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致远德育,以“整合”诠释育人

2021-05-22 07:35:22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三小学袁和平吴海迪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多元学段课题

●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三小学 袁和平 吴海迪

积极探索新时代条件与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中,东胜区第三小学引领班主任老师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创建了一种思政教育新模式 ——“多元育人整合课”。

“多元育人整合课”是极富生命力的班主任课。是班主任融合各学科知识,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围绕中心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思想引领与积极影响的一门综合性德育课。自2016年9月以来,我们就与时俱进,全面创新,因时、因地提出了班主任主讲“多元育人整合课”的思政教育理念,并对“多元育人整合课”的选题确立、教学设计、组织备课、团队磨课、教师上课、课后反思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实践证明,“多元育人整合课”的教学课堂应是一种坚持精巧设计的课堂、坚持学段特点的课堂、坚持创新发展的课堂、坚持多元育人的课堂,能够给学生以多方面的人生启迪与精神力量 。

一、坚持课堂的精巧设计

(一)找准上好“多元育人整合课”的关键点

如何上好“多元育人整合课”?首先是要做好教学设计;其次是根据选择不同的育人载体或内容来确定不同教学思路的课题。不管选择了哪一种教学思路的课题,最终仍要回归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上来。

那么,怎么能很好地确立课题呢?

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为支点来确立育人内容,来引领学生的价值观。例如,课题“中国优秀传统节日之中秋节”,就是借助中秋节这一元素确定的课题。通过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展示中国人的“团圆”情怀,介绍中国人“家、国、天下”的“人和”理念。当然,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年级会有不同的活动思路、活动目标。例如,课题“女排精神”,它是激励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种精神,我们可以将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元素提取出来,适当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女排精神——团结奋进、乐观积极。再如,从我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入手,将关爱父母、尊亲敬老的中华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感恩父母”的课题中。

总之,基于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认知和理解,经过筛选、提取,立足实际,巧妙地融合并应用到班主任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认定事物、辨别是非、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达到凝聚共识、培育精神文化、统一思想的目的。

案例解析:

1.光盘行动:“光盘行动”这一主题的教育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知道就餐时做到光盘,而且要通过三个板块,让学生知道按需点餐、按需取餐、按需做饭。让光盘行动始于起点,而不是在已成事实的终点想办法,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让教学效果在生活中得以落实。

2.小手掌大力量:在此课题中,老师要通过医生、消防员、清洁工的手来引导并强化学生的认识,打通思维壁垒,形成一种共识,即小手掌有大力量。最后让学生思考:我们的小手现在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树立学生对“自我”的价值判断,明白“同理心”的作用。

二是以解决班级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确立的课题。通过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方向,不要使其误入歧途。例如,解决学生课间活动无序打闹的实际问题时,就可选择“文明课间游戏”这个主题。又如,解决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无责任意识的实际问题时,可选择“我爱我家”主题。关于如何提升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实际问题,可设置“我和规则交朋友”的主题活动。

我们的目标不仅要教给学生怎么做,更要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因此,只有先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才能进行技法了解、技能强化,这样才会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更大的帮助。

(二)“多元育人整合课”的活动设计要体现预设性、生成性

通过教师的预设问题,关注并抓住课堂生成,及时点拨学生,让课堂生动、生情、生慧,最终达到多元育人的目的。

(三)“多元育人整合课”设计的针对性

根据育人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定、年级特点,甚至班级特点,融合教学诸要素,确定适合教育教学的方案设想和计划。

(四)“多元育人整合课”设计的目标化

“多元育人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计划性和决策性的活动;是以系统的方法为指导;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技术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须具体化、细化

教学设计包括课题解析、育人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课堂风险点分析、教学思维导图等环节。

在各环节中,要特别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完成教学活动任务,更要使班主任的“多元育人整合课”具有科学性和引领性的效果。

