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议
摘 要:版权资源是出版社的核心资源,版权资源的有效运营能力直接影响着出版社的长远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出版社版权资源运营环境以及影响我国版权资源管理的原因,集中阐述了加强版权资源有效运营的对策。
关键词:版权资源 核心资源 运营管理
我们常说出版产业常以内容为王,这里的内容,其本质就是版权资源。整个出版活动也是由版权衍生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版权是出版社的立足之本,是经营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出版活动的基石。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出版社都将紧紧围绕版权资源的运营开展各项出版业务。在当今知识化、国际化时代,要想最大限度地开发出版市场,其根本途径之一仍然是围绕版权有效管理和运营。如何有效运营出版社的版权资源,笔者想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梳理存量资源
对存量资源,完成授权回溯,通过相关合同,重新掌握版权资源。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目前出版单位对版权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体制机制、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出版社版权资源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大部分出版社对版权存量资源的有效管控是不完整的,版权保护水平和意识都亟待提高。虽然目前有的出版社成立了专门的相关版权部门,对版权资源进行管理,并建立了相关的版权信息登记制度,但还比较粗糙,隐患较大。有些版权授权期限临近,甚至超出了授权时间范围;有的直接把传统的图书、电子音像出版权应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有的将没有转授权的资源直接许可第三方使用等现象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版权资源预警制度,二是建立版权资源的星级评估制度,三是对存量资源进行有效盘活,转化为数字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
1.应建立版权资源管理的预警制度
我们都知道版权的使用是有期限的,作者对出版社授权的种类和形式也是多样的,这就造成了版权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只有在版权管理部门和责编之间建立联动的预警制度,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版权管理部门应该对自身出版社所有版权资源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便于检索和预警。包括编号、资源名称、权限性质(是自主开发还是版权合作)、许可范围(图书、电子、音像、信息网络权、其他数字出版等)、许可形式(独家/非独家)、授权时间范围、转授权(有/无)等详细信息。特别是授权时间范围应建立预警制,以每年的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对版权资源进行一次盘整。对在下一年度版权时间即将到期的资源,管理部门在12月31日应发出预警,及时返给相关责编,由责编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相关调整,以免造成侵权和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还要及时把相关版权合同数字化,并将其扫描版一同登记到上述信息档案中。这样既便于相关人员查看,又可防范丢失等风险。
2.建立版权资源的星级评估制度
对出版社的一些“僵尸”资源进行盘活,及时转化为数字版权资源。目前,大部分出版单位都已运营了几十年的时间,应该说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内容资源,但存量资源的数字化程度不高。随着时代的变化,编辑人员的更替,一大部分优质资源几乎成了“僵尸”,常年存放在档案柜里面,这部分资源由于受当时时代的影响,使用范围比较单一,几乎都没有涉及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出版社应尽快将建社以来的所有存量资源进行整理,并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进行论证评估,并以不同的用途按星级的形式对优质资源进行归类定位,有市场潜力适合当下数字出版领域的,应想方设法对其授权回溯,特别要将数字版权(含转授权)拿到手,进而发挥更大的效能。
3.存量资源的升级与改造
在授权期限范围内,对存量版权资源升级改造,使其效益最大化,也是版权运营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同一个选题资源,根据时代和市场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其开本、纸张、版式、内容篇章、体例、选题名称等进行再次开发利用。进而完成对存量版权资源的多次开发。
二、扩充增量资源
对增量资源,要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转让、许可放在首位,建立内部版权管理制度,完善格式合同储备,使其在数字出版平台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一,对增量资源的运营,要有高度的前瞻性,还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判断力。做版权等同于策划选题。通过对市场调研和社会文化的感悟与理解,寻找适合传播的文化内容,形成选题框架。并进行选题规划,符合这种文化概念的就框进来,不符合的要毫不犹豫地舍弃。只有这样的选题内容,才有版权开发与演绎的可能。有了这样的好资源,还要改变只为出版单位服务的状态,要善于向版权的深度和广度进发挖掘潜力、求取效益。比如,一本很好的文艺作品内容,在签署各类出版权的同时,还要将其相关影视版权、翻译权和动漫、游戏等相关产业链的权利,以及相关权利的转授权等考虑在内,如果论证成熟,最好一次打包签署。
第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增量版权资源的运营应脱离传统载体形式,直接通过网络傳播变现。这样有利于降低版权的成本和风险,与某些对内容资源有需求的数据库、平台、网站,有针对性地签署相关内容资源的版权。数字出版的优势之一就是零库存,可实现个性化定制。实现出版领域的零库存,使版权内容得到数字化复制、传播推广,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形式。
三、运营版权资源
做好版权资源的运营,不仅要做好“防守”,还要做好“进攻”,进而保护和运用版权,维护自己的利益。
目前,在版权资源运营方面大部分出版单位基本上停留在“防守”阶段,严格按照与作者签署的相关协议开展各项工作,当然这也是版权资源运营的底线,是不可逾越的。但在互联网时代,仅仅做好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侵权盗版行为日益猖獗。面对这样的情况出版社应主动进攻,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这不仅关系到出版社自身的利益,而且还关系到作者利益的保护、出版社企业品牌的塑造等多个方面。出版社也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手段做好版权资源的“防守”和“进攻”。
“防守”一是通过常规法律手段加大维权力度。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常规的维权手段,遇到侵犯自身版权的行为,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尽管目前出版社在维权方面举步维艰,在取证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如果方法得当,通过主动出击维权,获得经济收入的案例也不少见。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维权力度和防盗版方面加大了力度,通过起诉小站教育网侵犯《雅思阅读真经5》等6本书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维护了出版社和作者的权益。
“防守”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做好防盗版。目前,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很多技术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进行有效把控。如基于“RAYS”系统的现代纸书,将线下纸质内容与线上富媒体资源通过二维码链接,达到一书一码的实时监控,进而有效防止盗版。同时人大社在图书出版方面也尽量结合线上线下的最新技术,一直在打造立体出版的新概念。如在正版图书上印制防伪码,读者购买后通过扫描这个防伪码再获取出版社为读者提供的增值服务,进而有效保护了自身的版权。
“进攻”可通过成立专业的部门、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维权变现。也可尝试成立专门的版权部门,除了管理日常的版权管理,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权,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寻找侵权线索,主动向侵权者出击维权,并将维权所得转化为利润。能不能通过维权赚钱事小,保护自身的品牌和维权的实力事大。
四、结语
总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技术如何发展,都改变不了出版的本质。版权资源仍是出版单位的核心资源,出版单位版权资源经营能力与水平最终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新技术,积极开辟新渠道,规范管理,科学运营,是新时代出版单位围绕版权资源实现全面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对存量资源完成授权回溯、对增量资源完善管理、做好版权资源的“防守”“进攻”,是当下版权资源有效运营的一种探索路径。
参考文献:
[1]徐屹然.日本动漫图书的产业化经营战略对我国版权业的启示[J].科技与出版,2009(03):25-27.
[2]韩飞.如何挖掘版权资源“富矿”——出版社版权资源管理研究[J].出版广角,2017(16):25-27.
(作者单位系济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