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罗
最近,国际新闻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非常有意思。
2021年4月8日,新加坡政坛的“二号人物”王瑞杰宣布,不再担任“接班人”。他表示,已致信总理李显龙,自己将不再担任“第四代团队”的领军人物。
王瑞杰基本上是李显龙的铁定接班人,他的职务是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财政部长是英美体系国家治理中的“实权二号人物”,在美国是三号人物,次于国务卿(美国副总统并非实权),这和东方国家很不一样。而且,王瑞杰本身还是副总理加经济政策统筹部长,这更加凸显了他的实权地位。
从私人感情上,他念的大学和李显龙也都是一模一样,剑桥和哈佛,是一等一的名校精英。一位新加坡的朋友告诉我,英国人要从政,念大学一般选牛津,但新加坡人相反,有志于从政的年轻人,一般不会选牛津,而会选剑桥。因为,新加坡的政要都是“剑桥帮”,从李光耀开始,这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
然而,尽管存在以上这些“接班”的有利因素,但王瑞杰依然宣布不再“接班”。这是为什么?
外界猜测有很多原因。一是王瑞杰身体不好,他曾经中风,自己希望休息一下,让更年轻的人上来领导新加坡。
二是他长期领导财政经济部门,未来可能进入私人财团,后者的收入是天价,经济回报比当公务员可观。实际上,新加坡的内阁部长离任之后,进入东南亚的华人财团担任要职的非常多,收入是担任部长的10倍是一个正常现象。比如,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离任之后,就担任了郭鹤年的嘉里集团的副董事长。
不过,另一个细节也不容忽视。王瑞杰在信里面表示,等疫情危机结束时,他就要 65 岁了。与前三位总理上任时的年龄比,如果他担任下任总理,他的职业“跑道”就太短了。因此,考量到年龄和健康的因素,他建议由更年轻的人来接任。
接班是一门大学问,无论政治,还是企业,都是如此,用它窥测人性的深处和制度变革的脉络,事半功倍。
“跑道太短”不言自明。李显龙是1952年生,王瑞杰是1962年生,两人相差10岁。被接班人和接班人相差10岁,看起来不错,按照全球政要4年或者5年换届的通例,两届之后就去接班嘛,这不是刚刚好吗?
其实不然。
我们不谈政治,说一个企业的例子就明白了。某知名企业的一把手比二把手大13岁,一把手是董事长兼任CEO,二把手是总裁,这个接班年龄看起来还比较理想。但这个企业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司的股权相对分散,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话语权较大,几家持股10%以上的机构和国企股东和带领经理人团队的一把手私人关系很好。二是一把手身体极好,是运动达人,看起来比二把手还要猛。
于是,二把手做了将近20年接班人依然没有机会。在英美的资本市场,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可以让CEO干到70岁,这家公司看上去也准备学西方人了。也就是说,二把手可能要等到57岁才能接班。
更要命的问题是,这家公司的股权结构虽然分散,是混合所有制,可是国资依然控股。如果以后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比如国资增加控制权之后对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搞“统一化”,那么按照国有企业的退休年龄来算,总裁接班之后,马上就要退休了。而且,因为年龄原因,可能根本就接不了班,而是上级委派。
不过,后来这家企业发生了敌意并购,对新股东比较“刚烈”的一把手离任了,二把手由于性格更加圆融,所以顺利接班,赶在自己55岁之前。显然,这位二把手是幸运的,但不是所有二把手都这么幸运。
接班是一门大学问,无论政治,還是企业,都是如此,用它窥测人性的深处和制度变革的脉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