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国文人的摄影点滴

2021-05-21 08:31张莉华
摄影之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摄影术吴子照相馆

专栏作者

张莉华

摄影媒体人

具有25年从业经验,曾任《摄影之友》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新媒体视觉联盟秘书长。2002年,编著出版《第三只眼——中国当代摄影师访谈》,曾担任露西基金会IPA国际摄影奖、2020年度SONY世界摄影大赛等摄影比赛评委。

谁是王韬?

王韜(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为中国近代改良派思想家、新闻业元老。他一生笔耕勤奋,有随笔札记的习惯,其日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1874年,王韬创刊《循环日报》,并亲自担任主笔十余年。报名“循环”有“天道循环,自强不息”之意。逢星期一至星期六出版,星期日无报。订报费为每年港币五元。

《循环日报》不但流行于香港,也流行于中国、越南、新加坡、日本、英国、澳洲和美国等地。曾与1872年《华字日报》抢订户,都宣称自己为“第一份中文日报”。为此《循环日报》还特发表声明:“本印馆所有资本均出自我华人与各家新报馆有别。”《循环日报》至1947年停刊。1959年曹聚仁、林蔼民重新恢复《循环日报》,及至1960年停刊并改名为《正午报》。林语堂1936年以英文出版的《中国报刊与舆论史》一书中推崇王韬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1王韬(1828~E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中国近代改良派思想家、新闻业元老

2《王韬日记》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汤志钧、陈正青校订,中华书局,2015

他曾帮助英国的汉学家理雅格翻译中国古典,后理雅格回家乡苏格兰,便邀请王韬到欧洲游历并继续帮助其翻译。王韬一路游览学习,在巴黎游览了卢浮宫等名胜并拜访了汉学家儒莲。后受牛津大学校长的邀请,王韬到大学以华语演讲,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学者在牛津大学演讲。王韬旅英期间,在英国掀起的轰动,可以用“王旋风”来形容。当他行走在英国乡间时,像一个明星一样受到欢迎与围观,男男女女把路都堵住了,警察忙前忙后维持秩序,生怕惊扰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在伦敦,一位照相师在王韬光临时,坚邀他摄影留念,王韬慨然允诺,“既成,悬之阁中”,实际上是照相馆用他的相片作为广告,而他免费得到12张相片。后来广为流传的王韬肖像,就是这位颇有商业头脑的照相师所拍摄。

这么一位各地游历,四处留墨之人,在日记中也屡次提及当时的时髦之物——摄影,记录了当时的中国文人学习摄影的场景。

《王韬日记》中的摄影日常

在《王韬日记》中可以看出,当时关于摄影术的译名并未确定。“照影”“画影”等说法不一。当时与西方颇有接触的诸多文人学者,均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既阅读摄影技术理论,也与来中国的西方人交流请教,同时也自行摸索。对于摄影术的关注与学习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圈层中是流行且时尚的潮流。

“日记一”

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十有九日辛卯条载:“陈萃亭、刘益斋从槜李至,来访。萃亭,予故交也……因同住法人李关郎舍,关郎善照影,每人需五金,顷刻可成。益斋照得一影,眉目毕肖,其法以圆镜极厚者嵌于方匣上,人坐于日光中,将影摄入圆镜,而另以药制玻璃合上,即成一影。其药有百余种,味极酸烈,大约为磺强之类。”

这篇日记记述了王韬与路易·李阁朗的一次会面。文中的李关郎应该就是路易-李阁朗。他是有据可考的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摄影师之一,也是首位在上海开设照相馆的摄影师。法国摄影历史学家雷吉娜·提里耶兹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野蛮的镜头:西方摄影师拍摄的乾隆皇帝的西洋宫殿》一书中,认为李阁朗到达中国上海的确切时间为1856年,并且考证他最初到上海的身份是法国雷米和施密特公司的雇员。

