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IL模型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优化路径探析

2021-05-20 08:48郭永琪
关键词:师生功能系统

郭永琪

(武汉理工大学 教学督导办,武汉 430070)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是指各类高校依托互联网将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内容的展现迁移至线上进行,它主要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一定的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符合线上教学要求的网络环境,是“教学信息化”浪潮下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课程表现形式。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能够突破师生面对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共享性、交互性以及协作性等特征。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已成为现阶段的重要教学方式,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线课程教学效果面临诸多挑战。而由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所提出的AGIL模型理论为解决现阶段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AGIL功能分析模式适用于分析各类层次的人类行动体系,对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也同样适用。

一、 帕森斯的社会系统AGIL功能模式概述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于1953年提出AGIL模式,是结构功能分析学说中有关社会系统的分析模型。他指出任何社会系统必须满足四种基本功能,即适应(Adapta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潜在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1]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可供研究的系统,根据AGIL模式的四种功能模型,可以将行动系统进一步细分为四个亚系统。分别为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文化系统,四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同时又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A:适应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中的行为有机体的生物特征决定着系统适应问题,并为满足适应性功能提供基本能量。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外界环境发生关系,系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所处的环境,获取所需资源;同时系统需要对自身内部资源分配机制做出相应规划,在系统内进行分配,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G:目标达成功能。人格系统包括个体的动机、欲望和目标,系统的存在要以满足个体目标为导向。每个系统都拥有自身的目标导向,这同时也就要求系统具有制定运行目标以及明确系统内部目标间的主次关系的能力,并且能够调动相应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来达成目标。

I:整合功能。社会系统是由单个行动者通过制度化联接而成的,因而满足着整合功能。社会系统由错综复杂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为了合理地分配系统内的资源,在系统内部对各部分进行调整,使各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协调统一、相互配合的良性关系,更好地作用于系统的运行。[2]简单来说,就是凝聚子系统内部力量,形成合力,实现目标。

L:潜在模式维持功能。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具体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可能导致运行过程的中断。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聚焦于社会系统过程中制度、理念的完整性,其作用便是维持价值观的基本模式,使其在系统内部以制度化形式确立下来,处理系统内部的关系紧张问题,从而保障系统在重启时的正常运行。在社会系统的分析中,认为文化系统包含和保存价值规范,可以满足社会行动系统的潜在模式维持功能。

AGIL模型的四种功能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处于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与包含的状态。每种功能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子系统中,每个子系统也可同时拥有数种功能。帕森斯提出,在社会系统中,可以将各个子系统视为一个相对独立于更高一级系统的体系,各个子系统也由相对更低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社会系统越是复杂,分化的层次就越细,各个层级的子系统也同样适用于AGIL模式的功能分析模型。[3]本文认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系统是从属于高校教学系统的子系统,可以借鉴AGIL模式有关行动系统运动以及变迁的内在逻辑运行关系的理论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系统进行四功能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二、 基于AGIL模式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多种功能

(一)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适应功能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系统作为高校教学系统的子系统,从宏观上来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与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下的高校信息化发展进程相适应;从现实上来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例如师生互动不畅,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强;在线课程平台不稳定、不流畅,影响学习体验;在线开放课程情境下学生自学能力差,在线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等。从我们在学生中开展的“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来看①,认为“缺乏师生交流,教学交互深度不足”的受访者占总数的47.57%,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受访者占总数的43.89%,认为“平台稳定性、流畅性与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的受访者占总数的41.16%(见表1)。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在平台稳定程度、师生互动深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适应性问题亟待解决。

表1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目标达成功能

一方面,虽然教育部基于教育信息化战略和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大背景对高校的教学目标做了统一要求,各个高校也根据各自的特殊性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目标要求,但现今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系统中的教学、考评等子系统并不完善,同时学生也并没有转变在传统课程中的思想,使得学生缺乏信息化背景下的自身培养目标,自律能力较差。据调查,除去网络信号不佳的客观因素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和自律能力差成为限制学生学习效果的主因(见表2);另一方面由于在线开放课程的设备和方式限制,使得特色课程无法体现教师的个性化目标。目标具有导向的作用,能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提供动力和方向,倘若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就会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

表2 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三)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整合功能

