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燕
初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世界、对未来充满求知的欲望。“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现结合笔者辅导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十余年的经验,谈谈如何有效地辅导学生创作电脑作品。
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在指导学生进行电脑作品的创作时,教师必须先加强基础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制作软件的基本工具的使用。如学习一款新的软件,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借助课件,为学生讲解菜单上的每一项作用和功能,然后引导学生将相应的操作迁移到其他的软件。
在教学中,我采取“欣赏—示范—练习—创作”的阶梯式教学法。“欣赏”是指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精心准备的作品或素材;“示范”是指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作品创作的过程,同时讲解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练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制作;最后“创作”就是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过的工具进行作品创作。通过这四步阶梯式的教学实践,学生们的基础夯实了,此时再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更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
以活动为契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广大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平台。学生通过活动,将所学知识有效整合,提高实践能力。在指导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良好契机。首先,教师要具备独到的眼光,把那些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视野宽广、生活经历丰富的学生吸纳到参赛队伍中来。这些学生有灵感和悟性,他们对看似平常的微小事物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其次,教师要做有心人,耐心地和学生沟通,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寻找学生兴趣点,触发创作灵感。只有发自学生内心的、最真实鲜活的东西才最美好,最打动人心。高要求、高质量造就了一批精英,遇到困难大家一同解决,他们的灵感源源不断,他们的信息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快速提升。
在模仿中创新,开阔学生认知视野
指导学生观摩电脑作品,同样也可以激发审美创意。聪明的模仿是学生在作品设计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电脑作品欣赏得多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就会记住作品的一些创作手法,在创作中就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创新的电脑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强调作品的文化底蕴。运用视觉语言,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等信息传达给别人。作品不仅形式具有可欣赏性,更要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作者对作品主题更深层次的挖掘。其次是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并引发创意也同样重要。我们要挖掘身边的小事,体现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以他们的独特视角来看世界,在作品中也往往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最真实感受。想象是源于生活的,而并非凭空想象。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想,引发了无限的创意,燃烧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一句话、一篇文章、一首歌都是创作的源泉,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生活的每一片段,收集大量生活花絮,讓设计的眼光在生活、学习中挖掘出设计的灵感,运用视觉语言进行信息的传递,作品便变得丰满。
适时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们的好作品离不开他们的丰富想象,学生们可以恣意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他们的一些奇思妙想蕴含着伟大的点子,会给知识丰富、逻辑严密的大人们带来意外惊喜。
在电脑作品制作指导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大胆创新。参赛前夕,我在对兴趣小组成员进行参赛动员时,提示学生可以从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人物身边小事、国家大事以及课文涉及的事物中去挖掘题材,构思作品。看到学生似乎木然又若有所悟的神态,我又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尝试逆向思考、打破一切常规去想象。”学生受到启发,茅塞顿开,最终以不同寻常的创意让作品提高了一个层次,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利用钉钉群对作品进行评价反馈
为了提高电脑作品资源的利用率和辅导效率,我们创建了“电脑作品的制作与创新”钉钉群。学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设计、设想,并进行回复、评价。教师也可随时查看学生作品上交的情况,并对学生的作品做出不同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马上修改自己的作品。
经过近几年探索和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有效地创设个性化课堂,引导学生在创作电脑作品的过程中开阔视野,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逐渐树立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意识,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创作出有助于学习、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优秀电脑作品。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