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敏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创新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项目式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式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多个阶段(环节),每个阶段(环节)中一般都会采用任务驱动或者问题引导来推动项目的开展。它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贯穿教学始终、学生为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为项目的引导者”。它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分析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力求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呈现出以下几个优点:
1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理念,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合作去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了多维度思维能力,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援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涉及面广。实施项目式教学能够将零碎的知识充分有效贯穿起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助于知识的有效内化,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3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通过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去芜存菁,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对于相持不下的争执点也可请教师解惑。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构建了生生间、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4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教师依据学情,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项目实施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就会主动探索。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学习的热情及自信心就被充分调动起来,成就感也油然而生,最终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1援依托生活,提出任务
教育依托于生活。生活情境与学生关系密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项目任务的选择与提出,可立足学生日常生活,从身边的生活案例中选取具有研究价值并且切合教学内容的素材。项目任务的提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知识的获取来源于生活,学习的目的最终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才能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真正结合。项目任务作为项目式教学的依托,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并且要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项目任务进行研究,去改变生活,让生活变美好,从而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体验到学习的魅力。例如:通过完成“美化装饰班级生活的照片”的项目任务,学生发现利用“美图秀秀”软件可以轻松解决照片拍摄时存在瑕疵、缺陷等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树立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2)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
项目式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既是有效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基础,又是树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的能力为依托,对学生的生活情境做初步的调研,明确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开展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教学。例如:在科学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玩转家庭照片》第2课时《美化装饰照片》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美化装饰班级生活的照片”作为项目任务,学生对进行美化装饰自己学习生活中照片的兴趣极高,这样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很容易就达成教学目标。
(3)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项目任务的实施,需要多种知识的支撑,所以项目任务的提出需要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借助项目任务的操作实施,融合多学科知识,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如在科学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程序编写初体验》活动3《出租车计费程序》的教学时,我采用的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项目任务,首先是布置一个线下的项目任务:“调查淮北市出租车计费”,学生通过调查可以知道淮北的出租车计费是起步价为6元(2.5公里以内),超过2.5公里的路程,每公里以1.3元计价。接下来,再以“编写VB程序解决出租车计费”作为项目任务,让学生分组,按照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进行算法设计、界面设计、编写代码、调试程序,最终解决问题,设计出淮北出租车计费程序。项目的实施用到语言描述算法,数学里的分段函数,融合了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原来解决一个问题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援科学分工,落实任务
落实项目任务首先要组建项目任务小组,异质分组,依据项目任务,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职责。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这样有利于发挥优秀学生带头作用,带动和感染组内其他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小组间通过积极交流、探讨来解决项目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制作家庭相册》的《动态效果添精彩》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PPT制作电子相册的技巧,自行制作电子相册没有问题,但是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一份图、文、声并茂的电子相册,难度依然很大。为此,我在实施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典型的电子相册作为参考案例,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制定并完成项目任务“制作电子相册”。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出一名组长,组内共同商定设计的风格和主题,如相册标题、文字材料、图片、动画效果等,组员认领任務,分工明确。学生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积极投入项目任务的探究实施,不但创作出了主题突出、精彩纷呈的电子相册,而且创造力得到了彻底迸发。
3援交流评价,成果汇报
项目成果不局限于某种固定形式,调查报告、调研作品等都可作为最终成果。开展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既是对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过程的考核,又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肯定。汇报成果的同时还要汇报小组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得到的收获。交流评价,先由小组根据预先确定的评定標准,对项目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经历和经验进行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以过程性的评价方式给予项目上的评价。这样的汇报评价,提高了成果展示的互动性,激发了思维的碰撞和课堂的互动。
4援知识生成,迁移运用
获取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的任务是在掌握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习能力的迁移和提升。项目式教学源于对生活问题的提出,最终要回到生活问题。例如:在科学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电脑系统勤维护》活动4《系统维护与安全》一课教学时,提出“怎样保护计算机数据安全,防止信息的破坏和泄露?”的问题,在第四单元《信息技术新应用》活动3《人工智能新生活》一课的教学时,提出了“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的问题,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觉总结和提升学习内容,指导自身的生活实践,自然而然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项目式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项目式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1援教师要转变固有角色
项目式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由“教”为“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援教师要全面提升自我
项目式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作为教师要开阔视野、储备大量知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提高对教材的整合能力,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各学科之间融合。另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情,关心学生,贴近学生日常学习,选取生活实际项目并给学生做好知识铺垫。
3援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实践性强,并具备可操作性
项目任务的设计要统观全局,做到从上到下,逐步细化;要符合学生特点,要综合知识点的分布、“任务”大小、结构的关联性等多种因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任务中,体验项目实施带来的快乐!
4援项目评价要多样化
项目评价时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关心项目成果的同时,也要关心形成项目成果的过程,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多维度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方式等。
总之,项目式教学还在尝试阶段,应用在教学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践中,还需教师不断探索、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