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会场
3月25日,农工党中央2021年重点考察调研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重点考察调研主题“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展开交流讨论。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出席会议并讲话。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主持会议。此场会议为农工党中央今年重点考察调研的首场座谈会,标志着农工党中央2021年重点考察调研正式开启。
陈竺指出,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和中央统战部组织协调,农工党中央结合界别特色,确定以“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题开展今年重点考察调研。此项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智聚力,切实发挥民主党派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竺强调,重点考察调研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广泛凝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政治共识;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四个面向”,注重强化生命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等内容;要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重组、国家医学中心力量的有效利用、生命健康科研成果的转化、企业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相关机构运行机制建设、生命健康相关的软科学研究、各级政府作用合力发挥等方面开展调研工作。
陈竺强调,农工党中央重点考察调研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高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思考探讨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意义、目标方向和系统举措,为改革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诤言、献良策,为全力推动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何维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系列讲话精神,就会议交流情况提出了农工党中央2021年重点考察调研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生命健康科技在“四个面向”中的特征尤为突出,调研目标要突出以人为本,深入分析战略科技力量在新的国家实验室中发挥的战略作用,要重视基础研究的提升。
杨震介绍了专题座谈会的背景情况。针对财政部与农工党中央的联合调研课题,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作交流讲话。
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的区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排头兵,特别在生命健康领域科研实力雄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3月31日,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赴北京未来科学城生命科学园开展调研工作并出席调研座谈会。此次调研是农工党中央“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陪同有关调研并出席座谈会。
陈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强调,农工党作为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体界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长期致力于围绕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等领域履职建言。农工党中央将深入研究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相关问题,听取各方对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方面的建议,积极为“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献计出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调研组在北京未来科学城生命科学园园区等地考察调研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未来科学城生命科学园园区规划布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调研点,并围绕调研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2020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8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2万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1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同时,江苏布局了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也居全国前列,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具有先发优势。江苏是全国医药产业发展最快、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目前,在生命健康领域建有企业重点实验室15家,其中国家级4家,产生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比如国内首个治疗艾滋病的原创新药艾博卫泰,首个PD-1单抗,首个获得美国FDA 批准上市的自主创新药泽布替尼等一批标志性产品,都来自江苏。再如,江苏自主研发的I 类创新药先必新,可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脑神经损伤,将现有治疗时间窗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是全球脑卒中治疗领域近五年来唯一获批上市销售的创新药。
4月9日至11日,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率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赴江苏南京、泰州、徐州等地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参加调研。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齐家滨分别出席相关调研座谈。农工党江苏省委会主委周健民,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徐开信等陪同调研。
4月9日上午,调研组在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江苏省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
陈竺在座谈中表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广泛凝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政治共识。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创新型企业集群持续壮大,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区域创新布局不断优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国科技创新探索了宝贵的经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科技创新上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是催生新发展动能、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家安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国引领带动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系统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陈竺指出,强化生命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四个面向”,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深刻理解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意义;要强化生命健康领域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要强化引领生命健康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构筑面向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陈竺还就关注国家实验室的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生命健康科研成果的转化、企业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运行的体制机制、生命健康相关软科学的研究、各级政府作用合力的发挥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并就相关具体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讨论。
何维表示,江苏省生命健康产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医药供给版图中占有较高比重。在今后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发展中可继续加大政府、企业等全社会的投入,将研发关口前移,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增强结构性优势和第一方阵优势,创建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的“高原态势”。
座谈会上,杨震介绍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此行的调研背景。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刚主持会议,齐家滨介绍江苏省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情况,江苏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科研单位负责人和企业家代表在会上发言。
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沃土。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设而成,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围绕重大疾病诊疗和新型药物研发的蛋白质生物技术、新型模式动物和基因库、天然产物的发现、鉴定和应用等国内外领先的生物技术与应用转化。依托单位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生命科学研究与教学机构,先后培养了4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端人才。
调研组在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过程中,陈竺主席向研究生了解情况
