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正月底,雍和宫内都会人头攒动,人们欲争相一睹“打鬼”的场面。“打鬼”是京城百姓对这一活动的俗称,它正式的称呼叫“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布扎克”,是黄教特有的宗教乐舞。这是一种极为隆重的宗教大典,乾隆年间传入北京,旧时主要在雍和宫、黑寺和弘仁寺举行。照片中围观的人既有满族,也有汉族,有成人,也有儿童,个个翘首以待,可见当时之盛况。
在风月场所谋生的女子,妆扮就是她们的招牌。这三名青楼女子的衣着都称得上鲜亮华丽,珠宝首饰闪闪发亮。中间这位姑娘的发路梳成了S形,而且似乎是“天足”。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北京朝阳门上向西望的景象。最远处的两个突起,左边是景山,右边是北海公园的琼华岛。朝阳门内大街经过平整不再坑坑洼洼,告别了“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糟糕路况,而且经过清理拓宽了不少,路两边也修建了排水沟,大大改善了城市的卫生状况。
什么契机让你产生了给老照片上色的想法?
2015年,我儿子刚从高中毕业,他是学美术专科的。有一次,他拿我的历史照片做数字上色,我觉得上色后的照片非常漂亮。他告诉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在做上色教学,自己模仿一下就画出来了。我觉得这种照片非常有美术性和纪实性,因为它比黑白照片要漂亮,也比黑白照片要真实。譬如说,北京的古建筑是有颜色的,我们看到这些古建筑是带着感情的,所以彩色的古建筑照片一定要比黑白更能触发内心的情感。事实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古建筑一放到黑白照片里只有黑和白两种颜色,这并不是事实,所以彩色照片不但漂亮,而且比较真实。
后来我请儿子画了更多的老照片,最后决定自己出版一本中国与二战的数字上色照片画册。这可以说是中国人第一本数字上色的画册。给一两张相片上色,可以是为了好玩,可是如果要印成画册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它必须接受读者的检验,到底画得漂不漂亮,画得正不正确,都要接受检验,而且进IN印刷又是另外一个工艺要求。
最后,印彩色图册成本也比较高,有谁愿意投资呢?所以一旦把数字上色产业化,它的挑战就比单纯画一两张要好玩多了。
老照片中包含了很多历史因素.你是如何保证所上颜色的准确性的?以及如何还原当时场景的准确性?你是怎样判定这些色彩的使用的?
严格讲,要百分之百保证是很难的,不过我们可以不断修正上色的准确度。如果是建筑或服饰,通常考证并不难,例如北京建筑的颜色,今天几个大的宫殿都在,几个样版的胡同也在,包括房子的颜色、屋顶的颜色、梁柱的颜色、墙壁的颜色都很容易考证出来,光是网上就可以查得到。
至于穿着的衣服,如果是制服也不难查到,如果是平常穿的衣服,通常每个时代有它主要的流行标准,这个也不难查出来。但尽管如此,人穿着的衣服本来就有各种颜色,不像制服那么固定,所以我们画成不同颜色的常服,也很难说对或错,这个时候漂不漂亮反而是最大的考验,毕竟上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照片变得更漂亮。如果一群人全部穿蓝色的衣服,当然不如一群有着不同颜色打扮的人来得漂亮,这个部分就考验上色师的美术直觉了。
这本书中上色的老照片几乎涵盖了老北京的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多老照片资料的?
我从二十年前就开始购买收集老照片,好的照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花钱去购买的。比如我们有两本主要的西方摄影家的原作相册,每一张都是实体相片。这两册重要的影像文物就花了近40万元人民币,另外还有一些辅助的画册,过去15年间不断地购买,光是实体照片的直接成本就超过百万元以上。没有人做一本画册会像我们这样的投入了,这些都还不算上色的劳务成本,高端上色师的价码当然是不会低的,这些投入加起来是很惊人。但如果要做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不能太用生意的角度来看,如果用生意的角度来看,永远没办法做出最好的东西来。因为你会想东想西,最后觉得不划算就放弃了。我们是咬着牙决定做中国人的精品图书,所以不计代价地投入。
除了老北京的旧照片上色.还有其他什么正在做上色的项目吗?
上色需要资本投入,除非找到投资,我们才有可能明确地执行上色的项目。就此刻而言,我们还有另外一本老北京的书,也是重中之重,书名是《北京中轴线——六百年山河岁月》,另外还有一本有关中国台湾历史的画册,也是我们目前在台湾全力执行的工作项目。无论做哪一本画册,我们都有一个不变的准则,就是要做出那个主题和领域最顶尖的作品。
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中照片上色的工艺吗?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上色所遭遇到的挑战就是颜色的纪实性,这个部分我在上面解释过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上色照片的美学表现,这要看上色师的艺术造诣和工艺能力,在这点上跟油画、水彩、素描没什么差别。工具是一样的,但就看艺术家的画技如何而已,上色的情况也是如此。
你认为给老照片上色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上色照片最大的价值就是重返历史现场的心灵震撼。彩色照片跟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一致的,所以比黑白照片更能直接引起内心的共鸣,黑白照片有一种时间的隔阂感,彩色照片没有。所以一百年前的黑白照片如果上色成漂亮的照片后,会令观者仿佛置身其间,好像一百年前的美景突然回到自己眼前,这种心灵的震撼是一种惊喜和幸福感,至于上色所涉及到的纪实性则几乎是另外一个学科,它让我们更能够追求人事物和环境的原设,在学术上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書名:《彩色的老北京:手工上色老照片还原故都风貌》
作者:视觉中国、秦风老照片馆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中国国家地理
这本书以1900年前后晚清民国时期的照片为素材,内容涵盖城市建设和变迁、市井生活、街道建筑等多个方面,选取了经历1000多天精心上色和制作的170张作品,经历了大量的、细致的考证考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