据调查,在主动分享优秀网络学习资源情况的选项中,非常符合的为2596人,占比18.11%;符合的为5079人,占比35.44%;一般的为4748人,占比33.13%;有点不符合的为1388人,占比9.69%;非常不符合的为520人,占比3.63%(见表3)。系统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决定了各内部要素需协调统一,并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凝聚内部力量,形成合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教育部、各大高校、高校教务处(教学组织小组等教学负责组织)、平台以及师生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各大主体缺乏联动机制,一定情况下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各大高校共享与合作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流动;平台多与高校教务处联络,缺乏与“直接主体”②——师生的联动机制,使得师生在参与在线开放课程中面临的问题解决机制复杂,常出现问题传递过程中失真和问题解决缓慢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和学习体验;师生联动机制建设不足,师生联动培训和联动评价机制缺失,在教学效果提升方面进程缓慢。另一方面,因教学资源分散,缺乏资源整合和共享,导致优质资源闲置。由于现实条件和情况的限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受阻,导致消息和资源获取滞后,严重影响了学习进度。

表3 主动分享优秀网络学习资源情况

(四)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系统维持功能

帕森斯的AGIL模式中,系统维持功能通过借助文化、制度维持系统运行,尤其是共同价值观提供的精神支持来维持系统的稳定发展。高校的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规章制度等对在线开放课程系统的良性运作具有重要的影响。[4]但当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推进中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渗透和行为体现不足,教风方面存在部分教师教育价值缺失、应付式教学和教学失责等现象,部分学生的疑惑无法得到解决(见表4);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以上问题都影响着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系统,对系统的维持功能提出了挑战。

表4 及时获得老师答疑情况调查统计表

三、 基于AGIL模式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 适应需求,提升质量

为了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高校信息化发展进程相适应,与后疫情时代高校广泛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相适应,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实行适应性“五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把握最新形势,积极响应统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瞬息万变,因疫情导致在线教学模式的全面应用必将对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带来深远影响,后疫情时期或者疫情以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也将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首先要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响应,积极应对。一方面,高校需要结合疫情发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部署及时引导本校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师生树立“持久战”观念,摒弃敷衍教学和学习的想法,做好在线开放课程正常长期运行的准备。另一方面,高校需要盯紧教育部有关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最新教学指导和建议,按照学校总体部署和要求迅速启动相关准备工作,成立工作小组和工作专班全面推进教学工作开展。高校应随时做好适用准备,将最新教育部规划落实到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走在形势适用的最前列。

第二步是加强顶层设计,适应特色教学。高校要顺应在线教学与学习方式必将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的发展趋势,在学校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学校特色。一方面,要抓住培养方案修订的源头与根本,通过培养方案修订将在线教学的学时要求进行明确,在课程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设置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在线学时,用于学生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将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形式上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学院教学工作经验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定期进行考核和评比,营造学习优秀学院优质措施的氛围。稳定推进适宜化、特色化教学进程,时刻践行分类实施、分段推进、一院一策、一课一品的总体思路。在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的准备上,教务处引入学生定期反馈调查,根据反馈结果加上教师座谈会进一步优化教学形式选择,提供最适宜的课程教学形式。

第三步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高校积极统筹和顶层设计加强的基础上,通过官网发布公告、辅导员通知、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教育部最新规划、高校特色规划(包括课程开课形式、时间、网络教学要求、评价方法等内容)等消息通知到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全覆盖,高校各学院党政协同,自觉履职尽责,及时将学校相关教学安排通知到每位师生,落实师生参与在线教学所需的教学辅助设备,如电脑(平板)、摄像头、智能手机、教学资料等。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对网络教学准备和开展情况进行密集的宣传报道,同时广泛收集典型案例,推广优秀做法,为其他教师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参考,营造良好的在线教学氛围。

第四步是加强平台建设,保障网络质量。在平台与高校之间建立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平台需要时刻保持与高校的联络,跟进高校的基本需求。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负责部门需要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平台使用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反馈到平台负责人。平台需要根据高校有关平台流畅性、稳定性问题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优化升级,并进一步完善平台使用指导手册,针对各种设备适应性、平台联动性等复杂问题给予详细说明。另外,高校有必要基于学生网络状况反馈,制定合理化流量补助政策,针对网络困难学生给予专项资助,保障每位同学顺利并流畅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学习。

第五步创新活动形式,提高自学能力。受疫情影响,原本在线教学利用情景很低的第二课堂活动也从线下走到线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疫情时期,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做好第二课程教学实践活动,需要进一步开辟线上活动领域,在线上学习类活动进行的同时,可以加强技能类线上活动的推进,营造良好自学和自我提高氛围。首先,高校学生组织需要开展高标准、严要求的校级或院级的打卡类、视频类、技能类等丰富多样自学能力提升活动;接着,对于这类活动需要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活动形式,保障活动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吸引每位学生有兴趣参与并保障良好的参与体验;并且引入表彰和惩罚机制,加强强制性督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保障参与学生自学完成度,使得活动行之有效。