4月9日下午,农工党中央调研组在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组一行听取了生命科学学院基本情况介绍,调研了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就如何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座谈。
陈竺指出,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传承优秀传统与面向现代科学融合、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的鲜明特色,建设成果令人振奋。陈竺强调,生命健康科学是最集中体现“四个面向”的领域,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产生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得到了社会认可,要体现管理的延续性,进一步优化布局,完成领域方向的补齐和重组。对于实践证明成功的方式,要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全社会都要重视基础研究,探索完善参与和投入的最优方式,让科学家能够安心和专心工作。同时,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科技公共产品,提升国际影响力。
何维建议,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布局要合理安排生命健康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调整和优化,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做到量质齐升,注重提升研究多样性,让“冷门学科”在多元视野下寻求突破。要勇于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聚集人才。要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有效衔接,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需求互补、优势互补。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参加调研并出席座谈会。
为尽量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情况,调研组在江苏多地开展了实地考察。在南京,调研组考察了先声药业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南京大学召开调研座谈会。在泰州,调研组考察了扬子江药业集团、中国医药城医药博览馆、中国医药城疫苗工程中心、江苏康为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在中国医药城会展中心听取创新发展情况介绍。在徐州,调研组考察了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湖医学创新港、徐州医科大学细胞治疗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等地并召开情况介绍会。陈星莺出席徐州座谈会并讲话。
调研组在中国医药城疫苗工程中心与工作人员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董晨,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翔,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杜涛,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顾金辉,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王素芳、研究室副主任胡勇,以及中央统战部和有关部委相关同志等参加调研。农工党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吴建坤陪同调研。
支持上海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共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是中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特别是上海在生命健康领域科研实力雄厚,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扎实,明确把生物医药作为落实“上海方案”集中攻坚的三大“创新高地”之一,形成了以“张江药谷”为引领、临港新片区等为依托的“1+5+X”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布局,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调研组与上海市领导,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上海市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
4月12日至13日,调研组一行赴上海开展重点考察调研。
4月12日,陈竺、何维一行同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举行座谈。
陈竺说,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生命健康领域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坚实的发展基础。此次就“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来沪考察调研,将重点聚焦“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事业发展新方向,充分吸收上海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和国家重大需求推进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形成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更好推动生命健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强介绍了上海生命健康领域发展相关情况。他表示,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所在,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高品质生活,是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上海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推进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生命健康产业和事业发展,加快建平台、引人才、聚机构、攻技术、优环境,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上海的更大贡献。此次农工党中央来沪开展重点考察调研,既是推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也充分体现了党派优势,相信会形成高质量的成果。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钢淼,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农工党上海市委会主委蔡威,中共上海市副市长宗明等出席座谈会。
同日,调研组在上海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上海市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
在座谈会上,陈竺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四个面向”要求,深刻理解强化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意义。生命健康是“四个面向”关联性最强、最集中体现的领域。生命健康本身就是世界科技的前沿,引领着科技前沿的发展。健康本身就是国家重大需求,既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又关系到人民健康福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科技为我国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性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绩与进步,要在加快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发挥总体协同优势上大胆探索,要以开放的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可以在医疗保险政策的设计,将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保、商业保险相结合等方面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
陈竺指出,要强化生命健康领域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生命健康领域到2035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明确主攻方向,通过科学布局,加大生命健康重点领域科技投入力度,发扬钉钉子精神,给自主创新留足空间。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互动衔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创新成果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切实让人民受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竺强调,优化整合生命健康领域创新资源,可以依托国家实验室作为核心关键力量,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整合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以及企业创新联盟等科研力量,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整体协同效能。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何维表示,要深刻理解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找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实施路径。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上下功夫,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发挥上海的特点和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带头作用,在替代和独创两个方面实现全面均衡发展,促进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主体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座谈会上,杨震介绍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此行的调研背景。蔡威主持会议,宗明介绍上海市强化生命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沪调研期间,调研组还先后实地考察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强生创新孵化器、复旦大学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在上海调研期间,蔡威与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蔡忠陪同调研。
调研组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召开座谈会
调研组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调研
调研组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