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晨辉
读大学期间,我有幸探访了美国东部最大的创客空间——Artisan's Asylum。这个坐落于麻省理工附近的创客空间汇集着波士顿几乎所有艺术家和创作者的思想火花。
Artisan's Asylum是由一位热衷于制造大型机器人的创客Gui Cavalcanti在2010年所建。当时为了建立一个六足液压机器人,他买了足够多的制作机器和设备,打算成立一支数十人的团队,没想到“一呼百应”。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个爱好并非小众。随后,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打造一个集资源、工具与创意交流为一体的创客空间,好孵育更多创作家有趣的想法呢?”于是,他就在租金相对便宜的Somerville建立起了约9000平方英尺的创客空间,并取名为Artisan's Asylum(工匠的避难所)。
走进创客空间,一个巨大的怪物头像映入眼帘。再一看,天花板上还挂着各式各样的手工制作成品,大多数都看着没什么用,但新奇的造型透露着创作者满满的创意和精心的设计。据介绍,Artisan's Asylum最初是由一个信封工厂改造而成的,因此,它一直保留着开放式仓库的基本结构。再往里走,就看到创客空间的基本布局,一个像仓库一样的房子,按照不同“工种”被简单划分为铸造、锻造、焊接、陶艺、玻璃吹制、首饰制作、电子制作、机械加工、木工等数十个工作室,一条环形的走廊穿过整个空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工艺设备陈列其中,感觉创客们可能会用到的资源都聚集在了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将创意与想法付诸实践。超大轮子的自行车、用木头做的鳄鱼颌骨、各式各样的创意服装、激光雕刻的玻璃瓶子、3D打印的埃菲尔铁塔放眼望去,桌面、走廊、甚至创客空间的犄角旮旯都堆放着琳琅满目的创意手工艺品。
管理员告诉我们,Artisan's Asylum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课程学费、会员会费、场地出租和社会捐助。创客空间中的每个工作室都配备了专业的加工设备,人们可以一个月花几百刀来租用单独的co-working空间,或是成为会员来租用仓库中的各类设备。会员的级别不同,在创客空间的工作时间和使用工具的权限也有所不同。此外,Artisan's Asylum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多门手工制作和艺术类课程,教师多来自工业界、艺术界和大学。比如,工作室的珠宝设计师会定期为对珠宝设计和制作有兴趣的人们开设培训课程。这样,专业创客便可以一边赚到生活费,一边完成自己的创作。
在Artisan's Asylum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我都感受到了一种专注而充满激情的气氛,没有吵闹,只有对自己关注问题的低声探讨。你经常会看到各个年龄的创作者,小到中学生在这里参加珠宝设计的培训班,大到年过半百的老头钻研着自己手里的木雕。从创客身边走过时,他们甚至专注得完全意识不到你在他们附近。有时当你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好奇时,他们便会兴奋地向你展示自己的创意。
在电子工作区域,我看到一男一女正在埋头工作,询问下来,发现他们正在开发一款小游戏。他们说,之前开发的游戏已经可以在网上下载试玩了,现在,他们在对之前的版本进行改进,预计一周内就可以完成项目。
将梦想变成职业似乎是这里很多人的追求。大部分美国孩子从小就被引导去动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长大后努力以自己的兴趣为目标去寻找工作,成就事业。美国开发出了以兴趣和合作完成项目为主导的“STEM”课程,要求孩子们在完成項目的同时学习来自各行各业的知识。这也印证了哈佛大学所提倡的通识教育——学生不只会学习自己专业的课程,而是会涉及各个领域。因为单学科的研究往往会由于知识领域受限导致想法和解决策略受限,而交叉学科的学习会对创意和研究提供巨大的帮助。
在参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偶然在这个到处充满英文标识的房间里发现了藏在角落里的一个中文标语牌,上面赫然用汉字写着“动嘴不动手,屁事都没有”。的确,我们的生活本就不应该是“上学后工作,工作后结婚生子再工作”的简单线程,偶尔为自己突然冒出的奇思妙想开个小差儿,似乎也能给简单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和美感。
以兴趣为主导的行动在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时,也会碰到来自各个领域“知识盲区”的阻碍,而对事物本身的好奇足以成为激发人们探索未知的动力。这样,不仅会提高将想法落地的动手能力,更能够培养出解决问题与多学科交叉学习的能力。
记得当时的一位大学老师告诉我们,做个“不务正业”的人,多做些“没意义”的事。或许正是这些事的“无意义”,才让意义本身变成了未知的可能性,从而创造出比既定价值更深远的“有意义”。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