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柱下高应力区煤巷矿压显现原因及控制技术

2021-05-19 03:11冯智杰
江西煤炭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巷矿压煤柱

冯智杰

(山西世德孙家沟煤矿有限公司,山西 保德 036600)

1 工程地质条件

孙家沟煤矿13313 工作面北部距原同保煤矿准备巷50 m,南部为13#煤北回风巷,西部为尚未开采的13#煤层,东部为13311 综放工作面(工作面巷间保护煤柱宽25 m)。13313 工作面上方是11107工作面采空区,11107 工作面已于2016年底回采完毕,停采线距13#煤北回风巷200 m,13313 工作面与11107 工作面几乎完全重叠,两者垂直距离为17 m左右。13313 进风巷左帮上方为11107 工作面采空区煤柱 (煤柱宽30 m),13313 进风巷为留顶煤巷道,顶煤厚度10 m左右。

该工作面所采煤层为13#煤层,易自燃且煤尘有爆炸性。13313 进风巷走向长1 620 m,已掘进1 100 m左右,巷道地面标高+1 050~+1 100 m,井下标高+800~+840 m,平均埋深约250 m。13313进风巷平、剖面布置见图1。

图1 13313 进风巷平、剖面布置

2 局部异常矿压显现及原因分析

2.1 异常矿压显现

13313工作面进风巷走向总长1 620 m,已累计掘进1 100 m左右,由于13#煤与上方11#煤垂距17 m左右,最近处仅有9 m,且13313 进风巷正好处于上方11#煤工作面采后遗留煤柱边缘。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对煤柱作用下,13313 进风巷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建模过程及模型参数详见文献[1],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受遗留煤柱下方高应力区等影响,13313 进风巷在使用高预应力锚杆(索)联合支护后,局部仍出现异常矿压显现,见图2,主要表现为底鼓、两帮移近、W钢带弯折、锚索破断等[2]。

图2 煤柱载荷作用下区域垂直应力分布(单位/MPa)

(1)13313 进风巷多处出现底鼓和两帮移近现象,严重部位两帮移近量在200 mm左右,底鼓量达到600 mm。

(2)630~650 m里程范围多处顶板出现W钢带弯折现象,见图3。

图3 顶板W 钢带弯折

(3)900~930 m里程范围多处顶板出现锚索断裂现象,见图4。

图4 顶板锚索破断

2.2 诱发原因分析

为探究导致上述异常矿压显现的原因,在重点部位开展顶板围岩结构钻孔窥视并评估其稳定性,同时分析巷道全断面锚杆(索)受力特征,了解其工作状态。

(1)顶板围岩结构钻孔窥视

由图5至图8不难发现,顶板锚索锚固范围内煤层完整性较好,虽含有多层夹矸,但并未出现明显离层现象,受11#煤遗留煤柱下方高应力区及巷道掘进影响13313 进风巷顶板仍能保持较好稳定性。

图5 852 m 里程处顶板围岩结构

(2)锚杆(索)受力

分析图6中锚杆(索)受力曲线可知,顶板5.2 m锚索初始施加预紧力都在200 kN以上,达到了高预应力的效果。由于巷道围岩处于高应力区,随后5.2 m锚索受力明显增加,最终大多能够稳定在一定数值,但此时锚索受力量值较大(平均达到400 kN),甚至个别锚索受力始终在增加且超过600 kN(超过锚索自身最大受力530 kN的极限值,锚索可能发生破断)。顶板8.2 m锚索初始施加预紧力都在200 kN以上,达到了高预应力的效果,由于巷道围岩处于高应力区,锚索受力始终在增加,目前锚索受力量值较大(平均达到400 kN,最大达到480 kN)。帮部锚杆初始施加预紧力都在50 kN以上,达到了高预应力的效果,由于巷道围岩处于高应力区,553 m里程处测站锚杆受力在增加一定数值后基本能够保持稳定,目前受力稳定在150 kN左右(接近锚杆杆体屈服载荷)。帮部锚索初始施加预紧力在100 kN左右,由于巷道围岩处于高应力区,锚索受力始终在增加,目前受力平均值在180 kN左右。

图6 553 m 里程处测站锚杆(索)受力分析

(3)诱发异常矿压显现原因分析

①根本原因:13313 进风巷正好布置在11#煤回采后遗留煤柱下方边缘处,正处于煤柱下方高应力区,围岩应力非常高,巷道稳定性难以控制[3-4]。

②异常矿压显现最严重部位900~930 m里程范围为整个13313 工作面最低点,围岩应力在此处集中程度更高,同时11#煤采空区涌水更易向低点流动,造成此处顶板淋水严重,影响顶板的稳定性与锚固结构的强度。

③帮部支护强度仍偏弱,造成两帮移近与顶板水平错动,进而使顶板W钢带弯折、锚索发生剪切破断。

④由于巷道围岩处于高应力区,顶板与两帮在采取高预应力强力锚杆(索)组合支护后,围岩高应力更易在相对薄弱的底板释放,进而引起巷道局部发生底鼓现象[5-6]。

3 初步控制技术措施及巷道布置建议

3.1 初步控制技术措施

(1)在顶板发生锚索破断处重新补打1×19 结构,直径21.8 mm,长度8 200 mm锚索。

(2)建议后续施工中将顶板原始使用1×7 结构,直径21.6 mm,长度8 200 mm锚索全部更换为1×19 结构,直径21.8 mm,长度8 200 mm锚索(最大力延伸率更高,抗剪切能力更强)并配合使用钢筋梯梁。

(3)严格控制巷道施工与支护质量,加强综合矿压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 (围岩表面位移、顶板离层及锚杆、锚索受力等),定期开展顶板围岩结构钻孔窥视,密切关注围岩变形破坏情况。

如巷道后续掘进及服务回采过程中大范围出现异常矿压显现,掘进期间建议将顶板锚索全部更换为1×19 结构,直径21.8 mm锚索且长度8 200 mm锚索配合使用钢筋梯梁,帮部锚杆直径变更为22 mm且左右两帮都进行锚索补强;工作面回采期间对顶板进行卸压(水力压裂切顶卸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2 巷道布置建议

现场观测发现,处于煤柱边缘正下方的左帮受上位煤层遗留区段煤柱影响较大,而相对远离煤柱的右帮受影响较小,说明巷道右帮稳定性优于左帮。下一工作面回风巷可考虑增加内错距离,适当向上位煤层11107 工作面采空区方向移动,布置在远离上位煤柱影响区域。

4 结语

13313进风巷正好布置在11#煤遗留煤柱下方边缘处,正处于煤柱下方高应力区,巷道围岩稳定性难以控制。加之煤柱正上方为11#煤顺槽最低点,造成此处顶板淋水严重,影响顶板的稳定性与锚固结构的强度,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出现巷道局部矿压显现剧烈情况。针对现场巷道变形大,难控制的现状,基于原因分析,提出采用全锚索支护顶板,锚索直径21.8 mm,长度8 200 mm;帮部锚杆直径增加为22 mm,且左右两帮都进行锚索补强;工作面回采期间对顶板进行卸压(水力压裂切顶卸压)。

猜你喜欢
风巷矿压煤柱
公路下压煤巷式似膏体充填开采暂留煤柱合理宽度优化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矿井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仿真系统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现状及改进研究
施工总回风巷疏放水提升矿井风险管控水平
大埋深矿井区间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期间通风系统调整技术实践
Y型通风综采面运巷与风巷合理配风比研究
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影响因素分析