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乡土特色涵容时代新风
——评周慧、陈章华黄梅戏抗疫剧《我的乡村我的亲》

2021-05-21 07:24叶琼琼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2期

◆叶琼琼

由国家一级编剧周慧和黄梅籍作家陈章华共同创作的黄梅戏音乐剧《我的乡村我的亲》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抗疫剧。该剧选择了被主流抗疫作品忽略的乡村抗疫作为戏剧素材,以黄梅戏常见的民间视角生动再现了以护士孟小珺为首的一群新农村人抗疫的故事。剧情取材巧,角度新,时空跳跃性大,但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内容上既紧跟时代,弘扬了主旋律,赞美了抗疫英雄,又着眼于家庭伦理与生活细节,逼真再现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风格上既传承了黄梅戏浓郁的乡土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既诙谐幽默,轻灵可喜,又高雅浪漫,充满抒情意味。该剧在传承中颇多别具匠心的创新之处,是一部雅俗共赏、具有很高艺术性的好作品。戏剧在2020年9月22日上演后,连演数十场,受到各年龄层观众的广泛好评。

一、“低中见高”:乡土视角中的新农村与新农村人

黄梅戏是地方戏,它从黄梅民间采茶调发展而来,最初是自娱自乐,底层民众劳动之余咿咿呀呀唱上几嗓子,缓解疲劳,娱乐身心;后发水灾,逃难灾民凭借采茶调谋生,遂流传开来,并发展成为地方常见的戏曲。它最早的演员和观众大多是农民、手工业者或者底层艺人,内容大多是反映传统农耕生活,人物是农村常见的“村姑”“农夫”或“木匠”“瓦匠”等手工艺人。情节大多围绕家庭伦理展开,即使反映军国大事,仍然采用民间视角,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对不幸遭遇的哀叹。解放后,虽然几经改革,但是世俗化与民间化仍然是其最本质的传统特色。《我的乡村我的亲》采用了一贯的民间视角,从乡村角度写抗疫大事,以孟小珺和章文达、巧姐与灯伢这两对夫妻(情侣)的感情经历为主线,生动再现乡村抗疫情境,同时也再现了新时代的农村现状。

如今的农村早就不是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时代了,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经济来源由过去单一耕种变得多样化。本剧一开篇就用不同的角色对“封村”命令的反应极其准确和精妙地折射农村已进入新经济时代的状况,大家谋生的手段五花八门:养猪的,开农家乐的,开麻将铺的,还有像灯伢这样的进城务工人员也是主流之一,而孟小珺与章文达则跳出农门,吃上“皇粮”,变为城里人。这是一群不再绑在土地上的新农村人,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他们用上了手机,开了眼界,拥有丰富的信息,独立自主意识增强,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也不像农耕时代那样迫切和必不可少,这样一群新农村人,在抗疫这样需要个人严格服从集体命令,并且对个人经济收入和日常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会有什么反应?

两位作者毫不讳言这群普通农村人思维的“个人”定位,甚至不惜用很多笔墨来写人物群体的“小”与“低”。朱老师、马老板、巧姐等对“封村”带来的经济损失表示了焦虑、担忧,对村支书的“封村”命令表示不理解和挖苦嘲讽,“抖个么事威”“发个么事狠”“捏根灯草当警棍,拿根鸡毛发号令”。腊梅婶听见村支书丈夫要儿媳妇也参与抗疫,连连表示反对,不能“卖了老公又卖儿”还要卖了“怀孕的媳”,要村支书丈夫“滚”,听说孟小珺可能被灯伢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危及章家三代单传的“胎儿”,激动得要冲进屋去跟灯伢同归于尽。甚至女主角孟小珺最初看起来更像一个百无聊赖、胡乱吃醋、对一线紧急情况并不了解的普通小护士。男主角章文达虽然在一线奋不顾身地抗疫,但是也存了“私心”:要保住妻子肚子里三代单传的孩子,让妻子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请假回家保胎。灯伢更是偷偷摸摸从城里跑回来,躲在屋子里,与“全民抗疫”唱反调。

