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青
人物时事速递 >>
一块合格的短道速滑冰场,要求运动员过弯道时,冰刀在冰面刮出的冰花落下来不是冰碴子,而是雪沫状的。一条专业的冰壶赛道,制作表层“冰点”的时间是45秒才算标准。花样滑冰赛场的冰要冻到5.5~6厘米厚,才不至于被冰刀的力量扎透。在冬奥场馆里,制冰师是最了解冰的奥秘的人。全世界范围内,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而刘博强就是一位中国制冰师。他的工作,是在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制作、维护用于国家队训练的4块专业运动冰场。他常常觉得,自己仿佛在玩一场特殊的解码游戏。冻冰、修冰、化冰,就像一次次通关升级。
人物素描 从首钢工人到制冰师
在成为一名制冰师前,刘博强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与“冰”打上交道。过去的20多年里,他在首钢干过轧钢工、焊接工、维检工。能与“冰”稍微挨上点边的,是在做空调维检时,学习过一些制冷原理。2017年年初,刘博强报名了空调班的一次制冰和扫冰培训,7月的一天,刘博强和另外3名同事接到通知,前往首都体育馆,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制冰与扫冰学习。刘博强算了一下,首体制冰师的工作制度是上班24小时、休息72小时,如果自己也按照这个时间倒班,三个月下来,满打满算也就能学20天。于是他试着跟首体的制冰师们商量,能不能让自己多进冰场,给老师搭把手,顺便练一练扫冰。当时,正好首体冰场修复任务重,老师们同意了让刘博强来跟着干活。从那以后,无论谁当班,刘博强每天都会坐地铁去首体,跟着制冰师们修冰、扫冰。三个月下来,刘博强默默总结出了修冰需要用到的近50种工具,扫冰车的管理制度、制冰机的使用操作规程等也被他记在了笔记本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对制冷系统十分熟悉,加上自身的努力学习,当首钢的冰场投入使用时,刘博强成为上手最快的一个人。
素材链接 跻身国际一流
刘博强说,一个顶级的制冰师,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由于职业习惯和每天高强度的练习,他的右胳膊明显比左胳膊粗了一圈。为了能和国际一流制冰大师更好地交流,学到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刘博强正在努力学习英语。他说:“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里面没有咱中国人。我的梦想,便是以中国工匠的身份‘挤进去。”
【考場仿真试题】请以“心怀工匠梦”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从热火朝天的车间,来到散发冷气的冰面,心怀工匠梦想的刘博强,唱响了属于自己的“冰与火之歌”。试想,如果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如刘博强一般,为国家崛起而不懈奋斗,那爱国主义的旗帜就一定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永远高高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其他适用话题】付出与回报 尝试 坚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