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旭
《蒙汉情》是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重点剧目,也是准格尔旗文化局的重点项目。该剧主旨是通过民族的迁徙融合促了进漫瀚调的形成。以剧中男主角蒙古族老汉巴特尔、青年汉族小伙子杨瀚云与女主角杨凤儿、蒙古族姑娘苏迪娅四人的情感为主线,以汉蒙少数民族劳作生产为副线,借古喻今,歌颂蒙汉团结,各民族和睦相处。在构建和谐社会、共谋稳定发展的大形势下,排演这样的作品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剧围绕蒙古族元素进行创作,要兼具民族性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创作理念,不能单摆浮搁,放大民族元素而轻视舞美科技的支撑与流行配器的帮衬作用;要成为多元素有机结合,好看、好听、好玩的优秀民族音乐剧作品,成为具有市场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中国地域标志性音乐剧;要充分发挥歌舞演故事的灵动性,突出准格尔旗标志性地域特点,让地域文化从众多蒙古族元素中凸显出来,具有独特标志性与标杆性。总之我们凸显黄河文化,将黄河两岸的蒙汉人民自元朝以来自觉产生的贸易、往来、通婚等交流与融合很好地结合到全剧中,要打造一部具有浓郁蒙古族地域特色,蒙汉团结相亲的文艺作品。这将是一台蒙古族漫瀚调原生态音乐形式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民族团结之歌。
以晋陕民歌和蒙古族音乐作为创作元素来打造《蒙汉情》,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母体,与融入了晋、陕民歌的一些旋法和润腔的漫瀚调相结合,来打造中国音乐剧作品。《蒙汉情》的音乐创作应该做到以固本求新、守正创新为理念,在做好继承的同时,进行大胆的突破与革新,改变晋陕地方方言发音,统一到普通话发音。这样有利于对唱词的理解,有利于演唱发音的通透性,也解决日后巡演观众听不懂地方方言的尴尬。漫瀚调音域宽广、跨度大,这虽是其艺术特点,但全剧一味全是高腔不免会产生疲乏与倦怠感,原生态过多则失去音乐的变化性。在保留一部分原生態唱腔的同时,更多的唱腔要符合剧情,做好剧情的渲染与铺陈。要做到宣叙调与咏叹调很好地排布。我们必须保持漫瀚调歌词那种独特的比兴式手法和蒙古族独特的音乐特点,争取做到将原始的、革新的、通俗易懂的全新漫瀚调音乐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音乐剧作品中,舞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仅次于音乐的第二大要素。音乐剧的本质决定了它对舞蹈的依赖。作为戏剧中的舞蹈,要用肢体形象配合完成人物形象,用流动的语言描绘人物的情感与心境,在音乐叙事中烘托起舞台气氛和舞台情境。音乐剧《蒙汉情》对于舞蹈的依赖也就不言而喻了。它应该借舞蹈这一重要元素,充分发挥舞蹈在音乐剧中的戏剧功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蒙古族喜好歌舞的重要艺术特征,充分用好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标志性舞蹈元素。
《蒙汉情》是极具蒙古族和晋陕地域特点的艺术作品,这就决定了采用融会贯通、诗化意境的舞美形式:大胆的色彩对比,一景多用的理念,景随人移的虚拟化流动调度,少数民族元素和晋陕地域文化符号特点……应用投影设备,做到虚实结合、色彩艳丽、结构多变的舞台样式。将人物与景物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具有层次分明、虚中带实的意境。特别是每一段开场时歌队与景物切换要和舞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无缝衔接。让整部剧不间断、无场次、不停顿,是《蒙汉情》的一大特点。此外服装也要与舞美色调相融合,色调统一,风格一致。辅助完成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承载起民族地域的风格特点。色彩绚丽的服装不仅装饰了演员,也营造出绮丽多姿的视觉感受。突出蒙古族、陕晋地区人物造型,把握历史人物造型的准确性,融入现代造型设计,应用新材料增强质感。做到电视剧级别的精细度,准确的人物造型可以辅助演员创造人物,有利于区分舞台地域性与民族特点。总之,我们要努力做到既尊重传统又敢于突破,重在塑造丰满动人的人物形象,力求排出一部好听、好看、精美、精湛,思想性深入浅出,震撼感人,具有鲜明时代感,守正创新的艺术作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京剧院)
责任编辑 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