虽然极力渲染人物的“小”与“低”,但这不但无损于人物的形象,反而让一个个人物鲜活起来,回归生活本色,凸显了真实的人性。尽管心痛“封村”带来的巨大损失,但是村民们还是顾全大局,服从了村支书的命令,接受了“封村”的安排,并积极参加抗疫工作。腊梅婶默默支持丈夫、儿子和媳妇全家抗疫的行为,她刀子嘴,豆腐心,关心五保户石奶,给石奶炖鸡汤,接石奶到自己家里过年,她的嚼舌根、八卦行为没有遮盖其淳朴、善良、热心等优良品质。章文达让妻子回家保胎,心中愧疚,加倍投入工作,要“以一当二”,补上妻子的工作量。女主角孟小珺测体温、分物资、救产妇、慰孤寡,调和邻里矛盾,化解突发危机,这一系列果敢的行为展现了小珺机智、果断、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品质与格局,孟小珺是普通护士,更是在抗疫战斗中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灯伢出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众村民痛斥灯伢品行的低劣:坑蒙拐骗、偷鸡摸狗、撮吃撮喝、拈花惹草———“骗了养猪场三头猪”“欠牌铺赌资数不清”“睡大了巧姐的肚子却一年杳无音信”,但就是这个“害人精”却对养大自己的石奶满怀真挚的感恩之情,冒着被众人追债的危险也要回村给石奶过九十大寿。在村民们爆出的一系列灯伢的黑料中,这一点闪光的品质显得十分可贵,甚至给了人一点惊喜和希望,也让灯伢这个反面人物显得真实可信。被巧姐和小珺感化的灯伢最后痛心疾首表示悔改,服从安排,住院隔离。

测体温、送保健品、送鸡汤、吃醋等一系列小事和细节体现黄梅戏惯有的个人化、感性化、灵活化、惯写家庭伦理等地方戏特色,它由小见大,由低见高,由“江湖”写“庙堂”,由“家庭”写“国家”,写出了真实的、接地气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抗疫英雄群像,写活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乡亲”,展现了“乡亲们”在新时代下的新的精神面貌:较之传统的农村人,除了具有农村人的淳朴、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他们更加开放、豁达、机智、有格局。对城市文化更能接受和悦纳,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这一代新农村人的建设下,将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我的乡村我的亲》凭借选材和角度的精当与典型,对新的农村、农村人和这块古老热土上发生的抗疫故事作了较真实的艺术写照。

二、旧中见新:别具匠心的叙事模式

《我的乡村我的亲》叙事模式别出心裁,新颖别致,在传承传统剧目节奏紧凑、推进快等优点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创新。在结构的主框架上,本剧采用“双线交织”“多时空并存”的方式,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徐徐展开医院抗疫和乡村抗疫两个空间里的故事。其中乡村抗疫是主线,实写;医院抗疫是副线,虚写。除了这两个叙事空间,故事里还有一个隐藏的讲述“过去”的叙事空间。全剧三个空间、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交叉映衬,展现抗疫全貌,共同讲述了发生在某个乡村里的故事,讲述了一群乡亲在这场空前的席卷全球的重大危机中的喜怒哀乐。

《我的乡村我的亲》大胆摒弃了传统的多幕次切分故事的方式,别出心裁地使用无场次叙事方式展开故事的讲述。无场次叙事方式让剧作家获得了极大的创作自由,在过去、现在、未来、乡村、医院等不同时空里自由切换。对不同时空,作者采用相应的不同的叙事方式。作者用人物对话交代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展现过去的时空:通过对话我们知道疫情发生之前,乡村生机勃勃,众乡亲们正憋足了劲儿要大干一场:麻将铺、养猪场、农家乐投入了大量资金,万事俱备只欠新年这场东风。农家乐店主巧姐与灯伢恋爱,灯伢去城里打工,一去不复返,手机销号,杳无音信,只剩怀孕的巧姐一个人苦撑。孟小珺怀孕,章文达为了妻儿的安全,向主任求情,让妻子回家保胎。主舞台呈现“乡村”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支部书记宣布封村,所有人错愕、失望、焦虑、担忧。除了经济损失,巧姐最担心的是自己临产了,村里却没有村医。孟小珺临危受命,毅然承担了村医一职,为邻里提供医疗服务,给巧姐接生,说服灯伢去医院隔离,成立微信群,发动全村人在微信群给石奶过生日。两位作者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手机视频这个充满时代色彩的高科技方式来呈现医院抗疫这个时空,通过章文达与孟小珺的视频对话告知观众“医院抗疫”的情形,抗疫一线十分凶险,医疗资源严重挤兑,护士童曼丽英勇牺牲。三个时空,三种呈现方式,将一场紧张、忙乱、繁杂、庞大的抗疫大戏讲得有条不紊,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烘托得当。

