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英
摘 要:从M269、M270两座墓葬形制、葬式葬具以及随葬品种类组合等等,我们可以了解到赤狄和晋的关系。从出土的器物、器型、种类及殉葬的列鼎制度,从出土的礼器特点来看,这些鼎不是赤狄所造,而是通过掠夺、交换、馈赠等方法集聚于此的,但是赤狄的用鼎礼制和晋国又极为相似,赤狄与晋国考古文化面貌的一致性也反映了民族的融合。
关键词:长治市分水岭;M269、M270号墓;春秋中期标准墓葬
1972年8月的一天,为配合基本建设,晋东南工作组和长治市博物馆联合对长治市分水岭进行了钻探发掘,探出了M269、M270两座大墓及墓地铜器遗物,一座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墓葬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分水岭位于长治市地区市公安局、角沿村一帶,从建国初期50年代到70年代二十余年来共出土270余座墓葬,共出土器物几千件。其中M269、M270墓葬已经被定为春秋中期的标准墓葬,也就是考古上同期墓葬的断代标准。针对这两座墓葬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主要参考资料来源于《长治市分水岭东周墓地》。①
1 东周墓葬的历史背景
关于这两座墓葬的时代以及墓主人身份地位,到目前为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墓葬整体归属于东周墓葬群,第二种说法是墓主人应是当时盘踞在长治地区的赤狄五部之一的某一铎辰子部落首领。在查阅了更多资料后,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时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剧烈的震荡,经过数百年的震荡、整合,中国的国家形态、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阶级关系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②。
东周时期王权的衰落与霸权的形成可谓互为因果。春秋中后期,周王朝的实力和地位已经下降为中等诸侯国,王权式微、政由方伯。就是孔子所说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③。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由统一走向分裂,这是极为重要的变化,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与当时的多元政治密不可分。
当时的晋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晋国的霸权也是在扩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晋国为了扩张土地,不惜灭掉周围的同姓小国,同姓以外的小国更是不在话下。梁启超在谈及晋国扩张历史时说:“百余年间,尽灭群狄,凡狄地及狄人所掠诸夏之地,皆入于晋也。”④晋文公能够继齐桓公之后成为又一霸主,正是赖于他的前辈数十年的大规模扩张。春秋中期,赤狄和晋的关系极为复杂,自文公称霸,献公广拓疆土,赤狄五部犹如海中孤岛般处于晋国围困中,双方战争不断。公元588年,赤狄基本被晋吞并。
2 M269、M270 墓葬出土器物和晋国关系
M269墓葬位于分水岭八一公路西侧368米处,其以西4.5米处为M270。两墓东西并列,可能为夫妻并穴合葬墓。同时清理的还有两个车马坑。两墓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圹墓,M269为男性墓,墓方向北偏东22度①。墓口平面长方形,墓底略大于墓口。墓口距地表深0.5米,墓口长5.6米、宽4.6米。墓底距地表深7.2米,墓底长5.76米、宽4.68米;随葬器物以铜器为主,共出土容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等150余件。
M270墓四壁垂直,口底等大,南北长5.7米、东西宽4.44米,墓底距现存地表9.9米,回填土夯打结实。M270为女性墓,墓方向北偏东20度①。随葬器物以铜器、玉器为主,共出土170余件。两座墓葬墓内出土随葬品较为丰富,共计320余件。
M269墓出土有盛牲带盖铜鼎一组9件。M270 出土铜鼎10件。其中5件形制、大小相同,其余大小规格、纹饰不一。由此来判断逝者身份应低于诸侯和太子,可能是一般大夫。但是两墓葬又出土了只有身份较高的贵族才能使用的成套乐器—编钟和编磬。春秋时期有严格的用鼎制度,天子才可以享受九鼎礼遇,从列鼎的殉葬制度来看超过了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士大夫级别,充分说明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礼崩乐坏”的现象已经出现。
从M269、M270两座墓葬形制、葬式葬具以及随葬品种类组合等等,我们可以了解到赤狄和晋的关系。从出土的青铜礼器、玉石器、骨角蚌器以及其他一些器物特点来看,青铜器中有容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等。其造型典雅、古朴大方、纹饰精美,体现了当时较高的铸铜技术,这些器物被广泛用于当时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科技、历史文化、艺术欣赏价值,是融雕塑、绘画铸造等技术为一体的精美器物。