(二) 明确目标,导向发展

进一步明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的要求,明确学校教育信息建设方向和要求,明确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与目标,将高校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到课程目标,在具体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中落实和推进。各高校根据专业特色制定特色化目标,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学生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培养目标。基于当前的平台功能反馈,高校进一步督促平台完善功能使用的指导和培训,使得教师的平台使用能力提升,教师可以有空间选择适宜、流畅的平台进行教学,进一步实现课程的个性化目标。高校需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化发展,保障大方向目标和课程个性化的持续并进推行,目标导向下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教学和引导指导,增强学生的自律自学和拓展能力。

(三) 内外联动,良性互动

1.建立健全整合功能作用下的外部联动机制。首先,建立高校之间的联动机制。这方面主要关注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形势开展线上联动座谈会和超星学习通图书馆共享等类似活动,促进各高校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建立平台和师生之间的联动机制。需要保证平台与在线开放课程“直接主体”接触,破除问题传递过程中失真和问题解决缓慢等现象,为保证平台使用稳定性和流畅性提供直接接触性更新建议。最后,进一步健全平台和高校之间的联动机制。需要摒弃“签订协议后无交流”、“没问题不商议”等现象,时刻保持沟通和互动,保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中的平台使用方面的问题及时解决;高校积极反馈平台方的动态,使平台的功能开发指导和系统升级使用能即时被教师和学生了解和运用,并尽快落实到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中。

2.建立健全整合功能作用下的内部联动机制。首先,建立高校学生之间的联动机制。在线上互动交流有限的情况下,高校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学生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形式有QQ群,微信群,平台特有资源共享板块等)和组织定期线上学习分享会,主要目的在于优质资源共享和学习心得交流。再次,进一步健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定期开展师生交流分享会和研讨会,加大师生互动和交流频率,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争取在某些方面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从而有利于教学个性化目标的实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对策中引入学生的反馈建议机制,从直接接触人角度提出相关课程教师的教学实际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推进师生联动培训和联动评价的进程,了解彼此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和学习状况,提升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果。

(四) 价值认同,制度加持

1.加强文化认同,凝聚共同价值。加强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的宣传力度,在学校官方网站和签约平台学校的独有板块刊登体现本校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的教师或学生的相关先进事迹,进而起到精神引导和促进作用;开展系列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学习和继承先进事迹和先进精神,激发学生的精神学习热潮。高校在潜移默化的价值建设中普及高校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加强高校共同文化的认同,凝聚共同价值,维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正常教学和学术秩序。

2.相关制度加持,维持系统运行。建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系统的“一+二培育计划”。“一”是指定期联动培训制度,将师生的联动培训纳入高校的培训体制中,使师生的联动培训走向正式化和正规化;同时引入联动培训考核与奖罚机制,保障联动培训效果的发挥,提升师生联动培训获得感。“二”分别是指名师培养计划和优等生培育计划,引导形成逐级梯次在线开放课程名师培养制度,保障名师的保有度,分享名师先进经验,进一步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头作用;建立班级推选式优等生培育制度,教务处和学生组织策划相关培育活动,制定合理、适用的活动成员选拔标准,随之将标准下发到各班级,组织班级自发推选成员参与组织活动,组织推选成员进行统一、定期和长期的学习,培育制度下的活动主要是研讨式和拓展式学习,班级配合活动开展学习分享会,发挥优等生的带头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学生的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师的教学考核制度,推行“三合一”模式。学生的教学评价制度“三合一”模式是指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平时评价和课程考核结果三者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考核制度“三合一”模式是指教学组织监管评价、指定教师互相评价和学生评价三者结合来考核教师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能力。“三合一”模式有利于避免某一评价主体的主观偏向化和破除片面衡量因素,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和考核教师,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四、 结 语

帕森斯的AGIL分析模式适合于分析各类层次、各类体系下的人类行动体系,对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研究来说同样适用,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考虑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体系下高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要求,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的特殊社会环境的实际需求,基于AGIL分析模式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功能分析结论和思考出发,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找到着力点。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演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基于研究结论和思考进一步为相关建设提供改革建议,从而进一步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和升华。只有确保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得到推行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效,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体系下高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要求,促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走上正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注释:

① 文中统计数据均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的《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学效果调查报告》。2020是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委托社会学系课题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实施在线教学期间,于2020年4月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的一次网络调查,共计约15000名学生和1000名教师接受了调查。

② “直接主体”是社会政策领域中的名词,社会政策的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社会政策指定的制定者。“直接主体”强调直接主动接收方,与“间接主体”相区分。

猜你喜欢
师生功能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师生讨论改病句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