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斌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使得人才不再单指高学历和知识丰富的人,而是加入高素质这一指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的要求从高学历、知识丰富的人才转变为高素质、高学历、知识丰富的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适宜用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提高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学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当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意义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共有6册书籍,主要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和世界进行编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引导人民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所学知识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拉近法治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核心价值观与教学的融合时,需要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以便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如视频结合教学、课后微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学习中形成和完善价值观与道德观。
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问题
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部分缺陷,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影响之后的教学计划。通过总结,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得到优化,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却仍然存在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分依赖教材,且在讲解过程中忽视与学生进行互动,导致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从而影响教学效率。课程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帮助学生补充知识,导致其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降低学习效率。
2.教学目标过于模糊
许多学生在学习时,过于依赖教师定下的教学目标,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制定较为宽泛的学习目标,忽视自身的个体差异性,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出现急躁等负面情绪,从而出现习得性无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难以把握学习内容与考试内容的联系,加之教师对该情况的忽视,使得学生无法充分把握知识。
3.部分教师的水平不足
随着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业务能力较差,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尤其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讲解时,教师自身水平和思想观念将会影响到相关内容的教学,进而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如果专业水平不高、道德观念不强,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严重影响。
4.教学评价存在缺陷
想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教学规划,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而教学评价就是一个较好的方式。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仍然为期中考和期末考,无法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情况。家庭作业无法达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目的,因为该方式无法了解学生的正常水平,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措施
在了解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之后,才能够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道德与法治课本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为深刻的联系,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才能够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1.在教学过程中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详细介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教学的方式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属于国家层面的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属于社会层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属于个人层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举例教学时,应当以个人层面的内容为主,比如在对《友谊的天空》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应当着重“诚信”与“友善”的内容,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诚信与友善是极为重要的,正如课文中的内容一般,“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诚信”能够获取朋友的信任,在将来遇到困难时能够获取的帮助更多;“友善”能够讓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更加和谐,用良好的品质感染朋友,一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2.在课程内容中增加相关的实践元素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新闻并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内容形成较为正确且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的目标。初中与高中的大部分考题,均是分析当前时事热点并进行讨论,因此初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题目要求。在进行“走进社会生活”中的“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分辨和筛选,通过各种案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新闻中读懂作者的用意,从而分辨有价值和无价值的新闻。例如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现如今网上充斥着各种激进“爱国”的言论,若学生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被网络信息误导,这些会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提高网络信息筛选能力,不被不实消息所引导,不被不良言论所诱惑。
3.贯彻落实以学生位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保持和谐且有效的沟通,才能够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据此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例如:在进行“走进法治天地”一课的教学时,不应当进行持续性的理论讲解,而是要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实例,或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了解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法治”的相关内容。法治是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这关乎学生的个人利益,必须让学生在深入的交流中了解基本的法律政策,才能够在遇到侵权行为时保护好自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作为教师,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一价值观,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