在人物关系上,女主角孟小珺作为核心人物一线串珠,串起所有时空和人物,形成多而不杂,层次清晰的局面。图示如下:

故事的展开采用传统戏剧中矛盾产生———发现冲突——解决矛盾的模式展开,一个个小矛盾环环相扣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我的乡村我的亲》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巧妙的点切入:疫情已经发生,情况危急,医护人员在一线奋不顾身抗疫,乡村宣布封村。这个点妙在过去的故事已经发生,未来的故事还没有展开,一开局就将观众带入到悬念迭起、十万火急的情境中。封村直接带来矛盾:交通切断,无法出行,不能开业,无法就医。孕妇巧姐向护士孟小珺求助,被腊梅婶阻拦,孟小珺巧妙解围。在武汉务工的灯伢偷偷摸摸回到村里,村民围追堵截,产生激烈冲突,灯伢拿起煤气罐要跟村民拼命,千钧一发之际,孟小珺和巧姐赶到,孟小珺冷静劝解,灯伢把巧姐推倒在地,巧姐羊水破裂,危急时刻,孟小珺为巧姐接生,灯伢得知自己是孩子的父亲,悔恨交加,同意去隔离,主要矛盾解决。灯伢确诊,孟小珺与巧姐等密切接触者隔离后检查无碍,次要矛盾之一解决。孟小珺建立微信群,发动全村人给石奶奶拜寿,了却灯伢要给石奶奶过九十大寿的心愿,次要矛盾之二解决。两位作者的构思十分精妙,次要矛盾的产生是为主要矛盾作铺垫和衬托,次要矛盾的解决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而解决。矛盾的产生真实自然,非常符合彼时的情境;矛盾的解决较合情理,既符合人物的性格,又彰显了人物优秀的品质。

本剧“包袱”的设置也十分巧妙,矛盾发生的过程埋下包袱,随着一个个误会的产生与加剧,矛盾冲突到达顶点,当矛盾化解的时候,包袱也随之解开。比如一开场,孟小珺就好奇地问巧姐,孩子的爸爸是谁?巧姐开始不愿意回答,后来用“耳语”告诉了孟小珺,但是观众并不知道谜底,这就在观众心里埋下了一个谜,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灯伢回村去找巧姐,看着巧姐的肚子,恼羞成怒地问孩子爸爸是谁,骄傲的巧姐没有回答,这再一次强化了包袱,又一次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灯伢误会了巧姐,在与众村民的对峙中,推了巧姐,直接将巧姐和腹中胎儿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这个时候,包袱抖开了,灯伢就是那个不负责任的渣男,就是孩子的父亲!包袱的解开也化解了矛盾,灯伢意识到自己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甚至可能已经传染给巧姐和刚出生的孩子,立即同意去隔离治疗。

本剧的叙事积极融入时代高科技元素。手机、微信、微信群、视频等不是剧情里可有可无的时尚元素,而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叙事手段。微信视频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连接起两个不同的时空,孟小珺与章文达异地互通信息,互诉衷肠,表达相思,都是通过手机微信视频进行。全村人在微信群里给石奶奶拜年做寿,被隔离的灯伢借助微信,表达对养母的感激,缓解了灯伢不能亲自给养母过九十大寿的遗憾。手机视频联结、拓展了时空,描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本剧的叙事模式可谓“旧”中有“新”,推陈出新,乡土元素与时代元素完美地融为一体。

