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焦虑症”如何治

2021-05-21 08:34
新传奇 2021年18期
关键词:马伯庸焦虑症工人

不只是奔波在通勤路上的打工人,作家马伯庸也难逃这种焦虑:“每次到了周一就显得特别焦躁。一坐到办公室里,脑子一片空白,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心情还变得特别糟糕。”

4月26日(周一)上午11点,上海地铁2号线一列列车在进站时,突然有人翻越站台安全门进入线路,列车紧急制动。但遗憾的是,该名翻越者还是去世了。虽然不知他为何作出如此选择,但周一心态爆炸,确实是每个通勤路上的打工人的心声。

“周一焦虑症”真的存在

前一天能日行万步不带喘,一踏进驶向公司的地铁,整个人就瞬间无精打采,这种令人垂头丧气的情绪,被称为“周一焦虑症”。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一般会因为假期与工作日生物钟差异过大而加剧。

研究发现,“周一焦虑症”蕴含着动力定型理论。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

简单来说,周一到周五,我们投入工作和学习,或多或少形成了与学习和工作行为相适应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而到了周末,很多人进入到了娱乐、休息等行为模式。这时,上一周养成的“动力定型”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了。这就导致周末一过,大脑和身体又要重建适应学习工作的“新动力定型”。这种动力定型,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推翻和重建。对于打工人来说,无异于将我们的心脏固定在过山车上并进行周期性的旋转跳跃。

不只是奔波在通勤路上的打工人,作家马伯庸也难逃这种焦虑:“每次到了周一就显得特别焦躁。一坐到办公室里,脑子一片空白,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心情还变得特别糟糕。”

关于周一,还有一些更残酷的真相

关于周一,还有一些更残酷的真相。日本的自杀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是全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日本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在所有年龄段的男性中,周一早晨通勤时间的自杀率明显偏高。

另一组来自韩国的研究,也在数据上证实了“周一焦虑症”是真的存在。该研究分析了韩国1997至2015年间的37.7万例死亡数据,根据年龄组计算了一周中每一天的自杀概率。结果显示,对于十几岁和20多岁的人来说,周一自杀的概率最高。

“周一焦虑症”还蔓延到了证券投资市场。一份发表在《商业与经济季刊》上的研究,证实了投资者在周一普遍存在悲觀情绪。通过对1971至2000年间纳斯达克指数所追踪的各个行业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周一的回报率普遍偏低。这就是著名的“周一股票回报模式”。

面对周一焦虑,也并不是毫无办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一焦虑症”只是停留在一种情绪上的问题。为了尽量缩短焦虑状态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学会善用秩序感打败焦虑。可以在前一个周五预先规划下一周的工作,尽量做到对下周的工作进度心中有数。在对工作安排了然于胸的前提下,可以将周一的日程安排得相对轻松,以难度小、好完成为主。然后由浅入深,慢慢让自己接受工作的状态。预先规划会帮助我们实现对未来的掌控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安心感。

二是保证身心健康。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和平和的心理状态,是降低“周一焦虑症”的长效机制。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家庭、社会、职业、工作有客观的认识,有合理的预期,心态平和的人,在周一也不会有多大的压力。同样,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面临同样的心理压力时,不会有太难受的体验。

三是周日的良好睡眠。周日只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生理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预热”。生理上,要安排好睡眠,不可太晚也不可太早睡觉;心理上,要在周日晚饭后告诉自己周末已经过完,接下来要好好休息准备周一的工作。也可以做一些小准备。这样,在心理上提前进入周一,等周一来的时候,就可以比较从容地面对了。

四是学会自我放松活动。在周一开始工作前利用几分钟时间,舒适地坐在沙发或椅子上,把休息意念送达全身各部位。(《壹读》等)

猜你喜欢
马伯庸焦虑症工人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奇妙的默契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怎样识别焦虑症?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油田工人
“中二”奶爸马伯庸的亲子时光
酒厂工人
“中二”奶爸马伯庸的亲子时光
马伯庸:我没觉得自己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