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湖南与全国一样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胜利,全省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洞村成为全国老少边穷地区脱贫的典型。回顾8年来的攻坚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导是最关键的条件,总书记和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具有决定性作用。
落实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坚决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湖南责任”
带领人民摆脱千百年来的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湖南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不容懈怠,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精神,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增强看齐意识,形成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深牵挂着贫困群众,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推进脱贫攻坚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我们自觉向总书记看齐,经常告诫自己和扶贫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使命和责任来对待,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和情怀,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压实各级责任,强化组织保证。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全省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实行省级领导联县、市级领导联乡、县级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同时细化行业部门责任,压实扶贫工作队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组织全省广泛开展“三走访三签字”活动,省级领导带头,每年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贫困地区走访调研,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坚持对标对表,把握目标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要坚持目标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我们紧扣“两个确保”目标,向中央立下“军令状”,坚决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如期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了“脱贫路上不落一人”。我们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一接近”的标准推进高质量脱贫,同时严格对标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央精神,坚决制止调高标准、“搭车考核”,防止产生“福利陷阱”。
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力求“六个精准”中展现“湖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我们感到,惟其艰巨,方须精准;惟其精准,才见精神。这些年,我们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发扬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在关键环节上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把扶贫对象搞清楚,把家底摸清,这是前提。”我们率先在全国开展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建立扶贫数据共享共用平台,严格实行识贫“户主申请、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七道程序,做到贫困识别全省一个标准、一套程序、一把尺子量到底;深入开展“一进二访”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三轮大排查,并每年组织“回头看”,进行动态调整,做到对象准、底子清,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措施到户精准帮扶。精准精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点。这些年我们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落实到户、精准到人。探索建立脱贫攻坚“三落实”信息管理系统,对扶贫工作进行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在线调度、全程督办。按照“七统一”模式推行贫困户医疗费用报销“一站式”结算,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省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全部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创建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开展教师、驻村干部和家长帮扶一名辍学学生的“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全省78.6万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实现应学尽学。
涉贫问题精准清零。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这些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把推进问题清零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反复摸排问题、剖析问题、整改问题,不断提高脱贫质量。2017年以来,全省由36名省领导牵头、45个省直单位参与,组建49个督查组,对51个贫困县和脱贫任务较重的25个非贫困县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常态化联点督查,坚持既“督”又“战”,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前提下,帮助基层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2020年在全省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共排查259万户、829万人,发现并彻底整改各类问题5.7万个。
项目资金精准监管。扶贫资金量大、面广、点多、线长,监管难度大,社会各方面关注高。我们围绕“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将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全面公开,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监督。对重点涉贫信访事项由省级领导督办,推动全省涉贫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思想方法,积极探索推进“五个一批”的“湖南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其重要內容,这也是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为了履行总书记交给湖南的重要使命,“积极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推进“五个一批”,以十八洞村为样板积极探索精准扶贫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扶贫之路。
积极探索遵循市场规律、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扶贫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针对产业扶贫项目难选择、资金难保障、风险难防范等难题,探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推动贫困地区融入全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又深化形成“四带四推”的产业扶贫模式,即以优势产业带动扶贫产业,推进产业精准培育;以新型主体带动贫困群体,推进利益紧密联结;以市场机制带动发展机制,推进产业持续发展;以组织作为带动农户有为,推进措施落地见效。通过“四带四推”,进一步提高了扶贫产业的带贫益贫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品一社一企”工程,累计建立产业扶贫合作社1.7万个,实施到县产业扶贫项目1.92万个,帮助356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2016年总书记对湖南“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路子给予了肯定,并就抓好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召开的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推介了湖南“四带四推”产业扶贫经验。
积极探索“贷得到、用得好、收得回、可持续”的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国家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出台,给产业扶贫注入了一池活水。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2014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风险防控”扶贫小额信贷。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00亿元,带动7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逾期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2019年5月,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现场会在湖南召开并重点推介湖南经验。
积极探索生产销售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扶贫模式。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才能避免后顾之忧。我们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线上销,组建消费扶贫联盟带动销,创建消费示范中心集中销,兴建“三专”消费载体平台销,构建新闻媒体矩阵引导销,多管齐下推进消费扶贫。2020年全省认定扶贫产品18438个,布设扶贫专柜5499台、专馆248个、专区554个,促销扶贫产品190余亿元。2020年8月全国消费扶贫现场会推介了湖南的经验。
积极探索环环相扣、清单管理的扶贫劳务协作模式。“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2016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扶贫劳务协作试点,探索出“1143”劳务协作模式,即建立一套组织领导推进机制,建设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把握精准识别、对接、稳岗、服务四个关键环节,实行任务清单、稳岗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管理。2019年12月,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作出批示,充分肯定湖南探索的就业扶贫路子。在2020年应对疫情影响中,这一模式在稳岗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返岗务工贫困劳动力是2019年年底务工人数的108.3%。
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搬扶结合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搬出穷山窝,走上小康路。”易地扶贫搬迁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为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我们探索出“先定区域后定人”高精度识别经验,创新确立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产业园区、靠近旅游景区“四靠近”集中安置选址原则,对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实施“零利润、交钥匙”工程,全面完成69.4万人的搬迁任务。同时,探索出“楼上生活、楼下生产”“群众下山、产业上山”“进村入社、村社共管”等后续帮扶方式,在集中安置点建立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2600多个,开发公益性崗位9253个,建成扶贫车间2068家,全省扶贫车间达到4942家。202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给予表扬激励。
用好凝心聚力、群策群力动员机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湖南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些年,我们着力构建多种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党委政府主导合力攻坚。我们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党政共管、尽锐出战,共向贫困村和100人以上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派出2.1万支工作队,组织5.6万名干部驻村帮扶,近60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70万贫困户。对扶贫干部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按照“重用提拔一批、宣传表彰一批、关心慰问一批、约谈提醒一批”的方式强化激励。对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开展脱贫攻坚干部考察,发现默默无闻实绩突出的扶贫干部4000多名;每年开展“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评选,大力宣传黄诗燕、蒙汉、王新法等先进典型;组织贫困县部分党政干部集中体检,安排乡镇部分干部分批次休假、疗养,为5.6万名驻村干部购买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保险;同时,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对作风不实的扶贫干部及时进行诫勉谈话。通过严管厚爱双管齐下,有效激发了广大扶贫干部的工作热情。
凝聚各方力量协力攻坚。脱贫攻坚光靠干部还不够,必须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试点,搭建捐赠者与受捐者精准对接平台,并与东西部扶贫协作、“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等活动有机结合,逐步构建社会扶贫长效机制。全省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用户注册数达1218万人,发布信息280万条,对接成功率达73%,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6357家民营企业对接8378个村,累计投入资金91.25亿元,惠及116.6万人。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扶贫,广泛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各界人士踊跃参与脱贫攻坚,汇聚了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激发内生动力奋力攻坚。“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关键还是靠贫困群众自身。这些年,我们坚持扶贫先扶志,在全省推广“脱贫之星”评选,在省级媒体发布“群英谱”,以十八洞村为原型创作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积极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激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感恩奋进。湘南学院贫困学子和湘阴县贫困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感谢党和国家的关怀,总书记看后感到很欣慰,以此为例,对全国推进精准扶贫能够扶到根本上并卓有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让三湘大地的农民群众过上富裕富足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