三、“俗”中见“雅”:多种风格的杂糅

本剧杂糅了多种风格,既是一部颂扬抗疫英雄和弘扬主旋律的正剧,又是一部剑走轻灵、含泪微笑的轻喜剧;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充满抒情意味的浪漫色彩;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转换自如,外部叙事与心理描写转换自如。不同的风格在剧中被精心编织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手机视频这个情节在风格的转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村舞台方言土语为主,俏皮、活泼、戏谑,快节奏推进,重外部叙事;视频对话诗意抒情的语言为主,深情、雅致,一唱三叹,节奏舒缓,重心理活动与情感抒发。作者是怎样让两种不同的风格和谐共处、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呢?

一是紧贴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讲乡村抗疫故事的时候,语言非常接“地气”,有大量黄冈地区常见的俗语俚语歇后语等,这些语言活色生香,原汁原味,对渲染气氛、凸显人物性格,展现民俗民风,制造幽默诙谐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腊梅婶是个能干的农村中年妇女,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文化程度不高,语言中常常夹杂着表示感叹、惊讶、震惊、无奈的“巴丢喂(类似于哎哟喂)”“将么改(类似于“怎么办”)”这类土味浓厚的感叹词。如腊梅婶看见孟小珺在运动,惊慌失措地跑过来,嘴里喊着“巴丢喂”,随即的唱词中反复出现“巴丢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腊梅婶大惊失色,小心翼翼,唯恐小珺腹中胎儿有闪失的情状。本地人但凡听到这段唱词的,莫不会心一笑。灯伢与孟小珺谈判的时候,村民们在旁边反复唱“巴丢喂”“将么改”,再配上演员酷似本地人彼时情境中拍大腿的动作,将现场气氛的危急、紧张等渲染得十分到位。

灯伢品行不好,乡亲们痛恨灯伢,但是大家对这个从小被父母丢弃,五保户石奶一人独自养大的苦命孩子不无同情之心和乡土之谊,听说灯伢回来了,大家用了一系列带贬义的形容词:“抽筋的灯伢”“剁头的灯伢”“狗嚼的灯伢”“发瘟的灯伢”,“抽筋”“剁头”“狗嚼”“发瘟”这几个词都是鄂东地区痛恨、贬斥、责骂一个人常用的俚语,有时也用在两个关系亲密的人之间表示开玩笑或者亲昵。这里表达了乡亲们又气又恨又心痛,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巧姐性格坚韧、要强、泼辣,说话利落、生动、俏皮,常爱用歇后语或者比喻句。听说要“封村”了,她说自己的心是“三九寒天吃冰棍———凉透心”,面对风言风语,她说“插田的不怕打湿脚,要饭的不怕虱子多”,谈到灯伢的无情无义,农村女性独自生存的艰难时,她说“下辈子就是做条狗也要做公的”的,一个独立谋生、敢爱敢恨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孟小珺和章文达显然是受过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农村后人,两人的语言方言土语明显减少,成语书面语网络语言明显增多。两人的昵称是“小公举”和“大狮子”,孟小珺出场的唱词中有“提心吊胆”“百无聊赖”“甩开阴霾”等成语或书面语,有“拽起来,嗨起来”“牛掰”“I服了YOU”这样的网络语,还有“打包忧愁,快递未来/给沉闷的天空涂上色彩”这种十分诗意的表达,这些语言共同描绘出了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还有几分天真烂漫的时代女青年的形象。章文达的语言亦是以长句子和书面语为主,如“驰援”“请缨”“以人为本”,一个充满责任心和爱心的好医生形象跃然纸上。

此外再如灯伢是一个品行有亏,不成器,“混得很差”的进城务工人员,“老子”“降火”“拼了”等语言透露了他的粗俗、野蛮和偏激;而支部书记的“封村”“歇业”“关门”“叫停”等简短利落的语言则刻画出一个果决、坚毅、有主见的乡村负责人的形象。

