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水蓉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底蕴,形成了细腻圆滑、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和的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真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精髓。
【关键词】古典舞 风格 特征
中国古典舞注重"圆"的空间美和“游”的流动美,提出了“三圆运动”理论,即身体运动轨迹是沿着三个圆形在运动,“平圆、立圆、八字圆”,和线之飞舞、游之精魂、圆之意境、情之所惑、象外之致的美学灵魂。
一、古典舞的要素
多年来,老一辈舞蹈家根据中国古典舞的自身特点提炼出以腰为轴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动作元素,并整理总结出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四大要素“形、神、劲、律”,形成了风格独具、特点鲜明的中国古典舞风格和神韵的精髓。
1、形指的是外形。一切看得见的形态和过程都可以称为“形”。中国古典舞的外形特点是“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中的展现,强调“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2、神是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这是古典舞的内涵。《淮南子·原道训》说:“形神气志,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大意是:形、神、气、志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各居其所。“形”是生命的形态;“气”是生命的气息;“神”是生命的精神;其中一个错位,其余都会受伤。“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把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有一口诀准确解释了神与形的联系与关系:“形未动,神以领;形已止,神不止。”
3、劲指劲头儿。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等对比方法,也称反衬法。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劲头儿,俗称“寸劲儿”,是中国古典舞的发力方法和运动要求,没有这种发力方法和运动要求,就达不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效果。中国书法、绘画、雕塑、壁画体现出静中有动的神韵和节奏,而舞蹈是活的书法和雕塑、流动的画卷,所以中国古典舞的节奏特点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征,没有这种特征就缺少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要求。
4、律指韵律及运动规律。“动作逆向起动”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动势规律。一个动作和动势分明往左或往上,却反其道行之,或急转直下或变身向后,给人出奇不意、剑走偏锋的感觉,即“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开先合,欲纵先收;欲提先沉,欲进先退;逢冲必靠,欲行先止”。这是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运动规律和审美要求。
二、《春江花月夜》与《黄河》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音乐乐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如《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后由柳尧章改编并易名为《春江花月夜》。栗承廉根据这首乐曲并结合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进行了创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千年来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年代,竟为大家”。
舞蹈表现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于江边花丛中,浮想联翩,爱心萌动,憧憬自己幸福的爱情和美好的未来。整个舞蹈作品,深邃优美,充满意境。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江本中月影、人影、花影重叠,夜静中,鸟儿扑翅飞去,“情”与“境”创造一个神话般的美妙境界,让观众仿佛置身在一片空而迷茫的月夜里,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舞者身穿蓝色衣裙,双手持白色羽毛扇,舞蹈语汇采用中国古典舞中托掌、按掌、卧鱼、平转、翻身等动作姿态造型。在春天月夜的背景下,通过“闻花”、“照影”、“听鸟鸣”、“学鸟飞翔”、“憧憬幸福”等细节,来表现古代少女的情怀。
这个舞蹈的成功,除了编导栗承廉对中国古典舞的高深造诣和编舞能力外,还与演员的二度创造密不可分。
再如《黄河》是根据《黄河钢琴协奏曲》编创舞蹈。整个作品场面恢宏,气势磅礴。以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舞蹈形式,充分运用舞台调度,表现黄河儿女的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表现了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苦难与英勇斗争,他们同仇敌忾,保卫黄河,保卫家园,不甘奴役,渴望自由,呈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舞蹈第一乐章,在《黄河船夫曲》的音乐中,演员们蜷缩低伏,后背拱起,似黄河纤夫艰难前行。几个依次挺身立起的身躯似黄河的浪花,人体依次滚动,似水波,似大浪,仿佛一群性格刚毅的纤夫正在与激流险滩奋勇抗争。第二乐章《黄河颂》,展开了双人舞表演,用充满深情的肢体语言进行倾诉。通过一组组生动的雕像,象征了黄河之水对黄河儿女的哺育;象征了黄河儿女对母亲纯洁、神圣的感情;也象征了中华民族刚柔相济、宽厚博大的精神。在第三乐章《黄河愤》中,以《黄水谣》的曲调作骨干,中间插入《黄河怨》的音乐素材。舞蹈中相继出現带着无限惊恐和饱受苦难的女子四人舞和男子四人舞,通过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优美抒情的情绪对比,展示生活在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的痛苦与期盼。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保卫黄河”的号角吹响后,无数双手臂伸向空中,展现黄河儿女们的无声誓言和已被激发的战斗豪情。舞蹈动作充满爆发力,舞台调度错落衔接,极力供托出黄河儿女的誓师之态,也象征着中华崛起势不可挡的恢弘气势。这一部分中展示了许多中国古典舞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像摆腿跳、吸撩腿越、云门大卷、探海翻身、紫金冠跳接卧鱼等等,大幅跳跃、急速旋转,使整个舞蹈达到高潮。最后,全体演员如泻闸狂涌的河水快速集结在舞台后区,随着《东方红》旋律的出现,舞台一片红色光芒,演员、观众热血沸腾,精神、感官得到强烈冲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骄傲,为中华精神具有的凝聚力自豪!尾声,与舞蹈开始遥相呼应,构成舞蹈整体性。
综上所述,以上两部作品编导构思巧妙,采用了交响式的编舞手法,舞蹈层层递进,虚实结合,让作品充满了文化感和历史感。通过不同舞蹈形式的表演,产生了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