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诗歌之意境,享诗歌之韵美

2021-05-23 18:15梁智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诗意意境诗歌

梁智琼

【摘要】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可以说,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让学生领会诗歌意境之韵,情感之美,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而这些都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发现诗的美,品味诗意,领略诗情?笔者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诗歌;诗美;诗意;美读;意境

一、典故导入,激发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的中学生喜爱听新奇趣怪的故事,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故事的内容所吸引。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巧引典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授杜牧的《赤壁》时,笔者先简单讲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这一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感叹周瑜的神机妙算之时,当即把话题一转,问道:“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周瑜帮助,那么,赤壁之战的战果又将如何呢?请看杜牧的诗篇《赤壁》。”这样一来,学生都兴味盎然,主动积极地学习诗篇,从中寻求答案。原来诗中所言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那么,大乔(孙策的夫人,孙权的嫂子)、小乔(周瑜的夫人)就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供曹操享受了。如此一来,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诗句“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蕴所在。于是,教授《迢迢牵牛星》时,笔者就把“牛郎织女”的故事作开场白。教授曹操的《观沧海》时,则联系曹操的丰功伟绩,“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魏王朝的实际创建人的故事。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精选一些与诗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二、美读诗词,传递诗美

“读书百篇,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名句都点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教育家叶圣陶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故名其意:美读,就是在朗读诗歌时,把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朗诵的方式传递出来,从而使读者与作者达到心灵相通,既把握了诗意,又享受到了其意境之美,同时更能在兴趣或素养方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诗歌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怎样把握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主旨,怎样才能做到与作者心意相通,领会其意外之意,怎样才能使读者对于诗歌的赏析能进行创造性地阐释,“美读”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诗词的思想美、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就要注重教师的范读作用和学生的“美读”训练。

教师范读诗歌时,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关键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例如,教授杜甫的《望岳》这首五言律诗时,把作者那种胸怀宏博,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通过“二/一/二/”的节奏,热情、奔放的语调进行“美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诗的意境中,特别是最后二句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诗人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通过激昂的语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会,同时也把诗美传递给了学生。

“美读”能传情达意,对学生进行“美读”训练就尤为重要。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通过自我的“美读”训练,品味经典名句,体会诗情美意。“美读”训练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如,可通过单人独诵,展现个人的胆量和横溢的才华;通过男声齐读或女声齐读,体现男声的浑厚、激昂,女声的柔和、婉美;通过男声女声混合诵读,同样能收到大合唱般的美妙奇效。

三、音乐点缀,营造意境

中国的诗歌很讲究意境,如要让学生体会这些蕴含在诗歌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音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音乐是一种诉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用音乐点缀,能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在一定的感情氛围中,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例如,教授冰心的《纸船》时,一曲宛转、哀愁、悠扬的《烛光里的妈妈》在教室里回荡,从而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氛围,学生的心也跟着舒缓的音乐,融入到诗中淡淡的哀愁,无尽的思念之中。这样,诗的意蕴不言而喻,而学生对冰心那种思念家乡、思念母亲的感情体会就更加深刻和细腻。

一曲美妙,配合诗意的音乐,能带领学生走近作者,感悟作品。在诗歌的教学中,配以音乐点缀,营造意境,常常会事半功倍,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效。用清新、柔美的古筝曲配乐,美读秦观的《行香子》,令人瞬间沉醉在一片田园春景中;用深沉而忧伤的萨克斯曲配乐,美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令人感伤于游子漂泊天涯的凄苦愁楚之情;用激昂高亢的钢琴曲配乐,美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感动于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诗歌的意蕴美和音乐的聆听美,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及美的享受。

四、提炼名句,把握诗意

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学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如教师不点拨、引导,靠学生自学,学生一般较难把握其意境美。如,教授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笔者先提炼出该诗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学生理解这是诗人宽广博大的情怀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意。这就与平常离愁别绪,满怀悲伤的送别诗有所区别,从而就更容易把握整首诗的大意。又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名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作者以落花自喻,虽人到暮年,辞官归乡,但却不甘沉沦,甘于奉献的献身精神的表现。通过名句的提炼,学生绝大部分能准确把握主旨,体会诗情。

总而言之,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因诗歌是最纯净的艺术,从内容、形式、结构、韵律等方面,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都比散文和其它形式更优越、更适合。正如朱光潜所言:“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它种类文学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

中国的诗歌以其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饱含哲理而闻名于世,因而懂得学习和欣赏诗歌,则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笔者所简单介绍的上述几种学习的方法,希望能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它的美。

猜你喜欢
诗意意境诗歌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