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又会透露出其人不同的身份、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与性格,这些并存不悖的语言也是今天的农村生存图景的折射。

多文体多风格的并存还源于紧贴着故事的情节来写作。黄梅戏惯用家常伦理写军国大事,用婚丧嫁娶、儿女情长来写时代风尚,剧目用了很多篇幅来写孟小珺和章文达的爱情,两人在抗疫的间隙借助微信视频互诉衷肠,情意缠绵,温柔缱绻,唱词中大量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渲染相思之情。唱词充满诗情画意:“虽然没有在一起/无处不在都是你/屋外白雪好比你/园内玉梅香似你/手机相册珍藏你/梦里白衣还是你/心心念念牵挂你/朝朝暮暮未分离”。写孟章两人的爱情,节奏是舒缓的,气氛是温馨浪漫的,格调是唯美的。

而现实空间里的“抗疫”则是快节奏推进,封村—灯伢回乡—夜见巧姐———围追堵截——小珺调解——巧姐产子——灯伢隔离——给石奶做寿,故事情节紧凑,气氛紧张,高潮迭起,语言风格以简短的口语为主,如灯伢和小珺的对话,极其简洁明快,非常符合故事情境:

孟小珺 (唱)我知你为何不愿去隔离,

灯 伢 哦?

孟小珺 为了一个人。

灯 伢 何人?

孟小珺 亲人。

灯 伢 亲人?

孟小珺 石奶!抱养你的石奶!

灯 伢 不!她是我的娘,我的亲娘!

孟小珺机智、灵活,准确把脉灯伢的心思,灯伢在惊讶中被说中心思,真情流露,语句由少变多,由短变长,现场紧张的气氛开始缓解,灯伢心中坚硬的铠甲开始软化。

视频情话与乡村抗疫一慢一快,一长一短,恰到好处地调节了全局的节奏和观众的情绪,使剧情快慢适宜,缓疾得当,刚柔并济,悲中有喜。

剧目的人物语言成功做到了“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尽可能地接近和还原了人物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时代环境,凸显了当地文化特色。

本剧若是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灯伢的的转变似乎过多依赖于“巧姐产子”这个突发事故。“以突兀的情节,如车祸、如疾病、如天灾、如革命,改变故事发展方向、升华人物情感、转变人物命运,强行给作品一个收梢,固然可能有生动、新奇、惊悚、出彩的阅读效应,但流水般的淡中见奇才是文坛高手的高妙所在。一个靠极端化情节支撑的故事,一个靠巧遇、巧合、巧计组成的世界,尽管是一个虚构的审美的世界,距生活的逻辑、真切的情境还是太远了些。”虽然前面对巧姐产子有铺垫,但是本剧最大矛盾的解决依靠这个巧合来解决,还是有“太像戏”之嫌,有点支撑不起整部戏剧的感觉。不过瑕不掩瑜,虽然这个环节的设计略显生硬,但是整部戏剧还是相当出彩的。

黄梅戏是一种弹性很大的剧种,它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对其它剧种的艺术形式和新的故事素材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原是地方小戏,经由一代代黄梅戏艺术家博采众长、精心耕耘后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民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年轻人,追新求变,具有时尚气息、高科技特色以及反映新时代生活的文化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传统剧目在年轻人中慢慢失去了市场,黄梅戏的发展出现“断层”的趋势。黄梅戏艺术家们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并不断取得突破,如《秋千架》尝试嫁接现代音乐剧,《风雨丽人行》尝试诗化结构等,《我》在时代内容的书写,现代叙事模式的植入,高科技元素的融入方面,对黄梅戏以后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颇有启迪的尝试。

《我的乡村我的亲》一方面传承黄梅戏的民间视角、草根情怀,另一方面致力于让黄梅戏这个农村“土丫头”尽快融入都市空间,主动接受都市文化熏陶,成长为一个既有农村淳朴天性,又散发着时尚气息的“都市丽人”。该剧在黄梅戏现代化、都市化的道路上再次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注释:

[1]刘川鄂:《长江丛刊卷首语》,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