据《中国摄影史:西方摄影师1861—1879》中所记:“1856年,法国商人路易·李阁朗抵沪,在1857年8月15日的《北华捷报》上发布广告,其修手表并拍照。李阁朗的身份更像是一名热忱的摄影爱好者,有些天赋,但谋生靠的还是百货店的生意。1860年之后,他的拍摄活动渐渐少了。”(泰瑞·贝内特,徐婷婷译,《中国摄影史:西方摄影师1861—1879》,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P85)。

从以上两段时间来看,王韬日记中所记他与李阁朗会面的时间,与李阁朗在上海活动的时间颇为契合。

“日记二”

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九日庚戌条:“晨同小异、壬叔、若汀入城,往栖云馆观画影,见桂、花二星使之像皆在焉。画师罗元佑,粤人,曾为前任道吴健彰司会计,今从英人得授西法画影,价不甚昂,而眉目明晰,无不酷肖,胜于法人李阁郎矣。”

文中的罗元佑原为上海道台吴健彰属下的会计,对摄影并非内行。后因吴健彰被清廷革职发配新疆,罗元佑就辞去官职,另谋生计。当时上海摄影还很罕见,只有法国人李阁朗经营摄影。于是罗元佑就下决心学习照相。他请外国人教会以后,就自行开业,据说他开设的照相馆为“栖云馆”。他的技法纯熟,价格便宜,在上海很受推崇,社会各层人士多喜欢请他拍照。从文中可以看出,王韬对于罗元佑的摄影技艺是非常推崇的。

文中提到的“桂、花二星使之像”是指1858年6月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的清朝钦差大臣、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沙纳两人的肖像照。因此可知,这两幅早期人像摄影作品均出于罗元佑之手。并且说明,在1 9世纪50年代,清朝大员的照片已被当时的照相馆用做宣传招揽客户使用了。

3《循環日报》1874年创刊

4冯树堂与吴子登为曾国藩拍的照片,当时曾已年过六十

“日记三”

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二十日甲申条:“清晨,吴子登来访,言拟学《照影法》。其书,壬叔已译其半。照影镜已托艾君约瑟,字迪谨,英国耶稣会士人,颇诚谨。购得,惟药未能有耳。”

“日记四”

二十三日条记:“晨,访吴子登,清谈良久。子登案头多陈工匠椎凿,能以新意造器,其巧思不减泰西”。

“日记五”

三月二十四日戊子条:“清晨,吴子登来,同访艾君约瑟,将壬叔所译《照影法》略询疑义。艾君颇肯指授。”

连续几天,传教士艾约瑟热心传授摄影术,几位摄影爱好者聚在一起研习摄影,解决问题的情形跃然纸上。文中的“壬叔”应为李善兰。为中国近代数学的前驱,清代数学史上的杰出代表。10岁即通《九章算术》,15岁通习《几何原本》六卷。在译有关摄影术的书籍。吴子登(1819-1885)为清末外交家、翻译家,是较早接触西学的人,热衷于钻研各种为当时传统文人所不以为然的“奇器淫巧”。他对摄影术发生兴趣进而亲手实践则不足为怪。从日记的文字来看,吴子登对摄影产生兴趣并于日后掌握了摄影术。曾国藩日记中曾有记载“树堂约吴子登来,以玻璃用药水照出小像,盖西洋人之法也。为余照一像……”

除了在日记中多次记述与摄影相关的日常生活外,他在日记中描述,他曾带着三个从外地到上海的朋友去照相馆闲晃,而他们并不为了去照相,而是观看照相馆墙上所悬列的照片。另外,在《瀛蠕杂志》1875年卷六中,王韬还详细介绍了“西人照像之法”,感叹夜间拍摄的神奇。

5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年—1905年)汉学家

猜你喜欢
摄影术吴子照相馆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A LONG LENS
返老还童
从自拍到自拍
真想有个奶奶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喝水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水果雨
民国时期的文人与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