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通运输业为先行官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1-05-20 10:16:56张晏瑲刘晓菲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交通

文/张晏瑲 刘晓菲

我国首艘国资豪华邮轮“鼓浪屿”号在厦门首航(图片来源:厦门海事局党组工作部)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挑战,针对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产业,理应主动作为,承担起促进新格局的使命。促进“双循环”,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只有交通运输“大动脉”活力涌动,经济血脉才能更畅通。

“双循环”视野下对交通运输业的要求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不确定性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外部风险和挑战加大,在复杂的形势下如何提振国内需求,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是摆在交通人面前的课题。交通运输业作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需要以系统论为支撑,重视发展的整体性、功能性和协调性,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国内循环:要求提振内需,服务国内市场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大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更有14 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韧性强,对于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不仅有历史经验,还有冲出重围的决心。国内循环以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为基础,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流通。在这个过程中,交通运输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人员还是货物的流动都需要高效、便捷、安全、绿色和经济的交通运输服务,确保这一循环运行得更为顺畅。

具体来说,国内循环要求以更为低廉的价格服务国内的市场发展,并通过交通运输有效地将更多的人口纳入到国内大循环中。与此同时,还应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运输选择,建成更加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此来推动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际循环:要求贸易升级,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20 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明显。其中,出口7.71 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 万亿元,下降3.3%。贸易需求推动国际货物运输需求,跨国贸易兴衰对交通运输业有着直接影响。变化中的世界经济形势要求贸易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围绕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交通运输保障性、引领性、国际竞争性上进行内涵改变。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并不代表外需不重要,也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建设”。国际循环是对国内循环的有效补充,以国内经济循环为基础,运用国际分工和协作,以便于国内、国际经济互相促进发展。

当前,中国同相关国家一道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同时,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大力推动全球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在危机中孕育生机,变局中开创新局,应当继续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强化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交通连接,创新与沿线国家连接的新通道,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设,加强国际运输便利化,为我国产品扩大海外市场创造条件。

“双循环”格局下交通运输技术的瓶颈

整体来看,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在全球居于前列;但也必须承认,我国产业链结构中的高端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原料、核心环节、核心零部件一直面临着发展瓶颈,在双循环格局背景下,其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具体有三点:

其一,是汽车、飞机、船舶动力与控制系统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突出。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电控系统相对落后;民用大飞机尚未定型,发动机严重依赖国外,重型直升机技术有待突破;高技术船舶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不强,自主开发产品装船率不足50%。其二,是专业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滞后,基础工业体系对交通装备产业的支撑不足,飞机、高性能船舶的设计平台、测试评价体系薄弱。其三,是交通装备的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材料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配套产品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不小差距。

总结来看,我国的交通智能技术亟待提高,国内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大多被国外垄断,民航空管系统技术受制于人,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技术也需加快提升,造船业对智能化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因此,在上述领域加快研究和开发,以技术进步带动起相关产业的发展,无疑将对“双循环”的落实和促进起到巨大的作用。

厦门海事局护航两岸直航客滚船中远之星轮(图片来源:厦门海事局党组工作部)

应对建议

以智能“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

一是建议紧跟国际交通科技前沿,以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技术为主,着力在特殊重大工程建设、下一代高速列车、大功率电力机车、重载货车、建筑信息模型(BIM)、深远海应急搜救打捞、安全风险防控技术装备、综合运输智能管控和协同运行等方面取得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

二是要以当前的技术优势为依托,发展壮大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巩固交通建筑业、汽车制造、高速铁路、轨道交通、船舶工业等现有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在国际上的优势。

三是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抓住国家启动“新基建”的契机,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鼓励和规范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让传统交通运输模式在与“互联网+”“智能+”结合过程当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四是应当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多流集成、高效畅通的智慧交通。让新技术给传统交通项目赋能,让交通项目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要加强规划引领,积极谋划推动一批交通运输“新基建”项目落地。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一是建议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运输市场规则,清理阻碍跨运输方式协同以及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推进铁路集团市场化改革,推动铁路运输有效融入联程联运服务,发展铁路全程物流、高铁快递和总包物流。

三是创新运输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运输服务过程监管,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承运人首问制度,鼓励和引导网络平台型企业建立赔偿先付制度,探索建立企业运输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制度。

四是对国际最高水平、最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推动建立自由化、便利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形成制度性开放发展的新态势。五是进一步完善行业治理体系,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具体包括: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推进信用共享评价和分级分类,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新业态,推进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督促指导地方推动监管信息开放共享、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联合检查、一次到位”“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提升行政效能。

打造高效“流通”网络,推动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国内循环方面,推动交通运输业与制造业、物流业、旅游业协同联动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载运工具、通用航空、绿色水运装备、智能交通等新兴产业。促进公务飞行、空中游览等通用航空服务发展。有序推进邮轮码头建设,拓展国际国内邮轮航线,发展近海内河游艇业务,促进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汽车露营营地,配套建设生活服务功能区,促进房车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发展城市定制公交、农村定制班车、包车旅游等新型定制服务。

在国际循环方面,建议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造上的合作,并积极与国际铁路合作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国际组织合作,深入参与交通运输全球治理,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积极推动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变革。在此过程中,应当依托境外交通投资项目,在国际工程项目中更多的使用中国标准、技术和装备,带动装备、技术和服务等标准“走出去”。积极主导国际工程标准制定,推动更多中国交通行业标准、管理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借以提升中国软实力。

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释放内需潜力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促进国内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有助于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在保持投资合理规模的同时,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大型豪华邮轮、高端海洋工程装备、LNG 船、超大型集装箱船、高端客滚船、高端海洋牧场装备、海洋科考船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推动高端造船技术向高精尖集成平台发展,完善智能产业链,开拓市场空间,实现外需转内需,以消费拉动经济。二是以智能港口建设提振内需,把握“新基建”智能升级改造的重大机遇,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推动智能应用下的港口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港口提速增效和安全保障升级,加速推动港口由自动化向“智慧港口”转变。三是提升交通服务能力,推动中国沿海旅游资源开发。中国沿海旅游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本土邮轮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应依托中国特色海岸线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有效释放我国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

厦门海事局海巡艇护航国际邮轮进港(图片来源:厦门海事局党组工作部)

猜你喜欢
双循环交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玩具世界(2020年5期)2021-01-14 01:40:48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14
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化肥业发展的思考
新交通 心沟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交通拯救人、关注人、爱护人
中国公路(2017年13期)2017-02-06 03: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