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材料,写好“童话”

2021-05-22 09:42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 2021年5期
关键词:阮籍牧童嵇康

●何 捷

诗歌原文

所 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歌大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故事链接

大诗人之所以能成为大诗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手点石成金的功夫。即便是寻常小事,经过他们的妙手加工,也能成为流传千古的佳篇。就拿袁枚的《所见》来说,牧童因为想要捉蝉,突然呆立不动,这情景被诗人瞧见了,一首童趣盎然的小诗就此诞生。

见到牧童捉蝉,袁枚写出了一首诗;见到苹果坠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见到长着小锯齿的野草,鲁班发明了锯子。历史上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见到他讨厌的人,居然……

阮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性格狂放不羁,做事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常常和名士嵇康等人放浪形骸于江湖之间。世俗里所谓的礼法、规矩,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文。

有一天,阮籍的母亲病逝了,嵇康的弟弟嵇喜前去吊丧。嵇喜和他的哥哥在性格上截然相反——他迎合权贵,一心想着做高官。嵇喜见到阮籍,满脸堆笑地上前打招呼,而阮籍却白了他一眼,全程对嵇喜不搭不理,丝毫没有因为嵇喜是自己好友的弟弟而给他面子。这把嵇喜弄得十分尴尬,回去后他对嵇康倾诉受到冷遇之事。嵇康非但没有安慰弟弟,反而哼了一声,接着居然带上酒与琴前去吊丧。阮籍见此,不怒反笑,对嵇康青眼相加,马上将嵇康迎进屋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青眼白眼”的故事。

名师点拨

我们这里说的“童话”,意思是儿童的话。

记事作文里,怎样写出原汁原味的“童话”呢?材料是关键。材料怎么选?实际上就三句话:第一句,小小的材料就好;第二句,有趣的话就好;第三句,属于童年的就好。

那么,就让我们写原汁原味的“童话”吧,就是写那些小孩看得懂、小孩喜欢看、小孩看了忘不了的内容。

“牧童骑黄牛”,大家想象一下,多么自然、多么可爱;“歌声振林樾”,大家再想想,诗意十足。“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两句似乎和前面没有关联,来得太突然,可再一读,又会感觉这是多么形象啊!牧童毫无准备地遇到了蝉,而读者就跟牧童一样,从这首诗中获得了惊喜。看,这首诗写得好,诗人所选取的材料起了大作用呢。

那么,怎样才能选到最适合写成“童话”的材料呢?

其一,事件本身未必有什么重大意义。

就像《所见》这首诗中所写的:牧童骑牛在林间,突然想要捕蝉,然后马上就立定站好。这样简单的内容,就是最好的材料。非要说它有什么意义吧,好像看不出来。可“随意”就是它最值得琢磨的意义。其实,只要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随处可见的事,都有写的意义,写好了,都有流传的价值。

比如说我的儿子写过一篇名叫“重要的半小时”的作文,文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在门口贴了张字条,上面写着“晚上九点半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半,请勿进入私人空间”。他长大了,郑重其事地向我们发出了告示。

有一天晚上,我进入他房间和他谈话。突然他问我:“你为什么进我的房间?”我说:“你看看,现在才九点哪,时间还没到呢。”他无话可说。但第二天他就把告示上的时间改为“晚上九点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半”。事后,他把这件事记了下来,写成作文。

瞧,这不就是生活中的小事吗?事情虽小,但是读起来特别有意思,写出来也有其价值。

其二,生活中的小事,加工后便可以写。

请注意,这里有个重要的词是“加工”。任何事,未经加工、思考,当然不值一提。可好好加工一番,很可能会成为非常好的素材。例如洗澡,曾经有一个同学写自己在浴室里洗澡,忽然发现玻璃上起了厚厚的水雾。他用水一冲,水雾便不见了,玻璃变得很干净,所以他就一遍遍地冲刷着玻璃,以至于忘记了时间。最后,洗澡成了洗玻璃。这就是他有趣的文章《洗澡成了洗玻璃》的由来。大家看,洗澡这种生活中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本来并无值得写的地方,可一经加工,都成了好素材。

其三,不管如何,还要靠文字的表现力。

你知道吗?很多大作家都喜欢写诸如洗澡、吃饭、喝茶、聊天之类的小事,这些文章往往都成了传世经典。为什么呢?因为大作家的语言功夫了得,他们的词汇积累丰富,他们的语言风格独特。再简单的小事,经过语言的重新打造,就会变得熠熠生辉。

小朋友,老师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材料可以是平凡的、普通的,语言却要追求非凡的、卓越的。如何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呢?不断读书、不断积累、不断运用吧。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任务

来,不要犹豫,拿起你的笔,将你想到的有趣的故事写下来。不怕小,不怕简单,只要有趣,只要语言足够好玩,就能吸引人。开始写吧!

猜你喜欢
阮籍牧童嵇康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嵇康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牧童与老牛
“青睐”与“垂青”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阮籍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