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忠
要说近年最受影视圈欢迎的作家,马伯庸一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三国机密》《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她死在QQ上》《风起陇西》五部作品相继被影视化,马伯庸一下子成了影视圈炙手可热的IP作家。他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知乎上曾有人提问:刚做爸爸,觉得自己的时间被孩子剥夺,该怎么调整心态?这个问题被马伯庸看到,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超级精彩的回答。
2014年,儿子马小烦出生,马伯庸听到那一声响亮的啼哭,立马跑进产房,先去看了太太。太太满头汗水,一脸疲惫。马伯庸先安慰过她以后,再去看马小烦。突然成为爸爸,是一种新鲜的感觉。儿子出生后的三个月里,马伯庸最常做的事情不再是刷微博,而是盯着马小烦看,从未厌倦。儿子的眼睛很纯净,每次与他四目相对,马伯庸都能在他的瞳孔里看到自己的眼神。
家里多了一个人,马伯庸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到马小烦出生以后,家里堆着的书被马伯庸一本本打包装箱,放到另外一处房子里去。同时打包的还有游戏机、桌游、模型,家里所有的空间都被各种婴儿用品布满。马伯庸也适应了好久才习惯在家里任何角落抬手一拿不是书而是尿布。如何让一个新生儿父亲兴高采烈、义无反顾地主动变身奶爸,马伯庸的办法是,尽量让自己变得“中二”一点。就马伯庸个人的理解,是随时随地脱离现实陷入幻想并以此作为思考与行为模式基准的状况。
当马小烦刚刚满月不久,有一个习惯,睡觉时必须得让人抱着,而且还必须竖抱,还必须保持站立或走动状态,他身体里仿佛装了一个精密的平衡陀螺仪,只要抱他的人一坐下,立刻就开嚎。有一天晚上,马伯庸抱着他站在阳台上,小心翼翼、疲惫不堪。他低头看了看馬小烦的脸,脑洞就在这时开启,感觉自己是一位刚刚结束征战的君王,返回自己的城堡,正好赶上王子降生。马伯庸怀抱着儿子走上城堡的最高处,意气风发地向黑暗中一指,说道:“孩子,顺着我指尖对准的方向望去,看到了吗?你视线所及的广袤天地,那一片灯火,繁华而荣耀的国度,直至远方那庄严的地平线和白象般的群山,我许诺你,这些都将会是你的领土、你的治下,所以现在咱能不哭了吗?”马伯庸还意犹未尽,马小烦已经彻底睡着了,他还不肯离开阳台。
马伯庸之前在一家“500强”的跨国公司工作,作为作家,他已经出道十年了,出版了十几部作品,获得过人民文学散文奖和朱自清散文奖,却依然安于白天朝九晚五、晚上自由写作的生活。他说,写作之于他是一种娱乐和休息,“就像是其他人吃火锅、玩游戏、看美剧一样”“保持一个业余的状态,我的心态会比较好,不想写了,也有正当工作。”
可是,陪着马小烦长大和玩耍,让马伯庸还是改变了想法。2015年的一天,他决定辞去工作,当全职奶爸兼自由作家。事实上,生活并没有出现他所担忧的混乱。四年来,他依旧早上八点钟起床,半个小时后出门,去咖啡馆或借一间办公室写作。写完后回家,之后的时间用来陪儿子。马伯庸会把他与马小烦的有趣日常记录在微博上,在马伯庸的描述中,五岁的马小烦机灵、调皮、难缠,而且“特别烦”:
“马小烦一脚将无线键盘踢下桌子,摔得支离破碎。我把他叫过来,语重心长地批评道:‘这是你的奶、你的配方米粉、你的衣服、你的奶嘴、你的婴儿车、你的汽车儿童座椅、你的整个童年……他深受感动,不由得愧疚地哭了起来,一直哭到现在,怎么办……”
“每天睡觉前我都充满期待,因为马上就能做梦。梦到美好的东西,醒来时会心情愉快;梦到可怕的东西,惊醒后那‘幸亏只是做梦的庆幸,也是一种安抚。美中不足的是,梦何时开始,由我决定;何时结束,则由马小烦决定……”
这些微博都是马伯庸在照顾马小烦时的一些“中二”闪念和思想,有长有短。但没想到的事是,马伯庸的好多粉丝就这么被调皮的马小烦俘获了。脑洞大、机智、恶搞、冷幽默是粉丝爱马伯庸的理由,而且从没读过他的作品,只迷恋其微博的粉丝也大有人在。
知乎上曾经有人问过一个问题:“马伯庸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马伯庸自己跑去在回答里贴了一张儿子马小烦的照片。当被问道作为爸爸的马伯庸与作为写作者的马伯庸有什么不同时。他说:“马力(马伯庸本名)是看孩子的,而马伯庸是养家的。”
马小烦喜欢听故事,也给爸爸出考题,看到什么就让他给编一个故事,他会说:“爸爸你给我讲一个火龙果的故事,爸爸给我讲一个窗户的故事,讲一个螃蟹和变形金刚的故事。”每天随机命题,然后由马伯庸讲。马小烦特别喜欢一个叫作《三只小猪》的故事,不厌其烦听爸爸给他翻来覆去讲过许多遍。但每一次马伯庸都能讲出新意,他的小“诡计”是毫无痕迹地把所有故事开头都串到三只小猪身上,孩子是不会听腻的,他们只会特别喜欢熟悉的人物出现。在马小烦三岁生日之前,马伯庸把儿子最喜欢的童话和故事都攒起来编成了一个专属的童话小集子,叫作《到处捉故事的爸爸》,算是给马小烦的生日礼物。
马伯庸说,陪伴孩子成长,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感恩的事情。他希望这段“中二”的奶爸时光慢一点更慢一点,等到马小烦有一天长大了,“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他最期待的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