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学习目标,采用目标ABCD表述法。即A为行为主体,在表述学习目标时,应展示学生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不应描述教师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描述中以“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能对……作出评价”“能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来代替“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的描述,从而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B为行为动词,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解释”“参与”“讨论”“交流”“认同 ”等词,避免使用“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C为行为条件,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订……”等。D为表现程度,指学生达成目标时所表现出的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以及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二、坚持课堂的学段特点

学生每天都在成长,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自身不同的成长特点。在多元育人整合课的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段特点,扎实稳步地推进育人内容,使学生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最大化地理解和接受知识。随着学段的不断提高,积累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就越有利。2020~2021年第一学期,我校有13位班主任老师承担了讲授多元育人整合课的任务,他们的授课对象集中在二至五年级,跨度三个学段,其中有11节课就将这项工作很好地落实到了教学上。例如,张老师执讲的《舌尖上的食品安全》一课,她所教授的是二年级学生。初看课题,感觉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样有文学隐喻的题材会存在较大难度。但这位老师非常巧妙地运用绘本故事,将本来较为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二年级小学生易于理解和想象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接受了教育。该教师就是根据学段特点,利用绘本故事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

重视学段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稳步推进教学内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凸显。

三、坚持课堂的创新发展

“多元育人整合课”是以育人为首要目的而创设的,所以,必须将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手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发掘素材是上好多元育人整合课的重要前提。由于此类课型没有现成和固定的教材可供老师们选取,所以,教师要不断地从自己身边、生活中、校园里、社会上发现话题、提炼素材。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中选取素材,从班级生活中选取素材,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共同关心、感兴趣的问题,是班级中倾向性问题,主题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动态选定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更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在课堂中如加入细节的创新,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例如,王老师开展的“朋友相处的秘诀”主题活动,一开始,老师让每名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填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你在班级里有几个好朋友。然后学生将问卷投放在代表不同结果的A、B、C、D盒子里。经过汇总,发现有一张问卷投放在了代表“零”的盒子里,经过老师的引导,填写这张问卷的学生终于鼓足勇气站了出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声倾诉自己的困惑,诉说自己因自卑而不敢和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听到后都心有触动,情不自禁地流泪。此时,王老师给予这位同学一个深情的拥抱,部分同学表示愿意去帮助她,这位同学也反思自己的不足,愿意去改正自己。这就是课堂的“生成”,这就是无痕的渗透,自然的育人。

可见,老师如从设计细节、关注细节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坚持课堂的创新,就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四、坚持课堂的多元育人

“多元育人整合课”是班主任组织教学活动的思政教育课。因此,班主任需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要锲而不舍地思考与探索、学习与实践,要全方位地淬炼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要选好、把握好主题,用好讲好素材,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体现整合的效果,体现多元育人的效果。

如果一节课是单一的学习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思维方式,那么,学生听起来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多元灵活的育人课堂会更容易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所学知识上,也能更好地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育人效果。例如,张老师开展的“我和规则交朋友”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采用多种育人元素,巧妙地将算术“2+4×5”,解读为“个人与集体”的含义,其中“4×5”代表4个5相加,是代表一个集体,“2”是代表个人。通过这个算式,引导学生认识:要先重视集体,有大局意识,然后再考虑个人,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另外,将视频、图片、儿歌和文字相互穿插着运用到课堂中,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将规则意识应用到生活中。

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思想引路人。多元育人整合课是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班主任组织开展的多元育人整合课,既有教的过程,又有育的效果;既有主题教育,又有多元渗透。在有限的课堂里,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更要开启他们的思维,提高认识。每个班主任都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课堂阵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启发式、案例式、情境式、互动式、体验式等诸多要素融入到课堂中,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多元育人整合课”是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教育课,是班主任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充盈着丰富的思想性与教育性,是让班主任自觉承担起教书育人一肩双责的重要途径,是引领学生智慧做人、智慧做事、智慧成长的关键。

猜你喜欢
多元学段课题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春风化雨,“化”身多维评价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5:24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0:57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失独群体诉求探析与对策研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