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某锡矿区地质特征及断裂-蚀变带的找矿指示作用

2021-05-21 09:19罗家书黄朝进李泽江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锡矿闪长岩花岗岩

罗家书,黄朝进,李泽江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 柳州 545005)

1 矿区勘查开发历史

矿区位于桂北,从六十年代开始就陆续开展一些地质矿产勘查和科研工作,取得一些成果,并已发现有两个小矿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多年矿产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已枯竭,急需替代资源。矿区已知矿体大部分产于断裂中,少部分产于岩体侵入面,均属脉状热液充填型锡矿,矿体特征明确,成矿模式基本清晰。

2 岩石特征

矿区以花岗岩为中心,两侧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文通组(w)和白竹组()。

岩浆岩大部分为新元古代侵入岩,岩类从超基性到酸性都有,其中以酸性侵入岩类最多,整体展布为中部花岗岩侵入前期岩体,并使其隆起,以后期侵入的花岗岩为中心,向外岩体年龄逐渐增高。

酸性侵入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超基性-基性岩为四堡早期侵入,大部分蚀变强烈,包括石英辉长岩、石英辉长闪长岩、角闪辉石岩、辉绿岩等。同期侵入的其它岩性为同源岩浆分异成因,脉动型侵入接触。中性岩以英云闪长岩为主,部分为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为四堡中期侵入。

岩浆岩侵入先后关系依次如下:“石英辉长岩、角闪辉石岩(ψ)、辉绿岩(βμ)、” →“闪长岩(δ)” →“英云闪长岩(γδ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ηγ)”,相互关系为侵入接触。四堡早期侵入的超基性-基性一般呈规则状出露,岩床状或岩盖状侵入体。

3 构造-蚀变特征

矿区以近南北~北东向断裂构成了主体构造,大部分为倾向东,陡产状,其裂带兼顾脆-韧性和多期活动的特征,普遍具有强绿泥石化、硅化,多期性断裂具片理化、绢英岩化;部分断裂黄铁矿化,充填石英脉;并作为矿区主要的含矿断裂。北西向断层为后期构造,相对稀疏。

与矿化蚀变密切相关的蚀变包括,硅化、电气石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另外区域性低温蚀变有绿泥石化、黑云母化、次闪石化、高岭土化;

其中与锡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有电气石化、绢(云)英岩化、黄铁矿化,三者共同构成了影响锡矿化的重要蚀变因素。

电气石化: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分布于花岗岩体内原生电气石,半自形-自形柱状,放射状集合体;不均匀分布于花岗岩内;其二,分布于英云闪长岩内的次生-原生电气石,矿物颗粒一般小于1mm,部分为交代成因矿物;其三,分布四堡早期侵入岩内的电气石化,严格受断裂控制,可呈脉状、网脉状、团块状产出,原岩蚀变强烈,常与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共生;一般由构造活动中心向外侧逐渐减弱。

绢(云)英岩化:有两种分布形式,其一,面状分布于花岗岩侵入面,局部可形成云英岩脉。其二,断裂带内的绢(云)英岩化,可由数条近平行线状蚀变带形成带状分布,矿物定向明显。

黄铁矿化:严格受断裂控制,发育于构造破碎带内,透镜状或脉状产出;多期活动断裂带可形成宽100m左右的蚀变带,表现为沿节理面充填浸染,部分伴有铜矿化、锡矿化和毒砂化。

4 矿带蚀变特征

矿区划分了8个矿化带,圈定了数十个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内,其中Ⅰ、Ⅴ、Ⅶ和Ⅷ是主要矿带。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长100m~800m不等,矿体一般厚度1.5m~3m,最厚可达16m,一般品位0.2%~1.0%,最高品位可达18%。矿石自然类型包括:锡石-云英岩型、锡石-绿泥石型、锡石-电英岩型和锡石-硫化物型等4类。各矿带具有不同的矿体特征,详见表1。

5 矿床成因

与区域上一致,桂北一带壳层原始富Sn,经基性岩浆的侵入、喷发活动,地幔中的Sn元素被带到地壳内,构成了一个古老的锡的地球化学异常区。由于雪峰运动,致使壳源层的物质重熔,形成了包括三防、元宝山、平英、田蓬岩体在内的含锡花岗岩浆,成为锡的主要载体,其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其一,花岗岩结晶过程中,挥发组份和矿质富集,在适宜的构造部位成矿;其二,花岗岩内含锡较高的矿物黑云母、钠长石等,经过蚀变解体,锡富集成矿。这两种方式基于成矿热液沿构造带运送或充填,形成锡矿体[1]。

6 断裂-蚀变带的矿化富集特征

基于矿床成矿模式,结合构造作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划分断裂-蚀变带对锡矿勘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所谓断裂-蚀变带,是指断裂带和特征蚀变带上存在连续性空间叠合。就本区来说,具体指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张扭性断裂与次生强电气石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存在连续性空间叠合带,横向宽5m~100m不等,纵向长200m~1000m不等,平面上可由数条雁列状、平行状细带组合成一条宽带。已断裂核心蚀变最强,向两侧围岩渐变过渡;在断裂密集区有膨大,稀疏区缩小。

前文所述的8个矿带均发育于断裂-蚀变带内,矿体往往见于断裂带内的最强蚀变地段。通过统计,矿区内已知的32个矿体,其中28个赋矿位置为“断裂-蚀变带”,占比达87.5%,表现出明显的找矿指示作用。

通过岩石地化样品分析,断裂-蚀变带的同样具有元素富集特征。

整个矿区300件岩石地化样品中,断裂蚀变带的Sn平均含量为300.92μg/g,而带外仅32.89μg/g,带内富集程度近十倍于带外;且高值区间占比也远远高于带外。另外Pb、Zn等成矿元素,及F、Hg、Li等前缘晕元素,带内富集也远高于带外。对Ⅰ矿带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不管是成矿元素Sn、Pb、Zn,还是前缘晕元素Li、Hg、As等,在元素含量变化曲线上均表现出高值区与“断裂—蚀变带”空间叠合的特征,Sn最高值8828见于错断闪长岩体切面的断裂破碎带内,进一步表明断裂构造的矿化富集作用。

表2 断裂-蚀变带内、外Sn分布对比表

图1 Ⅰ矿带化探异常剖面图

分析整个Ⅰ矿带所处地质部位,发现Sn异常主要发育于由近南北向断裂、岩体侵入面及电气石化组成的“断裂-蚀变带”内;相对于其它地质部位,带内成矿元素富集,高、中、低三级分带明显,表明其是锡矿化的最重要地段。

图2 Ⅰ矿带断裂—蚀变带化探异常特征

已知矿体、元素异常与断裂-蚀变带高度空间叠合,均表明断裂-蚀变带是本区锡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

7 结论及实际意义

断裂-蚀变带具有明显的找矿指示作用,能够直接指示锡矿化,本区为近南北~北东向的断裂-蚀变带,一般连续性越好,矿化越好。通过划分断裂-蚀变带并结合地球化学测量,基本能够圈定锡矿化范围,分析成矿前景,指导进一步勘查。

猜你喜欢
锡矿闪长岩花岗岩
装饰块料
北山洋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构造演化:内蒙古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南部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制约
全球锡矿资源现状及供需分析
高铁含锡矿氯化及还原-硫化焙烧试验研究
花岗岩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甘肃大水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山东莱州三个饰面用花岗岩项目顺利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