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摘要:文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像一张名片,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软实力,它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灵魂的体现。而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只有将城乡规划与文化传承融合才是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因文化而生动,因为文化而精彩,因为文化而持久。而文化传承也将城市打造得独具特色。
关键词:文化传承;城市规划;建设
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城市文化环境的需求,还应迎合国家战略。从文化角度和精神文明角度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准确定位,将更多传统文化融入到城乡空间建设中,使其能够承载更多的优秀文化。[1]对于文化的传承可根据文化特色为其赋予特定的文化标识,如可以将其细分为民族文化用地、文化遗产用地和城市历史用地等,并且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城乡空间作出合理划分,在确保文化定位准确的基础上,满足空间使用需求可见,在当代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文化传承的意义明显。
一、城乡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1.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能够将现代正确的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建设过程中,并且在城乡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去除出现的弊病问题,促进城乡的良好的状态下稳步发展;
2.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乡建设的实效性以及合理性,对于建立包容性的城乡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因地制宜原则
1.中国传统营城理念中“象天法地,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因天材,就地利”的规划思想时至今日依旧具有深远意义,当下城市发展需倡导绿色城市、生态优先、逆向规划的场所营造准则;
2.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应按照生态游憩景观要求,在既有的建成空间中合理规划“城市中的自然”。而较小规模的城镇,因建成空间面积相对较小,则应更侧重对于自然的保护与维系。通过对“山水城市”、“蔓藤城市”等绿色城市概念的实时应用,力图创造出基于东方自然特性,多样且有机的城市发展模式。[2]
(三)生态保护理念原则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
(四)历史文化保护理念原则
1. 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灵魂。确认任何地方的历史城镇与古迹,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保护古迹,保护传统,保护环境,要形成一体。历史城镇与城区的保护不是孤立的,它应包括位于城镇所在地区内的史前遗址,老城区,老村落,古建筑,地上地下古迹群保护、恢复和利用相结合。对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和古建筑,要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恢复和利用,如辟作旅游景点等,使之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文化传承的建议
(一)保护历史信息
1.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常见将真正的历史遗址拆除,而建设纪念馆的行为,这很难保证文化精神的传承。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抗战遗址的损坏,但实际上,抗战遗址能够真实的反馈当时的抗战精神,应属于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城乡规划中将真实的历史信息保留下来,并且向后代传承才是突出文化传承的要点[4]。
2.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连续的、缓慢变化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古老城市有趣的地方,街道上古、今、中、外的建筑混搭在一起,却没有任何的违和感,反而变成了一种风情。一条街就可以讲一段故事,一条巷子有几代人的沉浮,一栋楼有一个时代的金戈铁马,一个广场有自己的沧桑炎凉;[5]
(二)合理运用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2.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规划好、利用好,要以新的理念,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对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巨大的潜力,要充分挖掘它们,利用它们,把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三)合理运用民族文化
1.本土民族文化是地域范围内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能够被世代传承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宗教观念等民族意识形态活动及活动产品。本土民族文化不仅沉淀有历史传统,也包含了现实生活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就广西而言,其民族文化是由壮族、苗族、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共同组成的,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性。
2.借鉴民族建筑形式,营建民族化的建筑景观。建筑是地區社会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城市景观的主体。产生城市景观雷同现象的原因在于景观区域内的建筑物、构造物在形式上千篇一律,缺乏场所的认知度。要提高场所认知度,就应该从场所的本土民族文化入手,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运用造型、色彩、材料等元素营造具有识别度高、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景观。
3.提炼民族文化符号,设计本土特色的景观设施城市景观设施包括各种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候车亭、路灯、座椅、垃圾桶等等。
结束语:针对城乡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研究,相关学者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应将城市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使其与文化进行紧密联系,从文化传承的思路着手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应使其与生活建立有效的联系,为文化遗产赋予灵魂;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并且以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依托,真正体现文化传承推动城市文明的价值;加大文化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的文化传承意识,将保护文化古迹和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公众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监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王建国.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3]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付磊.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策略研究.
[5]搜狐网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