是初级技能培训及成人教育,实用性不高,与退役军人接受培训目的不符,这就导致退役军人中途放弃情况多数存在。
我国目前面临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产业升级主要体现为从低附加值升级到高附加值,从高耗能高污染升级为低耗能低污染,从粗放升级为集约。这就要求更高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之匹配。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社会需求迈入新阶段,对物品供给质量需求逐渐提升,产品质量成为评定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由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品质产品生产的决定因素之一。其次,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在于国家科技力量的竞争。当今,我国科技革命必须由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支撑。高素质技术人才可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实现新型科技革命。
退役军人身体素质及政治思想都超于普通群众。但在社会中求职,退役军人就业竞争力依然不足。一是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技能较低。根据调查,退役士兵文化程度大多属于中学毕业,甚至中途辍学,受教育水平较低。如今社会进步飞速,各行业高速发展,一些军人即使在部队从事网络技术岗位,在退役后也很难完成工作。对于其他不具备职业技能的军人,退役后就更难完成工作要求;二是退役军人与社会脱节,难以融入社会。军人由于长时间生活在部队,与外界脱节,退役后因无法迅速融入社会很难实现就业。即使勉强就业,也容易出现岗位匹配度低、职场融合度低等问题[1]。
首先,政府宣传不足。目前退役士兵就业主要方式是通过政府扶持实现自主就业,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并未向当地退役军人及时传达就业信息及相关政策。这就导致退役军人无法有效了解相关政策进而实现就业。其次,政府扶持方面单一。许多地方政府只是提供政策扶持,并未提供物质或精神帮助。这导致社会各方组织或企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最后,政府落实程度低。即使部分地方向退役军人提供了技能职业培训,但大多数与退役军人的利益需求不匹配,实用性不高,导致退役军人就业中遇到困境。
现有相关法律在退役军人就业培训方面涉及较少,对政策落实约束力不足。在现实层面,部分政府由于资金不足,无力组织就业培训;部分政府组织培训往往存于表面形式,不能充分提高退役军人自身技能和保障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面对退役军人就业挑战及高职院校扩招背景,构建退役军人就业培训体系势在必行。职业就业培训不仅可以帮助退役军人提高综合素质,快速融入社会,顺应人才市场竞争需求,还可以提高退役军人职业技术及就业能力。这对提高退役军人自身竞争力,缩减城乡安置差,促进社会就业及国防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下文将从政府、军人自身和高职院校三个角度进行路径分析。
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意识到构建就业培训制度必要之处。通过对退役军人培训,在提升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军人就业能力,促进其为社会及国防建设提供更好服务。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意识到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培训迫在眉睫。因此政府应将其作为重要工作和考核内容。以此促使政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健全退役军人就业培训制度。再次,政府应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鼓励退役军人参与自由选择想要的职业并接受免费培训,促进其就业甚至高质量就业。最后,政府应提供相应就业指导。政府可以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状况,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及大力开发就业资源[2]。如就业政策问答,利用社区服务为军人提供岗位等。
退役军人回到社会后应当积极学习,树立正确择业价值观,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作为社会个体,发扬部队优良作风,在大环境起到带头作用。第一,树立正确择业观。军人需积极主动了解就业政策及培训活动,及时掌握法律法规更新状态;要理性看待自身状态及就业形势,尽早适应社会身份;军人应摒弃依赖心理,树立就业自信心,敢于挑战,敢于胜利;第二,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当前社会大环境提供就业培训机会,军人应积极把握学习机会,选好专业、学好知识、练好技能。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强,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因此,想要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首要任务便是提升自身素质,以实力竞争。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淘汰。
由于退役军人属于特殊群体,高职院校须创建新型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结合经济,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培养方针政策,建设全新培养模式。确保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培养过程。首先,高职院校可采用多元招生机制。一是普通渠道,即退役军人可以社会考生身份高考,高职院校可以实行优先录取;二是单独招生,高职院校可设置针对退役军人招生考试,择优录取。这样可根据专业需要结合军人自身特点进行专项测试;三是特殊招生,一些在部队从事技术方面工作或对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军人,高职院校可实行特招录取。其次,高职院校可实行分类教学。一是根据退役军人年龄差异分别教学。不同年龄段思想成熟度及知识接受度不同,因此应分别培训;二是根据退役军人思想差异分别教学。退役军人相对普通学生更接受实际操作教学,对于理论知识接受度不高。最后,高职院校应创新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方面,由于退役军人不同于普通学生,高职院校应结合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制定专门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并设置专门教师负责其管理工作。在学籍管理方面,应当对退役军人设置灵活学制学期。例如学制可以两到三年,也可以四到五年,学时实行考核制,修完计划规定内容并合格,便颁发毕业证书等。
高职院校扩招解决了当前高素质人才供需不协调的矛盾,更是解决了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此项培训体系应通过法律政策、培训机制、主体素质多管齐下进行支撑,为退役军人实现就业提供最大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