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政,李爱民,金竹炫,赵利民
(1.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云南大理 671000;3.巍山县人民医院骨科胸外科,云南巍山 672400)
慢性创面是指在各种内外界因素干预下,无法从正常伤口修复过程达到人体形态学和功能上的完整状态的伤口,其创面愈合时间超过一个月,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压疮、慢性感染性伤口、下肢慢性破溃、外伤形成的肉芽创面损伤、烧伤创面等,感染是慢性创面最常见的并发症〔1〕。这类创面具有复杂性、难治性、病程长的特点,单纯的清创换药不仅效果不佳,而且治疗时间长、痛苦大,甚至会感染扩散、周围组织坏死加重,严重者可能行截肢治疗〔2〕。德国博士Fleischman于1992年首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各个领域,被认为是较好的创面局部辅助治疗方式。VSD可充分引流创面液化坏死组织,保持创面相对清洁,控制感染,且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创面组织血管增生,加快血流速度,使创面肉芽组织快速增生,加速创面上皮化及窦道腔隙闭合,为进一步组织修复做好创面准备,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3-4〕。本研究回顾分析VSD在小腿慢性感染性创面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巍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小腿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类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外科清创后换药处理,观察组在外科清创后行VSD治疗。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53.60±15.78)岁;创面最小面积3 cm×2 cm,最大面积7 cm×6 cm。观察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9.60±10.98)岁;创面最小面积3 cm×2 cm,最大面积7 cm×5 cm。
1.1.1 纳入标准 ①病程≥30 d;②均为外伤引起的创面;③创面具有细菌生物膜感染的临床特征,如创面苍白、黄色渗出液、坏死组织、表面黏液、腐臭、脆弱的肉芽组织等;④创面深度达脂肪层至骨质层〔5〕。
1.1.2 排除标准 ①同时合并有骨折及需植皮患者;②合并有糖尿病,严重的心、脑、肝、肺、肾等重大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③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患者;④长期服用激素患者;⑤罹患恶性肿瘤及近期创面接受放疗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以碘附、过氧化氢、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创面至清洁,彻底清除创面、创腔间隙中的分泌物及缺血失活的组织,敞开其创面上的死腔,并填塞凡士林纱布,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同时使用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或根据培养结果更改相应抗生素。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外科清创处理的基础上,行VSD治疗,负压在0.02~0.04 MPa行不间断持续吸引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漏气,并予及时处理。同时使用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或根据培养结果更改相应抗生素。
1.2.3 创面二期缝合 每2~3 d观察创面恢复情况,若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则予以二期缝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水平,通过自评-主观全面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对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创面二期缝合准备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出院后换药次数及术后复发情况。PG-SGA评估表包括体质量改变、饮食摄入量变化、消化道症状、肌肉消耗、皮下脂肪减少、活动能力、应激反应、腹水等指标;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用0~10分表示,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疼痛难忍。肉芽组织:由灰白色脆弱的水肿肉芽转变为红润致密的颗粒状肉芽,触之出血,视为创面改善,肉芽组织新鲜红润〔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面部位、病史、创面面积、创面初次处理方式、抗生素使用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研究入组的两组患者中,创面初次处理方式主要以患者自行草药外敷为主,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占80.00%、76.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ˉ±s,n( )%]
2.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因创面感染致疼痛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3、5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且在治疗后第3、5天减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疼痛评分比较( )xˉ±s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创面早期经VSD治疗后,能较早产生肉芽组织,以至于创面二期缝合准备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及出院后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总费用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对照组有4例患者创面发生复发感染,占16.00%,观察组无复发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观察指标比较[xˉ±s,n( )%]
下肢软组织创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主要致病原因有跌倒、重物砸伤、锐器伤等,患者出现皮肤裂伤、皮下血肿,甚至骨质外露等,因其结缔组织致密、血运相对较差,若伤口清理不及时或错误的处理方式会出现伤口感染加重,延误了创面最佳治疗时机,形成慢性创面。感染是慢性创面最常见的并发症,其阻碍创面愈合、延长治疗时间、消耗医疗资源,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带来双重的痛苦〔7-8〕。在本组研究中,患者大部分来自乡镇偏远山村,受伤后及时至卫生院(所)就诊意识不强,创面初次处理方式主要以患者自行草药外敷为主,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占80.00%、76.00%,所以可能是导致创面由轻变重、由小变大、由急性创伤发展到慢性感染性创面的原因。一旦形成慢性感染性创面,常规换药愈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创面易反复感染。
VSD技术已用于四肢软组织创面的治疗〔9〕。研究证实〔10〕,VSD治疗后具有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加速创面血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明显缩小创面等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创面比对照组早产生肉芽组织,可以更早地行创面二期缝合,结论与以上研究相同。张丹生等〔11〕和郎中亮等〔12〕的研究显示,VSD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降低感染出现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能减轻创面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创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相同。但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为入组患者创面缺损的面积较张丹生入组患者的缺损面积大;观察组住院总费用高的原因主要是治疗过程中采用了VSD耗材,而对照组只是单纯的常规换药。两组患者经治疗出院后,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及出行成本。
综上所述,应用VSD治疗小腿慢性感染性创面能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创面二期缝合准备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率及减少出院后换药次数,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但行VSD治疗患者花费的费用明显增高,所以应该综合患者的创面情况、经济情况个性化对待,最大限度地在治好创面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应积极引导患者在创伤后选择正确的创面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