3 M269、M270为何被定为春秋中期标准墓葬
M269、M270为何被定为春秋中期标准墓葬?这也是考古上同期墓断代的标准。M269、M270现在已经被定为春秋中期的标准墓葬。查阅资料考证晋东南一带在春秋中期被赤狄所盘踞,长治一带在春秋中期为五部之一的铎辰占领。从出土情况可推断出这两墓应该是某一铎辰子及夫人的墓,这种墓葬形式为并穴合葬墓。
高崇文先生在《试论晋南地区东周铜器墓的分期与年代》一文中,认为分水岭M269、M270为春秋中期墓,时间应为公元前650—前550年①。从出土的器物、器型、种类及殉葬的列鼎制度,从出土的礼器特点来看,这些鼎不是赤狄所造,而是通过掠夺、交换、馈赠等方式集聚于此的,但是赤狄的用鼎礼制和晋国又极为相似,赤狄与晋国考古文化面貌的一致性也反映了民族的融合。M269、M270墓葬的所有随葬器物特点,为研究赤狄和晋国的关系提供了实际例证,补充了春秋中期的历史空白,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4 M269、M270墓铜器部分器物赏析
①变形兽面衔环盖方形壶:两件器物大小形制基本相同,两件器物高约55厘米,一件口径17.6厘米×13.3厘米,底径20厘米×16.3厘米,另一件口径17.3厘米×13.3厘米,底径20厘米×16.5厘米。壶底径大于口径约4厘米,上方的盖子和壶体可以分开,盖子上方变形的造型犹如花瓣向四面散开,器型整体古朴、大方、稳重。长治市分水岭M269出土(图1)。
②三蹄足蟠螭纹三环钮盖鼎:鼎为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亦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器物高约45.5厘米,口径17.6厘米,底径20.3厘米×16.5厘米。器型为三蹄足,鼎身上部有蟠螭纹纹饰,纹饰精美,鼎盖上方有三个环形钮,便于盖鼎操作。器型整体大气、精美。长治市分水岭M269出土(图2)。
③蟠螭兽面纹甬钟(4件):甬钟为古代打击类乐器,合瓦形结构,因最上面的平面“舞部”上立有“甬柱”而得名。甬钟分成舞部、钲部、篆部、鼓部、枚、铣六个部分。其中最大的那件通高34.1—43.5厘米,甬高12.3—15.7厘米,钲高11.3—14.4厘米,铣长28.3—21.5厘米,鼓部下方中间有精美的兽面纹饰。长治市分水岭M269出土(图3、图4)。
④青玉黑斑璧:玉璧在《尔雅·释器》中被形容为:“肉倍好,谓之璧。”是古代礼仪中使用的瑞玉的一种,诸侯用以奉献天子,或是天子用以赏赐诸侯。不过用于奉献或赏赐的玉璧依据各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在质量的优劣和尺寸的大小上会有所差别。此璧高1.3厘米,直径10.5厘米,内环径4.6厘米。璧上的黑斑为自然形成,为龙山文化时期的精品。长治市分水岭M269出土(图5)。
⑤铜三蹄兽面足弦纹螭兽提梁盉:盉属调酒器,用来谐和酒味浓淡。器物高约30.6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14.7厘米,腹径30.5厘米。此器型为三蹄足,鼓腹圆口。腹身有螭首中空做注酒口,提梁把是一纹饰精美螭龙,最为精巧的则是螭龙提梁尾部铨一链接盉口的链条,链条环环相扣,巧夺天工。长治市分水岭M270出土(图6)。
⑥陶索纹双兽耳衔环罍:器物高约30.6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14.7厘米,腹径30.5厘米。罍是用于盛酒或水,有圆形、方形,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肩部有两类似麒麟兽的衔环耳。器物周身布满陶索纹饰,如同一根根锁链相互交缠成有规则的菱形,棱形里又布满了很多的夔纹,夔纹相互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此罍精美无比。长治市分水岭M270出土(图7)。
综上所述,可以说分水岭M269、M270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抑或是其他器物,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文只介绍了几件代表性青铜器物及玉璧。
5 结语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力衰弱,诸侯纷争,出现群雄争霸的局面。春秋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民族间的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家逐渐并为几个大国及其周围的十几个小国。而长治市分水岭M269、M270墓葬为研究那一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长治古称“上党”,地形复杂,雄踞太行山脈南端的险峻高绝处。漳水源远流长,在这片钟灵毓秀、神奇的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古遗址、古墓葬、古代石刻等遍布全市①。历年来,长治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琉璃器、石刻等文物,内涵广博、种类丰富,从政治、军事、科技、生产、艺术、民族宗教等多方面反映了长治各个时期的文明进程和成就,它们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